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2023-09-26 14:24:05 作者: 烏鞘
    其一,創立督學官職,由御史台統率下轄,對天下學政相關官吏進行每三年一次的例行考核;

    其二,督學的工作範疇與御史台類似,只不過專為學政而設,其考核對象為中京府和其餘二府的國子監及府學、各地州學,考核內容為以上官學每三年的科舉三試入圍人數及比例,與當地學政官吏所管轄地方的公私二學學生入學率與百姓識字率。另外附加一條,將當地入學率和識字率二項也納入當地父母官的考課標準;

    其三,國子監與州學每年進行一次學力考試,學生的作答與合格水平才是評估博士與教課人員的唯一可量化標準。也就是說根據第二點和第三點,對於國子監太學以及各地州學乃至學政官員的考評今後將以此等數據為準,而不再採用吏部現行的傳統「德義、清謹、公平、勤格」四項查驗法;

    其四,各地私學可自行選擇是否參加學力測試,但測試結果需統一遞交國子監參看。而私學的教學也要受到督學的監察,雖不必三年一查,但督學會隨機每年抽取各地私學,親臨視察,形成報告形式上交朝廷。

    卓思衡說完後,享受著此時的寂靜,他抬頭便看見皇帝眼中的震撼之意,那是一種完全出乎意料後不受控制發自內心的情緒。

    皇帝曾想過許多辦法,假如自己是卓思衡該如何既能保全屬下又能繼續推行吏學新政,但卓思衡沒有用他所想到的任何一種辦法,而是劍走偏鋒出其不意,使出一招當年釜底抽薪般的絕計,令吏部失去對國子監和學政官吏的監察之職權,將全國學政的人事考課權限分作三份:九五之尊也就是自己、御史台、還有國子監本身。

    忽略掉皇帝驚艷的目光,卓思衡努力保持謙虛和警覺,不讓自己陳述觀點後那種自信寫在臉上。

    被震撼的眾官吏終於漸漸緩過神來,顧縞作為被提到的御史台長官正要開口,卻聽一聲怒喝搶在他前。

    「如此藐視國法的行徑,還望聖上予以嚴懲!」

    不同於其他人的驚艷與欽佩,曹廷玉的表情只有極力壓抑下的驚恐和猙獰足以形容,他搶出一步拜道:「聖上,敢問若各個衙門都若此,還要我們吏部做什麼?」

    「因學政一職較為特殊,全國上下無數讀書之人,又因如今學風繁盛,許多百姓也自發斷文識字,故而統籌作算反倒比原本考課更有說服力,畢竟這是實實在在的數字,若不看本地識字讀書的人多寡、學生學力的強勁與否,那學政官吏又該參考什麼呢?」卓思衡慢條斯理的樣子完全不像是在爭辯。

    如果鄭鏡堂真的在背後為曹廷玉出謀劃策,那必然替他籌謀推測出自己可能做得反制手段,再加以詳細提點,傳授如何一一反駁。

    但卓思衡卻不按常理出牌,此舉何止是釜底抽薪,這簡直是一腳給吏部的鍋踹了,任憑多少人抱柴來也別想生火做飯!

    曹廷玉沒了腹稿的應對,果然水平迅速下滑至第一次廷議時的水平,翻來覆去只會說卓思衡哪裡不顧祖宗之法,又哪裡專斷無禮,卻說不出任何有效反駁其督學制度的話語來。

    然而卓思衡是一個人在戰鬥,曹廷玉不是。

    但見其詞窮之時,唐令照邁出一步禮道:「歷朝歷代吏部職責皆為最重,因要對天子治下官吏無論哪省哪部哪裡南北,都務必一視同仁,若獨出一套不同的考課標準來,豈不讓朝野內外人心動盪,失了公正的准衡?」

    終於來了個能抓住重點的,卓思衡當即接招道:「唐大人所言亦有其道理。然而只是從吏部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從國家角度,為臣與國謀,該將視線不只囿於朝野內外,更要去站在萬民與時代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不就是上升話題高度嗎?卓思衡心道,你敢往上邁步,我就直接跳過下一個台階,再躍至更高一層去。

    「我朝若說學風興盛,非太宗一代莫屬,敢問太宗一代為何學風興盛?源於其間太宗下令,將各地州學變為常設,又添了額外科舉廷賞專賜予各地州郡縣三級,若本地出了進士,自上而下皆有恩典,全國讀書人便齊心得沐天恩,致使學風仍舊可以蔭蔽今朝。」舉過例子,卓思衡開始陳述自己的觀點,「太宗一朝已完成了賞賜機制,賞罰賞罰,也該到聖上將罰與察貫徹上下。」

    「照卓司業這樣言語,那吏部也可以以考課來論賞罰,考課全國學政官吏時只需按照卓司業所設的標準即可,無需勞煩御史台。」唐令照冷聲道。

    「聖上,我吏部願行此職責,為聖上分憂。」曹廷玉仿佛抓住救命的稻草,被唐令照一言點醒。

    可他沒有興奮過剎那,便被卓思衡一句話淋滅了心火。

    「不行,除了御史台,哪處都不行。」卓思衡篤定道。

    「這是為何?」皇帝也好奇為什麼不可,方才他也發覺卓思衡言語之間最大的漏洞便是制定了考課的規矩,那這個規矩便仿佛工具,由誰使用都可以,為何非得是御史台而不是吏部呢?

    皇帝有點期待卓思衡的回答。

    卓思衡笑了笑說道:「因為要收集各地數據與檢查各地,吏部沒有任何一個可在地方行使權力的機構,然而御史台卻有。」

    「是各州各郡的巡檢司!」皇帝恍然大悟。

    「聖上明鑑。」卓思衡不但要陳述自己觀點與反駁他人言論,還得適時給皇帝捧場,今日他左右逢源上下皆顧,卻仍優哉游哉遊刃有餘的樣子,讓在場眾前輩也在心底直呼嘆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