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2023-09-26 10:33:50 作者: 挽輕裳
    漢王沉默地思考了一會兒,精明的眼中眸光閃爍了兩下,顯然是已經有些被顧憫說服,雖然沒有立即表態,但看顧憫的眼神已經比剛才友好不少,他撫須沉吟道:「皇上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本王會回去仔細考慮的,也多謝攝政王跟本王說這些,這份人情,本王記得了。」

    送走了漢王,顧憫回到了永樂宮,沈映剛沐浴完,坐在軟塌上由著小太監幫他絞乾頭髮,見顧憫進來,先揮揮手讓伺候的宮人都退出去,然後饒有興趣地看著顧憫問:「怎麼樣?」

    顧憫走到沈映旁邊,拿起干帕子繼續幫他絞頭髮,「該說的我都跟他說了,看他當時的神色,應該是心動了。」

    沈映冷冷地扯唇,笑容中含著諷刺,「只要把主心骨一拆,其他的,那就是一盤散沙。接下來三十八個藩王,搶六個顧命親王的位子,那才是一出精彩絕倫的好戲。」

    第92章

    第二天,皇帝打算改革宗室制度的旨意就下達給了在京的諸王,藩王和郡王們的利益受損,當然不看善罷甘休,鬧著要去御前討個說法,沈映先禮後兵,先派了六部官員輪流去安撫勸說,等到穩住一部分人後,又讓錦衣衛把那幾個鬧得最凶的藩王和郡王帶進宮裡。

    那些人雖然進了宮,沈映卻也不見他們,只讓人好酒好肉伺候著,但不許他們離開所在的宮殿一步,另外,他還讓人每天把這些王爺們說的每句話每個字都記錄下來,命翰林院的經筵官每日卯時去給這些人講解史書經義。

    這些王爺們從來都在自己的封地養尊處優慣了,天不亮就讓他們起床就算了,還要他們上「早自習」,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折磨死人!

    果然不出三五日時間,這些人的氣焰便全都消了下去,他們懷疑自己若是還繼續鬧下去,那皇帝絕對敢這樣關他們一輩子。

    而在宮外的藩王郡王也在觀望宮裡的情況,見那幾個鬧事的進了宮遲遲不出來,擔心危及到自己,也不敢再鬧得太兇。

    皇帝這次是鐵了心要改宗室制度,若是他們這些人還在各自封地,尚有可能一爭,可因為這次太后薨逝,他們不得不進京奔喪,成了瓮中捉鱉,若惹惱了皇帝,皇帝火氣上來把他們一鍋端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可要是人死了,那爵位不爵位的還有什麼意義的呢?

    退一萬步講,後世子孫降爵總比現在直接撤藩的好,況且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都自顧不暇了,哪裡又能管得到那麼遠的身後事呢?

    就在藩王們決心動搖的時候,忽然又聽到了風聲,說漢王其實早就寫好了同意降爵的奏表遞進了宮裡,想當頭一個顧命親王呢!

    藩王們聽說了後,頓時氣憤難當,紛紛指責漢王背信棄義,明明說好了要共同進退的,事到臨頭他反水起來倒是比誰都快,怎麼對得起他們這些人的一番信任,簡直無恥之尤!

    眾王商量,絕不能讓漢王那個陰險的老狐狸遂了心意,於是也都上表同意皇帝改革宗室制度,還在奏表里告漢王的狀,痛批漢王表里不一,德行有虧,若是讓漢王成為顧命親王,那他們一定不服,堅決反抗到底!

    沈映收到了這些奏表後,讓顧憫「不小心」將這些藩王說的漢王壞話透露給漢王,漢王知道後登時暴跳如雷,和那幾個上表說他壞話的藩王大吵了一架,雙方差點不顧及身份打起來,幸虧顧憫讓人攔住了。

    顧憫把當時現場雞飛狗跳的情況回宮給沈映仔仔細細地描述了一遍,沈映笑得前仰後合,樂不可支地連連拍大。腿。

    「朕還以為這些老東西有多硬氣呢,果然是在富貴窩裡浸淫太久,連骨頭都泡軟了,這才不過半個月,就都服軟了,比朕想像的速度還要快上許多。」沈映轉而冷笑,「朝廷每年花這麼多銀子,就是養了一群沒骨頭的蛀蟲!」

    顧憫淡淡道:「也是因為朝廷之前剿滅了先淮王、信王的叛亂,震懾住了他們,所以他們才肯向朝廷低頭。」

    沈映放下手裡的奏本,「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這次得讓他們好好知道一下什麼是怕,以後回到封地了才會老實。」說罷,抬起頭沖顧憫狡黠一笑,「這顧命親王是國之棟樑,可得好好遴選才是,吩咐禮部、吏部、兵部,對諸王的才幹以及各自在封地的功績須得仔細考察核實,慢慢來,不用著急出結果。」

    這些藩王被困在京城已經是度日如年了,沈映還要故意用遴選顧命親王的理由拖延時間,他們非得急上火不可。

    顧憫看著沈映促狹的眼神,莞爾一笑,「皇上英明。」

    「另外,親王以下,只要同意降爵的,就放他們各自回家吧,留他們在京城,朕還得額外花錢養著他們。」沈映提起這些米蟲就嫌棄地擰起眉頭,揮了揮手,道,「派探子好好盯著,看看有沒有陽奉陰違,不安分的,大應的蛀蟲能少一條是一條。」

    顧憫望著越來越具殺伐果斷的帝王氣質的沈映,心中除了越來越多的欽慕,也隨之生出幾分得遇明主的豪情,拱手沉聲道:「臣遵旨!」

    為了達到削藩的目的,沈映苦心孤詣地謀劃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如今計劃終於快要達成,不由得心生感慨。

    沈映站起身,走到永樂宮大殿外,舉目遠眺皇城上空的一方晴天,感嘆道:「縱觀古今,削藩從來都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若當年皇長兄和徐大人不是急於求成,讓藩王提前洞悉了他們有削藩的打算,也不至於會遭人陷害,落到那般淒涼下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