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2023-09-26 14:24:05 作者: 烏鞘
「如今太子進學確實不大體統。」卓思衡做出思索的樣子來,輕聲道,「下官雖是家父於家中開蒙,但也知官學或私學都有課次日替與措調施教,然而之前與曾大人入宮時卻不見太子有類似日課,只跟翰林院諸位大人每日入宮次序就學,當真不大妥當。」
他這話說得很實在,確實,太子作為一國儲君,現在的教學計劃可以說相當潦草,翰林院今天輪到誰入宮和皇上議政,那就是誰順便教一下太子,平常不管是國子監還是民間書院都有很系統的課表和按照學生需求調整的課程內容,太子全然沒有,完全看老師心情,這樣有點寒磣。
曾大人點點頭道:「的確如此,我等入宮是隨侍政務伴駕,於太子與皇帝之間兩兩相奔走,既貽誤上聽政事又耽滯太子進學,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卓思衡很喜歡和曾大人說話,他這人總是很能貼切主題也不亂打太極,而且從不過分粉飾自己的主張,他決定也查查資料,畢竟教太子這種事,翰林院怕是要給個集體建議,他也不能為明哲保身只看不說,於是欣然道:「待下官近日於中書省查閱前代中書政令,且看看祖宗幾代太子如何進學,再請教曾大人。」
況且太子確實挺慘的,這種情況下倒也不必算站隊,憑著職務的責任給太子安排一些課程也算分內之事,至少讓孩子好好上學先。
曾玄度似乎很滿意這個答覆,說了兩個好字,卻又忽然頓住,緩緩說道:「其實若論進學的規章與完備,戾太子的先例是無出其右的,然而……還是少提吧。」
卓思衡也是這麼想的。
皇上是以戾太子兒子過繼到先帝膝下,他能繼承皇位不是因為戾太子的血脈,而是與先帝那不存在的「血脈」決定,因此朝野內外在提及皇上真正親爹時都格外謹慎。
可能是曾大人怕卓思衡因自家的關係拿知道的戾太子例子舉例不夠妥當,於是溫言提醒。
卓思衡不知該不該將道謝挑明時,正有太監傳話皇帝已至天章殿,二人免去這一糾結。
此處雖名為殿,但實則也是個書房規模,入內後不過十餘丈見方,殿頂極高,納光充足,二層環廊存有書籍,東西兩側偏殿為皇上書寫休憩之所。殿內陳設古樸簡素,不似麟德殿那般輝煌明堂的天子貴氣,倒有幾分富貴人家書房的清雅考究感——卓思衡覺得佟府那個書房就是這種感覺。
皇上也已換上日常裝束,見二人入內,便很客氣待行禮後與曾玄度很熱絡地聊些閒事。比如曾大人當爺爺了,最近皇上也怎麼看自己小兒子怎麼喜歡,兩人交換了不少男性育兒知識,將沒成家也沒孩子的卓思衡晾在一旁許久。
終於,聊夠其他,皇上才談起正事:「太子進學一事,朕還是得聽聽翰林院的意思,曾愛卿也教了太子有些時日,不知有何想法?」
卓思衡發現曾大人真的不是那種巧言令色之輩,他方才怎麼與自己講得,此時便怎麼同皇帝講,幾乎一個字沒有差。
人的品格和個性往往能在和不同人說同一段話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聽完後皇上沉默片刻,嘆氣道:「確實不像個樣子。」
曾大人道:「方才卓侍詔與臣已有所初論,皇上不若聽聽他的意見。」
於是皇上帶著溫和的微笑轉向站在屋內後側的卓思衡:「哦?那你也說說看。」
第32章
曾大人這並不是給自己挖坑,因為方才的討論如果沒有自己的那部分表達,其實論述是不夠完整的,故而他讓自己說話也是補充一下翰林院的意見。
卓思衡心中瞭然,但對第一次聖前奏對也充滿了十二分警惕性,款身一步,行禮後將方才的話重新補充入曾大人的意見里,皇上聽罷點頭道:「朕膝下不過二女五子,又有二子實在年幼,離進學尚早,太子單獨進業新立學章,設立後又能比照,也是有助學風之行。」
皇上的三個大一點的兒子一直都在一處讀書,如今太子單獨出來,另外兩個不好好管也不行,拿太子的新教學制度當規章降一檔給其他皇子用,這樣以後再有年滿開蒙的皇子入學也多個參考,倒不是不行。只是卓思衡覺得,這話里處處卻不是在為太子考慮。
「此事可定,中書省擬文來看便是。不過太子如何進學最為得益,朕還是想聽聽意見,卓思衡,你可有想法?」
皇上叫卓思衡是可以直接叫名字的,他又不是皇上近臣,叫不了愛卿,也不是五品以上官員,叫不了卿家,和皇上關係沒那麼好,皇上也不會輕易叫他表字,這種情況皇上是不會客氣直呼其名的。
只是被人叫全名字在他來得地方也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事,尤其當是你的長輩或者老師與領導這樣叫時。
卓思衡努力讓腦子轉得再飛快點,但也不能太快,快到好像根本沒想或是已經想好了,他用恰到好處的時間組織語言,回應道:「臣以為,皇上可將太子至於身側,有殿下相伴奉以孝道,天家自示親厚於世人。」
皇上是個不太外露情緒的人,可是可以通過觀察了解皇上的人的面部表情變化來判斷皇上此時的反應。從曾大人陡然睜大的眼睛來看,表面上沉靜如水的皇上可能聽了自己的話後非常不爽。
「太子年幼,如何帶在身邊染指政事?」皇上的垂問就像是真的在憂慮太子年輕恐怕不太合適這樣做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