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2023-09-01 15:15:34 作者: 只喝三分甜
那天晚上的新聞聯播花了整整10分鐘的時間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由於事發突然,那天的新聞聯播還延播了10分鐘。
這是中國人甚至是亞洲人(不含亞裔)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也刷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年齡從51歲直接降低到了25歲。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六十多年的歷史裡唯三的兩位女性獲獎者。
外面一片熱鬧,葉瑄和陳亦桐在家的氣氛卻有些凝重。
葉瑄握著手機,打開又息屏,她覺得應該給康維寧打個電話,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本來應該是件高興的事情,卻又可能讓康維寧再次神傷。
「算了,我來給康老師打吧。」陳亦桐打開手機,撥通了康維寧的電話。
「大晚上的打我電話幹嘛?老子還在上晚自習呢?」康維寧的脾氣一如既往的火爆。
聽到康維寧標誌性的國罵,葉瑄也欣慰地笑了。還好,還能罵人,說明最近狀態不錯。
「老康,快看新聞聯播!」葉瑄的聲音從陳亦桐的電話里傳出,康維寧莫名其妙吃了一嘴狗糧。
「咋了?你倆上新聞聯播了?讓老子去看。」雖然嘴裡罵罵咧咧,康維寧還是打開了手機。大學班群,高中班群還有帶過的學生群都無比熱鬧。
點開朋友圈,一水地刷下來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
「哦,看到了。」康維寧的語氣突然黯淡了下來,這麼多年,他以為他已經可以忘記了。
掛了電話,康維寧立馬去辦公室找了其他老師幫自己看自習,他要趕去江池父母家裡,可能已經有新聞媒體找上門去了。
江池父母就江池一個孩子,這些年,康維寧把他們當做親生父母一樣對待。他放棄東海的高薪工作回到嘉陵,也是因為考慮到四個老人的身體狀況。
另一邊的葉瑄和康維寧通完電話,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而這邊兩個人的麻煩才剛剛開始呢。
雖說兩個人的私人聯繫方式只有親人和朋友知道,但是來自同事的賀信早就擠爆了郵箱,校領導也從入職信息里也查到了家庭住址。
我把菜熱熱,先把飯吃了,估計一會兒就要來人了。這邊陳亦桐和葉瑄飯還沒吃完,那邊就聽到了小區門口放起了鞭炮。
業主群里馬上有人出來罵:我要報警了啊,哪個這麼沒有公德心,竟然公然違法燃鞭。小區業主群里一陣聲討,後來才知道傳得沸沸揚揚的諾貝爾獎得主竟然住在自家小區。
京北大學和水木大學的校領導在單元樓門口碰頭,都還愣了一下,都在尋思連我校的諾貝爾獎你都要搶?
等葉瑄和陳亦桐打開門,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兩人是一家。
校領導們也都是身經百戰的人,看著這架勢立刻吉祥話都說出來了,什麼伉儷情深,舉案齊眉,夸的陳亦桐都快飄了。
葉瑄瞪了陳亦桐一眼,讓他趕快把站在外面的一幫人請進家裡來,家庭地位可見一斑。
「這裡是獎金,這裡是賀信,明天啊學校還要開個表彰大會,希望您二位可以出席。」
這邊京北大學拿出了500w獎金的頒發證書,水木大學那邊就臨時加價,給了葉瑄1000w的獎金。
不過這筆錢,兩位自然沒收。
「各位領導,心意我們領了,錢我們就不需要了,這筆錢以學校的名義捐出去,算是我們兩個人推動國內科研事業發展了。」
領導一陣的肉疼,一千多萬啊,說捐就捐,沒想到現在真有這麼純粹的學術人?
這也不是葉瑄和陳亦桐清高,屬實是兩個人不缺錢,作為知名交互算法公司背後的實控人,這點錢還不夠他們公司10分鐘的營業收入呢。
互相吹捧寒暄了一番,終於把人送走了,為了怕還有人找上門來,葉瑄和陳亦桐連夜收拾行李去投奔了顏時夏。
顏時夏碩士畢業以後在一家頭部公募工作,兩年就為自己在京北攢下一套小房子了。
第二天葉瑄直接請假沒去實驗室,陳亦桐有課沒辦法請假。為了怕被媒體記者堵住,陳亦桐悄悄通知學生換了教室。沒想到課上了一半,門口還是被媒體堵住了。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有些官方媒體的採訪實在推遲不掉,只能硬著頭皮上。
好在陳亦桐這些年在葉瑄的訓練下已經不怎麼害怕聚光燈了,只要不正視那些記者的臉,他的軀體反應就不會很嚴重。
—請問您獲得這個獎項有什麼感受嗎?
—很興奮(沒了)
—這是第一次有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您覺得這是不是標誌著中國經濟學科的進步呢?
—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嗎?這個模型的雛形是江池前輩在美留學期間完成的,談不上國內的學科進步不進步吧,我是做數學研究的,我(愛人劃掉改口)葉瑄是做算法的,國內經濟學科的進步我們還真沒發言權(這段不能播啊)
—關於獎金的用途,您有什麼想法嗎?比如捐贈出來幫助中國經濟學科發展(記者其實是想引導陳亦桐回答的)
—獎金的事情,我和另一位獲獎者葉瑄已經達成一致,全部留給江池在世的親人,保障他們晚年生活。
這是記者第一次感覺到了鐵錘砸棉花,竟然有人面對鏡頭會這麼的「坦誠」,如果真原封播出去了,陳亦桐崇洋媚外的帽子就被扣上了。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