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2023-09-26 20:36:11 作者: 香葉桃子
葉鴻生的眼睛被點亮,眸子裡閃動著一種纏綿而痛苦的情緒。
阮君烈無聲地念了一個名字,用盡全部力氣,安心地閉上眼睛。冥色籠罩下來。
賓卿。
第86章 後記…
大家好,感謝閱讀這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寫作中,有朋友對其中的準確性提出疑問,例如軍統改名「保密局」應當寫出來。
作者認為,讀者朋友都明白「軍統」是什麼,不影響文章理解,所以沒有提到軍統改名的事情。鑑於有讀者朋友十分關切為「軍統」正名的細節問題,作者已經加上這句話。
在閒聊中,作者曾經說過「瞿秋白槍決前,中統去勸降」的話,有朋友提出「那個時候中統還沒正式成立」,確實,當時「中統」還沒有正式掛牌,去勸他的人是陳立夫。陳氏兄弟乃中統首領是常識。中統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當然早就存在了。
作者不能保證文章中發生過的所有事情在民國時期都有跡可循。
小說是虛構的,在這篇文章的創作中,作者參閱了史料,但是不可能寫史料知識百科,不會每一個細節準確到位,文章是遵循主角的人生軌跡與性格展開,遵循便於讀者理解的通俗方式寫作。
作者參閱的材料大多為學者著作,佐以回憶錄,並非網絡內容,網絡上謠言眾多,不怎麼可信。主人公均沒有原型,跟現實中的歷史人物經歷不會重疊。
文學創作不是新聞,應當有想像力,更要有自己獨特的人物創作。歷史知識可以做路標,沒必要做拐杖,沒有必要搬運史料拼湊。國民黨中眾多派系,如著名的CC系政學系,作者都沒有單獨描寫,小說不是給國軍或者共軍做黨史。因此,對兩黨黨史有興趣的讀者還請參閱正史。
在這裡,對本文中尚未寫出來的一些歷史背景,作者做一點補充說明。
孫中山提出「以俄為師」,在此之前,國民黨是個封閉的組織,缺乏組織性,搞不起來社會活動。直到蘇共幫忙改組國民黨,中共同時加入他們,國民黨才開始迅猛發展。改組後,國民黨跟發饅頭似的,發旺到上百萬人。倘若共產黨有毒,豈能發這麼大?養這麼壯?
在抗日這個問題上,1915年因為「二十一條」而引起的全國反日運動,國民黨人內部意見分歧,基本置身事外。一直到「護國運動」,在抗日問題上唱主角的都是進步黨。親們不知道國內除了兩黨,還有其他黨吧?國民黨怎麼有能力把抗日的功勞給包攬呢?1923年,國民黨號稱二十萬,實際數目包涵10萬僱傭兵,登記數目水分也大,其實就幾萬人罷了,如何抗得了日?
孫中山不厭其煩地講「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要「扶助工農」,可見他的思想中有對資本主義批判的一面。蘇聯共產黨是國民黨的一位老師,中共是國民黨的小同學,有點常識的朋友都知道。國共怎麼可能水火不容?國民黨發家跟共產黨有密切關係。辛亥革命並沒有讓國民黨發家,得勢的是北洋政府,直到接受共黨改組之後,他們才猛然壯大。
經過蘇共改組,中共與國民黨融合在一起發展,幾年內蒸饅頭似的,給國民黨蒸到一百多萬人。孫中山一死,國民黨感覺差不多了,開始清黨,一口氣殺掉30萬黨眾。為了清除共黨的「餘毒」,即使中共實際人數不過2-3萬人,殺自己人也是在所不惜的。
脫胎換骨後,國軍就是這麼看重「血統」。
為何阮君烈一開始就對葉鴻生的身份那麼敏感,老實講還不是主義的問題,跟歷史背景有關係。真的是會死人啊,不是開玩笑的。看陳立夫的回憶錄,為了找出共產黨,他們叫黨員全部站出來打鬥,因為打起來,國共自然就分出陣營了嘛。
這個蠢法子不知道打死多少國民黨自己人,場面很可怕。正常人都不會想去經歷。
阮君烈的思想是排外的,所以他緊跟這種趨勢。
葉鴻生為什麼待阮君烈那麼好,不去消滅他。
除了愛情的關係,還有後期成熟的黨派思想的關係。葉鴻生是一個共黨,不管他身在廟堂,還是身在江湖,還是被貶斥,都是一樣的。否則WG被打倒的中共幹部都不算中共了。
抗戰的時候,發布「來過中國的日本軍人一律槍斃」命令的是國民黨將軍孫立人,不是共產黨。共軍的做法是優待俘虜,沒有犯罪、情節較輕的人好好對他們。共軍曾經俘虜過一些日軍後勤人員,包括醫護人員,一直帶著他們,優待他們。日軍的醫護、技術人員跟隨共軍南征北戰,一直打到淮海戰役。解放後,為了讓日軍俘虜返回原籍,共軍給他們修改檔案,方便他們重新回日本生活。
