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2023-09-26 14:24:05 作者: 烏鞘
    卓思衡忍俊不禁道:「女學最小的學生不過一十二歲,你女兒還有多少年才能去就讀?怎麼這麼心急的?」

    「我也是這樣說的,但是沒有什麼用,我夫人非說,若是女學因今日之論名噪天下,那就要我提前做好準備,替女兒先到長公主處點個到,預留好位置,免得人人趨之若鶩時錯過時機……」靳嘉知道卓思衡是女官學的倡起人之一,也並不避諱身為父母為子女計的瑣碎事,不忘補道,「若是我女兒去了,讓你妹妹這位女狀元多擔待擔待。」

    這回輪到卓思衡哭笑不得了,靳嘉一個關係請託了十年,可看著同榜好友那副鄭重的模樣,他又覺得有趣,心想做了父母的人,果然就有不得不往長遠看的形勢所迫,卓思衡聽罷忽然起了逗趣的心思,故意認真道:「這是自然,但我想如今治世學風大盛,無論男女皆願讀書明理,女學和太學皆供不應求,我最近正想,不然可以將入學的年齡降低些歲數,六七歲進學,但選材好好把關,入學便來個考試,合格者就讀,你看怎麼樣?」

    靳嘉為這個喪心病狂的想法倒吸一口涼氣,驚道:「他們還是孩子啊……你,你心也太狠了!哪有入學還讓人考試的?」想到自己科考經歷的苦楚艱辛,要自己那可愛的寶貝明年就開始承擔,靳嘉一時痛得心都要碎了。

    卓思衡煞有介事摸摸下巴道:「也是,不能只考核孩子,可以順便再考考父母的水平,二者名次成績綜合確定入學事宜,我看如此更好。」

    靳嘉睜大眼睛,臉色煞白,顫顫巍巍道:「你……你……你還是個人嘛!」

    卓思衡看他的樣子實在繃不住笑出了聲:「我逗你的。你想想看,若是如此,凡俗人家和百姓子弟並無家學淵源和啟蒙之便利,哪比得過高門大族的訓幼之傳習?這樣豈非不公?更是埋沒了本在草澤的優秀稚童,堵住了為國掄才的廣布明路麼?我好歹做過學政官吏,怎會如此行事?」

    靳嘉這才鬆了口氣,也忍不住笑了,自嘲般道:「果然當了父母,聽到這些就實在坐立不安……你啊……果然是壞心眼都藏得最深。好,你就笑我吧,今日你作弄我,他年你的孩子出世,我倒要看看你是個什麼光景。」

    卓思衡聽罷微微一怔,還來不及深想,宣禮的太監已擊罄令靜,傳眾人起身相迎。

    皇帝、長公主、太子與越王,同幾位公主先後入內,照次入座,在場眾人行過禮後,由羅元珠、卓慧衡與顧世瑜自正門引領女官學諸學生成列而入,拜叩天子。

    在座眾人雖都噤聲肅禮,心中大多懷想歷屆進士入殿尊聖也是這般景象,而今綠袍換做紅裙曳地,竟也有書文盛世的新氣象。

    三位女學師範穿著同樣的青袍裙裾,佩長公主所賜紫玉冠,風姿卓然。卓思衡看著妹妹行進至前,縱然隔著帷幕,也似是與她一道相伴,不禁眼角濕潤百感交集。

    皇帝溫言道:「諸位立學明理,效法我朝鎮定二公主,是為天下女子表率,今日非朝堂政論,只作觀瞻女學質素與傳習之德,且暢所欲言,勿存隱憂。」

    眾人聽命拜謝天恩,再起時,其餘人等一應就座,白泊月以為自己位置在後面,誰知竟是靠前,她當即便猜測可能是特有安排,回頭去尋找簾幕後熟悉的身影,可卻只見靜止的帷幔後一個個模糊難以辨明的身影,也看不出哪個是自己的師傅。

    待人已落座,庭中左右只剩下顧世瑜與尹毓容二人,長公主此時示意已站至御階下首旁側的羅元珠,她方朗聲道:「今日之辯,以夏芝芳文議為要,臣女恭請為陛下誦讀,命諸位伴駕靜聽。」

    說罷,她展開手中紙幅,用清晰的口齒將文章讀出。

    卓思衡靜靜聽著,原來顧世瑜所留作業題目是講論任意諸子百家的人物史議,夏芝芳選了《吳子》一書來論吳起,詞句也似所議之人,機鋒強勢不遺餘力,文辭之美尚有不足,可立意率直行文緊湊,卓思衡聽來也覺是一篇可論頗多的佳作。

    文章讀畢,皇帝似乎也覺此文不錯,頗為讚賞看了看長公主,似是用目光在褒揚她治學有功,但同為人家兄長的卓思衡卻看得出這目光里有著不言自明的驕傲。

    「那便起議吧。」皇帝收回目光後笑道,「師道為重,顧師範理當先言。雖在朕前,但你二人論言當以文章為先,該是互為對論,只當朕是個聽客即可,自稱不必過謙,尊稱也能免則免,且將此文論透講深,彼此互盡能言才為上上。」

    顧世瑜也不辭讓,領旨施禮後朗然道:「自古論及文章,各家均有己議,或有同工異曲之首肯,亦存天懸地隔之異議。我論此文佼佼,因縱覽學生文章後,深感論議陳腐老套,多為先人之語,少出己言。而吳起之論卻多有機鋒,不落約俗,加之辭色更應文中人,亦是少見之銳意當鋒,說是近日女學當中少見的卓越文章雖略有過,但卻屬上佳之作,予以激鼓之辭,假以時日,望更見筆端多因此勵而生佳作。」

    這看法基本和卓思衡相近,他聽完略略點頭,心道果然是我妹妹的同事,水平自然是遜色的。而顧世瑜的話也十分得體,她認為這文章雖不是天下一等那麼誇張,可確實是女學最近少見的好文,她的盛讚也是為了激勵能寫出如此文章的學生備受鼓舞再接再厲。

    先擺明老師的立場,同時就文論理,他們做官在朝堂上很多時候也是用這樣的言辭之術來闡明立場和奏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