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2023-09-26 14:24:05 作者: 烏鞘
    「臣初受重任,聖上曾讓臣務必做到的事,臣都已經做到了,有些時候兵行險著,多虧聖上不吝垂手相護,才使臣得以完業。」他先進行了致謝部分,才繼續道,「下面臣一樣樣報聽,請聖聽言。」

    「學政之變的第一項舉措,是先聲奪人的春壇。但凡學政之變,多要讀書人懸心不安,唯恐自己多年苦讀一朝幻滅,辜負平生之志,若因此而使得人心不穩,豈不捨本逐末?臣以為,該先讓讀書人先仰慕天德,才能將後續之事減少阻力。再加上聖上愛才惜讀,才能廣邀天下名士入京,又將國子監的師資與生員擴充。」

    皇帝點頭道:「那些自帝京離去歸鄉的名士,無不讚許當今朝廷崇禮仰識,自然各地讀書人皆願加倍苦讀,換得一夕尊崇。而我今日所看國子監的試卷,許多原本不堪之才如今也能有所心言擷句成章,這是雲山你教導得好。」

    「臣治學嚴苛,其實不過是施壓,但那些名士的學生自入了國子監,其求學風采便在原本生徒左右,稍有自尊心之人都埋頭苦讀,生怕為家族與門第丟了面子。這又是春壇的另一妙處了。」

    卓思衡嘴上這樣說,但心裡還是覺得,月考制度和家長簽字的效果更好。

    從前他總覺得受迫性學習具有局限性。

    而現在嘛……

    他雖然還信因材施教這一點,但怎麼剛好他手下的學生就都適合受迫性學習呢?

    只能說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皇帝笑道:「這是自然,而你又讓國子監的銀錢自給自足,少了好多掣肘,如今那些書肆里賣得最好的便是你們的書冊了吧?」

    「臣也只是不願戶部為難罷了。」卓思衡假裝真的這樣通情達理一般說道。

    「然後你的下一項舉措,便是開設吏學。」皇帝的目光在奏章上遊走。

    「回聖上,其實自春壇和吏學之際,還有許多瑣事,都是臣為鞏固國子監太學如今的安穩才實施。不過這些瑣事,並非要緊,臣之所以言及,是因為自其中臣悟到了些為人的道理,那便是『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此言出自《淮南子》,臣昔年曾讀時不過當做一句警示之語,未曾置心,如今真正親歷,方知小事難為更甚大事。」

    皇帝思忖片刻,嘆氣道:「是啊……襄平伯世子那件事……看起來只是一人之事,卻牽動如此之多……」

    卓思衡這樣說才不是他悟到了什麼道理,他小時候家裡那麼窮,哪看過《淮南子》這種閒書,全都是後來補的,但為了營造這種語言的氛圍,他覺得這個欺君的點也是很合事宜。他提及此事,就是想讓皇帝想起鄭鏡堂的掣肘和那次朝議的背刺,讓皇帝不得不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徇私,拿出早準備好的證據。

    以皇帝的小心眼不會不記得這件事。

    卓思衡不過是略微加深一下他的印象,為自己後面的話做個鋪墊。

    「在這之後,藩王世子能夠入京求學,也是聖上的鴻恩了,臣一直謹記聖上希望皇族子弟能夠秉持矢志,不忘太祖訓誡,如今藩王世子都能一心向學,何嘗不是聖上的教化之功?」

    這個危險的功勞確實也是皇帝兄妹的傑作,卓思衡不自己胡亂居功,只實話實說,還不忘額外捧了捧長公主:「聖上不知,那幾日臣妹自長公主府歸來,說憂心長公主身體,見她日日消瘦,卻也不知為何。後來臣才得知,多虧長公主心力皆勞從中斡旋,這件事換做旁人,未必做得如此圓滿熙和。」

    其實皇帝當然知道,他和長公主一起謀劃了這次行動,最清楚的人就是他,但他仍然在聽過卓思衡的話後,仿佛第一次聽到這個真相,難以置信道:「朕這個妹妹……哎,這些竟也瞞著朕,她雖貴為長公主卻該有責在身,然而此事她能如此深明大義,實在是令朕也讚嘆不已。」

    卓思衡看鋪墊的不錯,又順著皇帝的意思讚許幾句,緊接著說了下去:

    「在諸多事端平定後,臣才能靜下心,去為吏學行事。但沒想到招致更多麻煩……不過設立吏學在臣看來是比春壇影響更巨之事,不知聖上之意若何?」

    時不時還得互動一下……卓思衡覺得自己的工作匯報真是堪稱溝通的典範了。

    「吏學一事,朕始終有個疑問,為何雲山如此執著此事,不惜與吏部劍拔弩張?朕也是知道你們做臣子的那些話和心思,吏部被你們叫做天官,尋常是萬萬不敢開罪的,怎麼你會如此冒大不韙呢?」

    皇帝沒有表態,而是將問題拋回來。

    這正是卓思衡想聽到的話題,於是他拱手道:「聖上有所不知,臣去到瑾州,才知地方衙門是何等景象。雖說吏員均是滿配,但大多數人來自地方恩蔭與指派,難堪一用,有時臣想問他們一些本務之內的事,都只是得到一問三不知的反應,實在令人憂心。自臣領受學政之責以來,便設想如何去改變這一情況。國子監太學是天下學政的標杆,若能在影響甚微的情況下開設吏學,鼓勵術業有專攻之人真正施展自己的德才,那也就可以逐漸解決臣在瑾州所困擾的問題了。」

    皇帝聽後贊同道:「有些事確實是外任才能知曉的弊端。然而這些人到底還是杯水車薪了。」

    「吏學只是第一步,如果吏學之事能夠順利沿襲,那臣希望州學甚至私學都會有吏學的科目來造福一方。」卓思衡適時頓了頓,又道,「況且如今吏學在國子監太學治下,也是天子門生,聖上若有想要指點吏學生之處,還請不言勞煩看顧一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