這是共軍和國軍的思想差別,所以葉鴻生是不會傷害阮君烈的。阮君烈肯定比日軍更值得珍惜,是不是?解放戰爭後期,大量國軍士兵充入共軍隊伍,上百萬人。「解放軍」是對共軍和國軍的統稱,並非單指共軍,這個時候大家已經合二為一。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一下國軍的事跡。
在自絕後路方面,國軍獨樹一幟。不管在淞滬戰場,南京戰場,還是後來的淮海戰場。每一次都能在史料中看到某支國軍隊伍率先把橋炸斷,或者跳上船,把友軍遠遠丟在後面的事情。所以阮君烈在戰場上也被人丟下了,這是常事,誰遇到誰倒霉。葉鴻生去救他,是他好命。
在南京戰場,唐生智失敗後慌慌張張丟下南京,把官員家屬帶跑,然後叫士兵不同方向突圍。結果下關的士兵們跑到江邊,發現沒有船。不會游泳的士兵抱著木板撲進江水,淹死不少,沒有死在南京戰場上,不幸死在江里。國軍軍事失策的時刻很多,1944年日軍從北打到南,打通鐵路線,有愛國心的將領都很著急,國軍還是一盤散沙。
沈醉的回憶錄記載了一件趣事:
撤離大陸之前,毛人鳳是軍統當家。很多投奔國民黨的共方人士曾經為他辛苦效力,希望跟他一起去台灣。毛人鳳惡狠狠地拒絕了。這些人下跪,哭著求他。毛人鳳心如鐵石,發大招無影腳把他們踹飛,丟給共軍。將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徹底拋棄後,毛人鳳感覺這一手玩得漂亮,作為功勞匯報給蔣。
看到這裡,有見識的讀者朋友要笑了:這種三流小說惡毒女配的風範怎麼能幫助國軍統一中國呢?國軍天天痛罵共軍統戰他們,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其實這事是蔣公點撥的,他完成得很好。到了台灣,毛人鳳依然做官,身居要職。
在中共歷史上,WG時期,一部分國軍過去的人遭到不公正的對待。在毛活著的時候,1972年起開始,錯判的國軍將領紛紛恢復名譽和地位。在毛死之前,這些人已經官復原職。很多人的子孫直到現在都享有特權(未免也太久了)。
在國軍歷史上,所有得罪蔣的人,是不會被寬釋的。大家喜愛的張學良將軍一直被軟禁到他兒子死。上文提到的孫立人將軍試圖反蔣,實施兵諫,被軟禁在台灣幾十年,直到他兒子死。
不是等到蔣死,是到他兒子死。如果孫子爭氣,還要世世代代關下去的。
國軍有卸磨殺驢的傳統,對共軍如此,對共軍投敵人員如此,對血不夠「藍」、心不夠「忠」的自己人也是如此。在這裡,考慮到一些同胞出於反共的心理需求,已經在精神上加入國軍,作者不再多做贅述。容作者提醒一句:目前,大陸生源在台灣尚未取得醫保資格。毛人鳳的大招在前,親們要注意安全。
歷史小說自然是以歷史為脈絡,歷史演變到今天,很多事情都在變化發展。中共當年承諾「為人民服務」,中途抽風,現在服務的力度變弱,越來越像國軍。誰受了委屈,冤有頭債有主,給紀委寫信,給報社打電話,該上街的上街。不用把氣嬌嗔到他家爺爺輩頭上。葉鴻生好講話,不代表他沒立功,沒有為你現在的生活付出。
熱愛國軍抗日名將的一些人似乎選擇性失明,對他一點也不尊重。
葉鴻生不介意,他不求回報。但是親們這種態度還是儘量不要帶到生活中,容易留下不知好歹、見識短淺的愣頭青形象。事實上,黃埔學生百分之八十是左派,就算被劃給國共兩家,他們的關係還是很複雜,沒你們想像得那麼簡單。國共將領之間互相認識,時不時有來往。國軍幹部眼裡只有共軍幹部值得重視,因為英雄惜英雄,對沒頭沒腦、哈巴狗一樣的玩意,他們通常沒啥耐心。國軍養尊處優,不可能像共軍那樣樂意和髒的蠢的偎在一起,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又不會跳宮廷舞,最大的可能是被派去抬土。國軍那邊建設工作量大,需要很多民夫。
國軍更早就變了,子孫後代對「汪精衛的是忠是jian」存在異議,自稱不是台獨的台獨分子很多,親日政客層出不窮。就算孫中山在世,也定然認不得這是誰的子孫。蔣介石爬起來,也要重新氣死過去。想當年,汪精衛葬身梅花山,國軍無論如何也要把他的墳炸開,把他從孫中山身邊剷除。這樣不尊重人權、屍權的事情,國軍曾經做過,俱往矣。國軍早已風流雲散,現在的「國軍」就是個轉基因產品。阮君烈跟這些人在一起,哪會有什麼開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