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2023-09-26 19:05:03 作者: 祈幽
    「你與朕年紀相仿,還要年長朕幾歲,連年在外奔波勞苦,是該享福的時候了。多少年了,看你在邊疆苦寒之地為國搏命,朕心中多有不忍。唉,年紀大了,何必這麼拼了,應該交給年輕人了。」皇帝話音一轉,「說到年輕人,朕看沂南在侍衛所任職當差,心也收了、人也更加有精神了,倒是比之前和那些個紈絝在一塊廝混要好,把孩子長年的放在外頭不進行管教是不行了的,以後就留在京城,為沂南挑一門好親,朕到時候為其賜婚。成家之後再給你生幾個孫子孫女,子孫繞膝,美哉妙哉,而且留在京城對沂南日後的發展也有好處,西北的苦寒和京城的繁華可不能夠比啊!」

    老的要留在京中養老,小的要留在京城娶妻,那西北大軍怎麼辦?皇帝打的如意算盤,收回樓家兵權,控制西北大軍,至於沒有了兵權的樓家,是死是活已經和皇帝沒有干係。

    樓家勢大,已經成了皇帝心中的一根刺,稍微觸碰一下都疼得要命。

    皇帝初初登基時人手不足,只能夠拉攏現有的權貴,元後楚家、軍神樓家等等,難道扶持了強虎之後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穩住帝位了嗎,不,他只會更加的恐懼不安,就怕強虎反撲,反而傷了主人。

    就算是樓、楚兩家都忠心為國,皇帝就是無法真心信任他們,畢竟不是經由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

    在精心策劃之下,楚家倒了,現在的楚家後人都躲在了老家不出來,哪怕是這樣,皇帝還派人監視,以防萬一。

    至於樓家,樓家比楚家小心,而且樓家還有用,大齊的邊境還需要樓家的守護。但近幾年來,邊境太平,雖然戰爭不斷,但都是小規模的戰亂,很快便被平息,這讓皇帝看到了機會,收歸樓家兵權的機會。

    皇帝已經為接手西北兵權後的後續事宜做好了準備,培養了許多年輕武將,這些武將都是經由他的手扶持起來的,好掌控、能掌握。

    要是讓樓沂南知道皇帝的想法,一定嗤之以鼻,大齊之所以能夠太平,都是因為樓家人帶領的樓家軍在,將侵犯的蕭、夏兩國兵馬給趕了回去,還邊境太平。前世樓家剛沒有,蕭國就派兵來侵犯,讓皇帝引以為傲的年輕武將哪裡見過這等陣仗,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這還不算,一月之內,大齊連失五個城池,緊接著夏國也對大齊發動了攻擊。

    本就病重的皇帝氣急攻心之下就沒有回過來,直接去了,給太子留下個爛攤子,太子匆匆登基不久便被敏王父子逼宮,寫下退位詔書之後不知所蹤。

    樓沂南嗤笑,要是皇帝知道了前世的結局,現在會不會立刻氣背過去?

    樓振山是被忠君愛國思想教育長大了,身上沒有反骨,骨子裡根本就不存在違抗君主的想法。前世皇帝幾次三番讓他交出兵權之後,樓振山在皇后的勸說下,交出了兵權,只是知曉樓家勢敗註定,早早的將獨子樓沂南給送了出去。這一世,有著樓沂南的不斷提醒,樓振山那顆忠誠之心也有了動搖,皇帝這樣的對話已經不是一次,前幾次都被他委婉的拒絕了,這回又提,他再次拒絕皇帝之後,他知道事情不能夠善了了。

    皇帝之所以會在這種時刻提起,與山洪爆發有著直接的聯繫。

    山中大雨,樓振山看雨勢憑藉多年的行軍經驗,猜測兒子提及的神棍測算也許真要實現。知道事態不妙,他便請求面見皇帝,告知了皇帝此事後反而被皇帝嘲笑他太過杞人憂天,不予理會。樓振山無法,只能夠提前派人去了山下村子及周邊鄉鎮提醒,也幸得樓振山提醒,才讓山下村莊抱有僥倖心理的人倖免於難。

    樓振山是考慮到百姓,而此舉也赤、裸、裸的打了皇帝的臉,加上太子受傷,皇帝對樓家的不滿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在皇帝心裏面,他認為樓家危急時刻還要籠絡人心,簡直是不把他放在眼裡面,他又不是不同意派人出去提醒,只不過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而已,作為臣子不是應該多提醒幾次嗎?

    皇帝與樓振山各有心思,聽了皇帝的話,樓振山怎麼能夠讓他如願,「沂南是個莽撞小子,頑劣的很,回京才多長時間就惹出了一堆事端,前段時間還打了宋尚書家的小公子。唉,老臣的臉面哦都丟光了,要是再這樣下去,老臣是無臉在京城過下去了。臣知道,他在邊疆性子玩野了,收不回來了,這輩子也只適合邊關戰場,只有這樣才能夠好好的磨磨他的性子。陛下說得是啊,兒子也大了,是要娶妻生子的時候了,臣的老妻已經開始為他訪著好姑娘,只等著找到好姻緣,求陛下恩賞賜婚呢。」

    「呵呵,是嗎,要是夫人相看好了大可以叫皇后辦一場賞花宴,也讓皇后為她唯一的侄兒把關把關。」皇帝看似惺忪的眼睛閃過一道厲芒,在位已久,他已經不是剛登基時那個地位不穩的弱皇帝,不需要拉攏爭取了。話音剛落,皇帝手中的茶盞就「啪」的摔在了桌案上,漂亮的天青色茶盞胎質極薄,表面瑩潤,一看就知道是心愛之物,時常把玩。

    但此刻皇帝的心頭之好碎了,摔在了桌案上四分五裂,裡面的茶水順著桌面,滴滴答答的落在了皇帝的身上。

    帳中的氣氛一時間有些劍拔弩張的味道,樓沂南這個被強拉過來旁聽的人也能夠從皇帝輕描淡寫的話中聽出憤怒來,更何況承受了絕大多數注意的樓振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