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女宦 > 第1209頁

第1209頁

2023-09-25 23:47:27 作者: 江南梅萼
    慕容懷瑾聞言,向鍾慕白拱手道:「那我先走一步。」

    鍾慕白頷首,回身跟著長福來到天祿閣。

    「太尉,自鍾羨脫險之後,建議朕召他回京問罪的摺子便與日俱增,你說,朕到底要不要召他回京?」見鍾慕白來了,慕容泓手不經意般在桌上的兩摞摺子上點了點,問。

    鍾慕白不動聲色,道:「不瞞陛下,臣內人思子如狂,自知鍾羨脫險後,已一連去信幾封叫他回來。無奈那小子自稱襄州災患未平不便擅離職守,堅不肯回。陛下若能召他回京,旁的不論,臣內人定然欣喜若狂。」

    慕容泓微笑,道:「太尉對自己的兒子倒是信心十足,只不知為何對自己的部下卻做不到如此?」

    鍾慕白知道他有此一問,不過是因為方才夜朝時有人一連提了幾個替代陶望潛的主將人選都被他給否決了。

    「那是因為知子莫若父,臣知道鍾羨的為人,即便回京問罪,也絕不致獲罪身死。而對於部下,臣對他們沒有生養之恩,升為主將迎戰贏燁,上關國體下牽性命,自然需要慎之又慎。」他道,「況且,臣也對陛下說過了,眼下戰事不利的根由,不在主將,而在軍心與士氣,軍心不振,士氣低迷,這樣的軍隊,換誰去做主將,都不可能打得了勝仗。」

    「而這個軍心不振士氣低迷的根由,就是朕無後,無嗣?」慕容泓問。

    鍾慕白道:「陛下若要用贏燁做類比,您與他的處境完全不同,您與他在軍中的威望也完全不同,做不得類比。況且他不是沒有皇后,他的皇后為我大龑所擄,他為此而戰,那是男人的血性,是能夠振奮士氣的。您不能比。」

    一連兩個「不得比」「不能比」,說得慕容泓擱在桌下膝上的手緊握成拳。

    君臣二人隔著幽幽燭光對峙,一個氣定神閒,一個沉凝如淵。

    良久,慕容泓又笑了起來,極溫和無害的,道:「太尉大人近來與之前相比,改變甚大,不知是何原因?」

    鍾慕白聞言依然面無表情,只道:「臣自認從未改變,不過是陛下看待臣的眼光變了而已。」

    「是嗎?朕還以為因朕准了鍾羨去橫龍江治水致他遇險,太尉心裡怨懟朕呢。不是便好。」慕容泓臉微側,另起話頭「太尉建議朕立陶行妹為後之事,朕幾經考慮,覺得可行。陶將軍此番為國捐軀,若能儘早將此事定下來,其葬禮亦可辦得更隆重些。」

    鍾慕白這才有了些動作。他嚮慕容泓拱手道:「陛下英明。國難當頭,陛下能立武將之女為後,相信舉國將士都能體悟陛下一片珍惜良將擁軍厚屬的拳拳之心。」

    慕容泓道:「朕之兄長臨終之前將朕鄭重託付於太尉,朕採納太尉的建議,總不會有錯。」

    鍾慕白一瞬默然。

    慕容泓卻似並不在意他這短短的失態之舉,繼續道:「鍾羨乃是太尉獨子,年歲也不算小了,不知太尉有無考慮他的終身大事?」

    鍾慕白回神,道:「回陛下,大司農慕容大人家有小女初長成,臣內人已去相看過了,稱其蕙心蘭質知書達理,恰大司農亦有與臣結親之意,只不過眼下朝廷多事,鍾羨又外出未歸,所以一直也未提到明面上來說。既然陛下問起,臣也正好請示一下陛下的意思。」

    慕容泓笑道:「如此佳緣,朕自是贊成。鍾羨若真娶了大司農的女兒,太尉與朕,也算是親上加親了。」

    鍾慕白離開後,慕容泓臉上的笑意徹底褪了個乾淨。

    他心中有所猜測,看鐘慕白最近的表現,怕是自鍾羨之後他無有所出的原因,已是有人告知於他了。

    關於此事,他也只是小時候無意中聽到了一句兩句,印象中有這麼個事情,但真相到底是什麼,他並不清楚。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情了,當時暗中說道此事的兩人,也都早已逝世,他縱有心查察真相,也無處著手。

    如果鍾慕白近來的反常真是因為這件事,那就表示這世上還有人知道這件事的真相,這個人與他大嫂或者他奶娘定然關係匪淺。這個人,他知道是誰----慕容懷瑾。

    想起奶娘臨終時拉著他的手反覆叮囑他的那些話,他神色有些怔忪地看著桌角的燈盞。

    這一天,果然還是無可避免地要來了麼?

    他生命中唯一僅剩的那些人,最後的最後,到底能留下幾個來?

    第578章 自白

    太尉府,鍾夫人洗漱過後,用濕帕子摁了摁剛剛在將軍府陪著陶夫人哭紅的眼睛,不見鍾慕白,問丫鬟:「老爺夜朝還未回來?」

    丫鬟道:「奴婢去前頭問一下。」須臾迴轉,向鍾夫人稟道:「夫人,老爺回來了,聽說正在書房喝酒,夫人可要去瞧瞧?」

    鍾夫人手撐著桌沿站起身,頓了頓,復又坐下,嘆氣道:「隨他去吧,都是幾十年風雨同舟過來的兄弟,陶將軍就這麼去了,他心裡難受也是正常。叫鍾碩他們看著點,備好醒酒湯,酒要熱好了送進去,這天還未完全回暖呢,別叫老爺喝了冷酒。」

    丫鬟答應著去了。

    書房裡,鍾慕白自斟自飲,桌上沒有下酒菜,卻放著一條立身鞭。

    他看著這條烏黑鋥亮的鞭子,鍾家將其世代相傳,不過是為了告誡後代子孫,一旦犯了錯,就勢必會有罰。他年少時曾因行差踏錯而被父親用這條鞭子抽過,他也用這條鞭子抽過自己的兒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