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2023-09-25 23:57:59 作者: 醉該玩死
    大傢伙哈哈笑著就進去了。

    楊老太太和兩個舅母一直拉著李小蘭,告訴她應該注意的事,平日裡吃的東西要注意幹活,不能太累著,用水的話也不能用涼的等等。

    其實這些話自從李小蘭懷孕之後,就沒少聽了,可到現在還一直認真聽著,她實在是太喜歡這種感覺了。

    從她爹死了之後,她家裡就只剩下她和她娘了,外公那邊也沒有什麼親人,她爹這邊親人也都是半吊子不靠譜的,每年過年的時候都只有她和她娘兩個人,家裡實在是冷清得很,今年過年終於是知道了,人多過年事多熱鬧,大傢伙一起熱熱鬧鬧的吃年夜飯,守歲,在說些平日裡有趣的事。

    而且今年過年的時候,蘇家人也沒管什麼規矩不規矩的,就直接把李大娘接來一起過年了,其實在過年之前,她就已經回過娘家一次,她家裡本來就只有她和她娘相依為命,如今她又嫁人了,她娘平日裡的生活就夠冷清了,這大過年的家家戶戶都是熱熱鬧鬧的,把她娘一個人留在家裡過年,實在是放心不下,不過她也知道,不管是回娘家過年,還是把她娘接到婆家過年都是不合規矩的,雖然自己是不忍心,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是過年的前幾天多回來陪陪她。

    中午在蘇曉外婆家吃了飯,楊蘭他們一家子也過來了,抱著蘇寶給楊老爺子和楊老太太看看。

    蘇寶不僅是蘇家下一代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老楊家這裡也是,楊家一大家子都歡喜的不得了,蘇曉倆舅母還給蘇寶準備了不少小衣服,聽柳葉說,就大傢伙送的這些衣服都夠蘇寶穿到兩三歲了。

    楊蘭他們一家呆會也回去了,他們得先回去,今個柳葉也得回娘家,蘇曉他們也沒多呆,臨走前楊老太太當著大傢伙的面給蘇曉和李小蘭一人一個木頭雕的簪子,這老太太娘家那邊的規矩,家裡的新媳婦和做媳婦的閨女,第一回回娘家過年的時候都得給一個簪子,楊老太太早就看著自己家這些孩子把東西準備好了,當年蘇母和兩個嫂子也都有。

    回了家,蘇實就陪著李小蘭回了李家,蘇母跟他們說今個就在那過,別回來了,陪李大娘好好呆一天,等開春忙起來了又沒工夫了。

    初七剛過,這天晚上蘇曉倆人剛吃完飯,副隊長趙成就過來了,說是隊長找幾個知青有事。

    蕭冬書看了蘇曉一眼,覺得有些納悶,「隊長找我們過去有啥事啊?大約得多長時間?」

    趙成搖搖頭,「我也不清楚得多長時間,隊長是想跟你們商量下開春孩子們上課的事,我從家過來,路過你這就先叫你了,等會還得去你老丈人家找蘇沐,正好咱一塊過去吧。」

    蕭冬書也正有此意,這大晚上的自己也不知道得出去多長時間,還是把蘇曉送家呆會去吧,等自己回來了再去接她。

    蘇曉和蕭冬書跟著趙成就往蘇家去了,快到門口了,蕭冬書拉著蘇曉跟趙成招呼一聲,「副隊長,二哥我去叫吧,你先去知青所和許倩同志那吧。」

    趙成一想這樣也省事,就直接拐到許倩家裡了。

    蘇曉和蕭冬書回家把這事跟蘇家人一說,蕭冬書就和蘇沐出去了,去知青所等著趙成。

    「這教書的事找老二幹嘛,那幾個知青還不夠?」蘇母這也剛吃完飯,拉著李小蘭和蘇曉到自己屋裡,做炕頭嘮嗑。

    李小蘭這孩子也有三個月多快四個月了,這會看著也顯懷了,蘇母和李小蘭都忙著給孩子做小衣服啥的,等再過段日子就開春農忙了,再整這些就沒啥時間了。

    「不管咋整,二哥要是也能去教小孩也都是好事,要不平時沒事了也呆著,這要是去了還能學到不少東西。」

    蘇曉看著李小蘭靈活的手拿著針線在布上穿梭有些羨慕,她這手就不行,一拿著針線的邦邦硬的,不會動,做出來的東西也不那麼好看,也就蕭冬書不嫌棄。

    蘇母別了別頭髮,「也是,本來老二也樂意學這些。」

    娘三個又說了會話,蘇沐和蕭冬書就回來了,倆人還挺高興的,跟大傢伙一說,才知道村長的意思。

    前年響應國家政策,村里已經把大食堂關了,大家都另起爐灶,大食堂就那麼放著了。

    最近這段時間,國家總說新時代青年得有知識有文化,可村子裡大多孩子都不上學,也沒錢去讀書,隊長和副隊長就商量著,正好村裡有知青,又有地方,就讓孩子們都認認字,總也不能一輩子都在這村里呆著啊。

    教書的不光是知青,還有蘇沐和幾個村裡的人,都是以前蘇沐讀書時他的同學,這樣一來,教孩子們念書的老師也不少。

    隊長就是這麼個打算,具體決定還沒做出來呢,就等著開春了再跟大傢伙說。

    也沒過多長時間,今年天暖和的早,大家還沒覺得呆了多長時間,就開春要忙著種地了。

    上工第一天,大傢伙剛到村頭晾穀場集合,隊長張大佑站在大石頭上說著這新一年的計劃工作。

    「現在咱們上面又有了新政策,要讓所有人能讀書,有書可讀,咱們村子裡雖然大多數人都不認識字,但是咱們這些大人不認識字也就算了,可不能讓孩子們還像咱們一樣,只能在地里討食吃!」

    「所以我就打算把咱們村原來的大食堂改成新學堂,正好村子裡又有不少知青,再加上咱們村里也有幾個有文化的年輕人,可以讓他們給孩子們上課,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有書讀了,以後就算不在地里討飯吃,也能生活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