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2023-09-26 14:24:05 作者: 烏鞘
給天子門生再加一個砝碼,卓思衡不信皇帝會不收。
皇帝聽後與尋常一樣笑道:「這是自然,我亦覺得吏學看似微末,卻有不期之功尚未顯現,他們既然是天子門生,朕必然不會怠慢。」
「有聖上這句話,臣就算經歷再多風波也無所怨言了。」
不是沒有怨言,而是怨言要換一種形式說。
「當日臣雖是為解國子監太學之困,不得不提前督學一事的計策,但終歸是御史台能臣遍布,將此業盡善盡美呈於陛下案前。再加上地方官吏如今為自身考課,皆投身於教化百姓之職,這才有了今日陛下同臣所講的下治百姓之明德。」
聯繫到前面談話的內容,皇帝略有思索後深以為然道:「民為邦本,若民能識德,朕也不算辜負列祖列宗的囑託。」
普及識字率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掌握知識,而知識是命運的鑰匙。
卓思衡深知自己所作所為絕不是為了什麼聖德教化,但對於他來說,能實施一個真正有效的政令並且令人民受益時,那實施政令的理由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以上,就是他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而下面,則到了本次總結最關鍵的目的。
卓思衡看皇帝將奏摺心滿意足合上後,才重新再拜道:「其實,臣的下一項舉措今日便能告知陛下。」
「好!朕也想聽聽你還有什麼法子更上層樓。」皇帝正聽在興頭上,語氣里也有鼓勵卓思衡繼續說下去的意思。
「臣自執掌學政以來,眼見許多才德之輩因種種不同原因被埋沒,因此今日臣學政之革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希望皇帝虛懷納諫,接受臣一個舉薦。」卓思衡朗聲道。
官員舉薦官員這件事雖常見,但不免會遭到皇帝警覺,此時聽到這句話,皇帝也不免疑惑,卓思衡從不結黨營私,亦不拉攏朝臣,今日怎會貿然舉薦?
於是皇帝更想知道到底被他舉薦的人是誰了。
「好,那朕便聽聽卓愛卿你第一次向朕舉薦賢才究竟舉薦得是誰?又是何人有何德何能入了你的法眼?」
「聖上,臣舉薦之人是聖上的妹妹,當朝宣儀長公主。」
第135章
皇帝目不別視,以一種異樣又專注的目光看向卓思衡,這是他幾乎很少展示在人前的一種神色,方才聽到的話令他猝不及防,有一瞬間真實的自我也被釋放了出來。
「雲山,你可當真?」
卓思衡也拿出正顏肅色,朗聲道:「回聖上,臣絕無妄讒之意。近日所感,皆於言中。」
「你是希望長公主能執理政事?」
「是的。」
「你到底是在作何打算?」
但凡皇帝這樣問話,無論語氣如何,氛圍多少也已經緊張。但卓思衡覺得這比問他太子怎樣顯得要輕鬆得多,況且話題是由他提及,這點心理準備他還是有的。
「陛下如今擔憂朝野非議,可以先將與家事相關之政務交給長公主,若有人置喙,即便言及帝王無家事此類話語,亦可駁之為帝王雖無家事卻有家人。長公主是陛下的親妹妹,為兄長分擔憂思難道不是分內之事麼?」
卓思衡先給皇帝藉口,再交待自己的動機。
「臣之所以今日提及此事,是因為自整頓學政以來,見了許多從前做侍詔和地方官吏無法觸及的表里之事,方知何為社稷憂者。長公主屢次替陛下同擔共難,實則她分內並無此事,然而公主心懷天下與陛下,急陛下之所憂,愴天下之所患,這比臣所見的許多朝臣還要明是非懂擔當,臣姑且妄問陛下,陛下令出,長公主可曾有過推諉?可曾有過阻撓?」
皇帝難得誠實答道:「確實未有。但凡朕之旨意,公主皆願領受,即便多有顧慮,也是及時進言再往領命。」
「是了。臣為學政半年,已見多少陽奉陰違之人推阻陛下聖意?即便再往前議,單就《女史典》編纂一事,當初多少人言之鑿鑿說此典枉費人力財力,不足論也不足敘?長公主力排眾議,順應陛下的意願,三年砥礪完成此篇,如今朝野閱過何人不贊不稱?當初異議之人又在哪裡?無非想以誇讚掩飾自己當初的失察罷了。」
卓思衡心道,我如果是個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的奸臣,那真的會是禍國殃民的壞,還好還好,他的良心仍然活蹦亂跳。
皇帝聽罷仍是不肯表態,他何嘗不知只有自己的妹妹無時無刻不與自己是一條心?但首先重用皇族,便會引人非議,更何況這皇族還是一位公主?怕是有人就要拿外戚之事來做文章……
等等,外戚?
長公主沒有成家育後,何來外戚之有?
兩個腦子高速極限運轉的君臣飛快對視一眼,卓思衡點點頭,仿佛在肯定皇帝頓悟的想法一般——當然他不知道皇帝此時想到了什麼,不過看眼神也知道是意識到非常重要的事,這種時刻,卓思衡認為應該對領導的一切順勢念頭進行充分的認可。
皇帝心想卓思衡定是預料到這一點,才願意舉薦長公主,然而這件事面對的困難還太多,他雖然需要自己人的堅實助力,也不好為此引發朝局的震盪,不過如果是自己的妹妹能夠擁有一定權柄,將來的事……即便是託孤輔政,自己也只信得過她。
「你舉薦長公主,只有此意麼?」皇帝問道。他心中又有了另個想法,卓思衡的妹妹在自己的妹妹麾下編書作傳,若是長公主得到實際權柄,他是否有在通過此等方式讓妹妹也因此受益,進而使家族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