第3頁
2023-09-26 21:28:22 作者: 張悅然
腐女
從幻想漫畫的男同性戀中尋求樂趣,被叫做「Yaoi」、「boyslove」等女性漫畫迷的統稱,「婦女子」的諧音。因為什麼都能和同性愛聯繫到一起,自嘲地把這種行為解釋為「因為腦子腐掉了」而得來。久而久之開始廣義地泛指全體宅女,與乾物女一樣,梳著中年婦女頭(一根辮子),基本上不化妝,對自己的戀愛也一點都不積極。關於這一點有專家分析,因為她們不敢涉足真正的戀愛,便用過激的空想來彌補、滿足自己。近來還有「宅偶像團」、「中野腐女子姐妹」等團體登場,這些詞彙很快便被大眾所認知。
來自泡沫經濟時代的乾物女始祖
在日本,「不介意男性目光」的女性受人注目的事以前也發生過。並不嚮往英姿勃發的女強人生活,只是毫不介意男性的目光,像中年男人一樣過活的OL——這是80年代末泡沫經濟時期登場的「老頭票」,給當時的社會帶來相當大的震撼。
這個「老頭票」出現在漫畫家中尊寺湯津古刊登在男性周刊雜誌《SPA》的連載漫畫《SWEETSPOT》中。這個以像老男人一樣過活的年輕OL為藍本的詞彙,獲得了1990流行語大獎的新語部門銅獎。不理會男性的眼光,在車站的站食麵吧里自在地吃東西,在電車裡看體育雜誌,一口氣喝光營養補充劑,這些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女性行為一下子備受矚目。可以說這就是「乾物女」的始祖。
這種女人的出現,是跟女性工作方式的改變有關的。因為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的實施,從80年代後期開始,很多大企業率先啟用了「綜合職務」(具有綜合判斷力的管理層職務)、「一般職務」(工作固定,輔助性的普通職務)的採用制度,這種制度直接影響了女性的生活模式。
擔任綜合職務的女性不僅被要求與男性有同樣的能力,連服裝、態度也不能掉以輕心。進入90年代因為泡沫經濟的影響致使就職狀況開始惡化,連帶擔任綜合職務的女性們不得不在一種非常嚴峻的環境下工作。到了90年代中期,如「Service殘業」(無薪加班)等詞彙所形容的,白領們的工作形勢越來越艱難。一回到家就手軟腳軟的職業女性人數遞增,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上班族們整日為工作而忙碌,等驚覺時已經跨入3打頭的年紀。為工作奔波勞碌,戀愛變成麻煩累事,對戀愛望而卻步的女性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因為工作上男女平等的推行,收入上一個人過活的不安也變少了。這樣的女性增多,使一直沿用到80年代的「女人等於聖誕節蛋糕」(過了25就賣不出去了)的形容也不見了,一個人的生活也變得挺舒服。只是,這種狀態並不是職場女性們自己設定目標後而追求到的結果,所以在她們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仍然是不安的,電視劇里的「乾物女」亦如此。
無視任何壓力的乾物女
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麼「某某女」不斷登場呢?其實這與引導女性生活方式的媒體有關。很多女性雜誌一直以來不斷地給各種擁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冠名,通過介紹她們,推出新時代女性的新生活方式。女性作家的隨筆也起到了輔助作用。
70年代,生活方式很多樣化,隨著女性們進入社會,她們的結婚觀和戀愛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時候雜誌引領了女性的主張。70年代末創刊的女性雜誌《croissant》,不時會發布一些「向單身和女強人看齊」的訊息,得到了新時代女性們的支持。對於這種論調持反對態度,專門描寫受這些訊息影響,卻沒有得到幸福的女性隨筆《croissant症候群》(松原惇子1988年)的出版也引起了話題。
到了1990年,古村志穗出版的《可能不結婚症候群》,對象是錯過了婚期也照樣生活的單身女性們。「結婚不是一切,還有其他很多東西」這種積極的想法被女性們所接受。
進入21世紀,因IT盛行而被稱為「Hills族」的年輕成功者們登場。「優勝組,劣汰組」這樣的詞彙開始流行,「再漂亮的女強人,過了30歲,未婚,沒小孩都被稱作『劣汰組』」這句出自酒井順子的隨筆《「喪家犬」的吶喊》(2003年)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反響。通過描寫過了30歲沒能用結婚而取勝的女性,公然道出結婚是人生勝負關鍵這一觀點。
說到這裡,早在勝負出現前就已經不在乎勝負的典型「乾物女」,在媒體不斷地為女性建議各種生活方式,不斷地詢問「現在的你滿意嗎?」時,乾物女的出現,也許正說明對這些輿論完全沒興趣、不關心的女性正在不斷增加。角色「那之前的日出我都記不得了,但這一次卻刻骨銘心。陽光慢慢爬上落地長窗的窗頂,蕾絲窗簾透進淡淡的日光;窗外的樹葉在曙光的映照下片片閃爍。然後,陽光透過窗戶和蕾絲窗簾照進了房間,灑滿石板地,灑滿妹妹的全身。妹妹還在睡著,臉上蒙著披巾,上面布滿花紋的影子。她似乎感到有些熱,用手撥了撥披巾,依然熟睡著。這時陽光照到了她的眼睛上,她不由地閉緊了眼睛。陽光在她頭枕胳膊伏著的桌面上反著光,水罐里的水在陽光照耀下更顯得晶瑩剔透。我能感覺到陽光照在我放在被子外面的手上,又慢慢移到我的臉上。我躺在床上,想著吸血鬼對我說的那些話,然後毅然告別陽光,去變做一個吸血鬼。那是……我的最後一次日出。」
──吸血鬼路易《夜訪吸血鬼》世界上的第三個人文/波咯咯吸血鬼族群的起源
