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2023-09-26 14:47:00 作者: 孤荷
不遠處,傳了一陣木鐸震鐺之聲,像是奪命催魂般,人潮沸騰又誠惶,加快了步子,往學舍奔步而去,本就窄仄的街路,此刻更壅塞了。
王冕敦促她快走,溫廷安一面湧入人潮,一面循聲望去,只見三舍苑中庭一座青石高台上,碩大的石刻日晷旁,矗立著一位儒生打扮的少年,他負手玉立,右掌執著木鐸牽繫的繩索,木鐸不斷撞擊在銅鈴內壁,發出叫魂般的課鈴。
「這不就是那個姓沈的?」王冕又是鄙夷,又是訝然,道,「他不是寒門子弟麼,怎能來族學念書?」此話不假,雖說新政令鼓勵寒門進入官學科考,但能真正來族學的學子,絕大部分都是官居七品以上的子弟,沈雲升幼年失恃,父親僅是縣衙里的野生郎中,連門檻都夠不上,循理而言,他能來族學,是難上加難。
溫廷安的視線落在他一襲儒生服上,前襟是白色滾銀,腰系墨黲革帶。
她又追溯起溫廷舜的儒生服,前襟是白色銀硃,腰系纓紅蠶帶。
論衣服的繡工、針線與用料,二人是相一致的。
白襟鑲銀,此則上捨生的衣識,精緻且醒目,在泱泱學子之中身份斐然,無異於天之驕子。
溫廷安穿得就是大部分生員都穿著的儒生服,青圓領袍,皂色鋪底,造相拙樸尋常,這是外捨生的打扮。
許是沈雲升課業極好,受到老太傅的舉薦,族學為他破例錄試,每月給他發放充沛的學廩和伙食費,供養他至春闈開考當日。
說起來,門生憑襟色識人,亦是憑腰帶設色區別學目。族學裡攏共有六門學目,依次是律學、算學、書學、畫學、武學、醫學,學目不同,生員腰系的帶子材質與設色都不一致。
溫廷舜腰系纓紅蠶帶,代表書學,當朝資政殿大學士官服便是以褐紅為主,且修纂公文常以硃筆。沈雲升腰系墨黲革帶,代表醫學,大內太常寺的御醫仵作等輩,衣裝便以玄色為主。
溫廷安腰系螺灰胭紅纏帶,代表律學,大鄴的吏部、大理寺官服設色,便是螺灰襯底,外滾金紅。父親溫善晉系律學出身,早年官拜門下平章事時,與三大院編纂過大鄴律法,因於此,溫青松亦讓她承父命。律學對溫廷安而言,並不算難,在前世,她輔修過相關的專業,有紮實的根基。
眼下自己雖是毫不起眼的外捨生,但她相信,一步一腳印,有朝一日可以攀爬至上捨生的位置。
律學設在北部雍院,院內置有八十齋,齋容三十人,時值辰時牌分一刻,別了王冕,溫廷安走入了其中一座學齋里,齋長正在執著名錄,守在門檻處點名,看到她的時候,齋長觳觫一滯,舌頭打了個結,連他名兒都叫不利索了。
溫廷安溫文爾雅地朝他揖了一禮,「祖遷兄。」
兩人的關係其實談並不上好,過去原主在族學作威作福時,呂祖遷常受牽累,要收拾他犯下的一堆爛攤子,呂祖遷打心底兒看不起這個混世紈絝,看她時,總是白眼居多。
呂祖遷凝著溫廷安的得體儀姿,怔了數秒,回過神,想起律學博士老爹的囑告,忙惕凜地說要驗察她的書篋,唯恐裡頭裝了樗蒲之物,結果一查,只有名貴墨寶、一沓生宣、一本《大鄴刑統註疏》,還有通識課會論到的經義史籍,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溫廷安問了位置,呂祖遷怔怔地指了個方向,那是最後一排靠窗的黃木桌榻,此則族學為她撥的位置。齋內流傳著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課試墊底的生員,就是坐在最後一排,又是偏僻,又是挨凍。
齋內其他生員看到了溫廷安來了,俱是交頭接耳起來,暗自謔笑。
溫廷安莞爾,倒覺無妨,開始鋪紙研墨之時,呂祖遷仍在不可置信地盯著她的側顏看,仿佛生平頭一回見這人似的。
溫廷安的律學課業,分有律論與治事兩大部分,今日第一堂課著重上律論,由太學博士呂黿主講。
呂黿是位以嚴苛稱著的大學儒,遠近聞名,德高望重,同時兼上捨生、內捨生與外捨生的律課,所有上過呂黿課的生員,都刻骨銘心的知曉他上課風格,第一堂課講述律法,第二堂課便要設一回私試,以律法經義為主,而尤其以律論為重。
大家為博應試,只能在兩堂課之間的半柱香夾縫裡,爭分奪秒複習,縱使大家勤奮努力,但能真正通過呂黿這門律課的生員,五十個人里不超過一個人,以至於諸多生員皆是談黿色變。
雍院的外捨生,是六大學目里人數最多的,彌足有兩千餘位,很大一部分是去歲公試落榜,今歲繼續念書的。而今歲成功升入內捨生的,不足六十位,而晉入上捨生的生員更是鳳毛麟角,人數屈指可數,這些上捨生是深受官家賞識的,是春闈之中能穩保進士一甲的奇才。
溫廷安趺坐於棉絮織霧墊間,將暖爐攏在了膝頭處,將凍僵了手指捂熱後,適才徐徐攤展開今日要授課的律論內容,書頁滲透著一縷若即若離的墨香,不知不覺間,她仿佛回溯到了學生時代。
參照了左鄰右舍的學習進度,呂黿上一堂課講的是過失弒人的刑律,因內容龐雜艱澀,要分上下兩堂課來講,今日講得一樁爭墓木致死的案子,據聞截自上一個月剛移交給大理寺的卷宗。
卷宗大致內容是這般——
『江南有一戶姓唐的村紳人家,其祖墳與隔屋而居的宋佃戶的田宅相毗鄰,唐家慎終追遠,世以植墓木為生,但墓木高大陰翳,造相鬼祟,常礙著了宋佃戶的田宅,宋佃戶因此大為不滿,帶著傔從將唐家墓木劈削精光。唐家獲悉此情,從外頭匆匆趕至趕至墓林之時,正發現宋佃戶的一位傔從正執大斧,大肆囂張砍木削林。唐家勃然大怒,爭執之時打死了這位傔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