吸血鬼的最早起源,據一份神秘的史料記載是聖經中的該隱。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之後來到荒野生活,他們生下很多孩子,該隱就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世界上的第三個人。
該隱是一位農夫,與他的弟弟一起生活。兩人每天向上帝獻上自己的祭品。一天,兩人同時獻上祭品。該隱獻上的是青菜,而他的弟弟獻上的是牛羊的肉。該隱嫉妒他的弟弟,殺了他。第二天,上帝問該隱他的弟弟在何處,該隱謊稱不知。上帝盛怒,對該隱說:「我聽了你弟弟的哭訴,你須接受懲罰。」該隱於是求饒。上帝說:「我不會殺你,我知道你以後一定會被人唾棄,所以我給你一個記號,人人都會折磨你,但不殺你,讓你永世受到詛咒。」在吸血鬼傳說中,該隱所受的天譴便是終生必須靠吸食活人鮮血,並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詛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讓他的記號變成人人都可見而誅之。
在WhiteWolf的書中,該隱和撒旦的情人莉莉絲成婚,是莉莉絲教導該隱如何吸食活人之血令自己得力量,所以也有人認為莉莉絲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初擁
很多人認為,只要被吸血鬼吸食了鮮血以後,被吸食的人就會變成吸血鬼,這種看法並不正確。被吸血鬼吸食過的人可能死亡,但是並不會變成吸血鬼。如果一個吸血鬼打算令一名人類變成吸血鬼,必須將自己的血液給予對方。被吸食者接受吸食者的血液,兩種血液融合才有可能變成吸血鬼。這種血液融合的現象會帶給吸食者以完全奇妙的感受,這個過程被稱為「初擁」。在初擁之後,被吸食者即變成吸食者的後裔,按照密黨的戒律,吸血鬼不能隨意發展自己的後裔,而且一名吸血鬼必須為自己後裔的行為負責。
吸血鬼的故鄉
羅馬尼亞的德蘭斯斐尼亞(Transylvania)的卡佩西亞山脈。這也是傳說中吸血女伯爵ElizabethBathory的故鄉。
Vampyre出現在人類的詞典中
人類對吸血鬼種族的首次認識開始於1484年。當時整個歐洲處於和吸血鬼的戰爭之下,吸血鬼族群在夜間出動,大範圍與人類初擁。很大一部分人無法接受初擁而導致神經紊亂,因為接受初擁的人類症狀與瘟疫相仿,所以當時的人類社會認為這又是一次大範圍的瘟疫。
很多人類在沒有完全死亡的時候,或者在初擁的作用未恢復之前就被他們的同類埋入地下的墓穴,幾天以後,由於某種原因,人們打開墳墓,發現這些屍體已經變了姿勢,還沾著血跡,那是人類初次接觸到的吸血鬼。從此,吸血鬼的傳說就在東普魯士、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流傳。
1710年瘟疫流行,東普魯士深受其害,當局為了轉移人民的恐懼,認定瘟疫的罪魁禍首是吸血鬼,之後當局採取了很多駭人聽聞的手段,比如把一座公墓里的墳墓全部打開,看看哪些人的屍體沒有腐爛,它就是吸血鬼,最著名的案例有以下兩個:
一個名叫PierrePlogowitz的農民在1725年死後變成了吸血鬼,在Kilova這個村莊中興風作浪,致死八人。另一個叫ArnoldPaole,它被控造成Medwegya村的大量人口牲畜死亡,這兩個案子都轟動一時,第一個案的報告今天存放在維也納檔案館,其中有一個詞「vanpir」是第一次在文獻中出現。
第二個案子的影響要大得多,當局於1731年12月開始著手調查,由軍醫Fluckinger作筆錄,並交給Heiduques連隊的幾位軍官和醫生簽名後以《見聞與發現》為題呈送貝爾格勒法庭,並於1731年正式發表,該書的影響甚至傳到了凡爾賽,法王路易十五要求黎賽留公爵把案件的正式結果寫成詳細報告呈給他。之所以如此轟動,歐洲的媒體功不可沒,其中《拾穗者》雜誌在1732年3月3日的那一期中出現了「vampyre」,這是法語中第一次出現吸血鬼這個詞。
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
最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公爵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的。他的全名是弗拉德·則別斯·德古拉,1431年生於今羅馬尼亞的西基刷剌城,其父弗拉德·塔古勒當時被納為「龍騎士」組織成員。德古拉是「龍之子」的意思。
在1462年與土耳其的戰役中,德古拉被戰友背叛退逃,當土耳其大軍追抵城時,赫然見到開戰時被俘虜的兩萬多名士兵,都被剝光衣服示眾,並被活活地穿插於長達一公里的木樁上環繞著城池。從嘴部到臀部刺進的棒子四處林立,烏鴉和禿鷲不斷地啄食這些死屍,使周圍瀰漫著濃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進的土耳其軍隊,目睹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為之心膽俱裂,了無戰鬥意志只得撤離。對於在德古拉公爵面前不願脫帽的土耳其使者,他命令道:「既然不願脫帽,那就讓他永遠脫不下來。」於是這名使者自頭上帽頂處被打入鐵釘。
吸血鬼六道戒律
第一戒律:避世
不可對非氏族的人顯露自己的面目,否則其他吸血鬼會和你斷絕一切關係。
第二戒律:領權
在自己的領土上,你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任何外來的吸血鬼都要尊重你。
第三戒律:後裔
如果你要創造新的吸血鬼,你必須得到尊長的同意。如果你違反此戒條,你和你的後裔都會被處死。
第四戒律:責任
你所創造的吸血鬼是你的後裔,在他們被讓渡之前,你應該在各個方面知道他們,他們的罪要當自己的來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