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女宦 > 第1206頁

第1206頁

2023-09-25 23:47:27 作者: 江南梅萼
    長安有些疲憊地揮揮手,道:「下去吧。」

    「是!」龍霜剛要離開,長安從安府帶來的侍衛之一領著另一名看上去風塵僕僕的侍衛尋了過來,見長安的門開著,那名侍衛在門外向屋裡稟道:「千歲,有鍾府侍衛從襄州來,聽說您在此,想來拜見您,不知您是否方便接見?」

    長安正苦於無處打聽鍾羨的確切消息,聽聞是鍾府侍衛,忙道:「進來說話。」

    兩名侍衛進了房,龍霜自覺身負保衛長安之責,在長安接見外人時不能離開左右,便又退了回來。

    長安也沒管她,等兩名侍衛行了禮,她便問襄州來的侍衛:「你可有你家少爺的消息?」

    那侍衛眉眼俱笑,道:「多謝安公公掛懷,我家少爺已安然回到襄州。屬下此行是奉少爺之命回京向老爺夫人報平安的,少爺聽聞安公公外派的消息,還特意囑咐屬下回京路上留意一下安公公的行蹤,若能遇見,便替他交一封信與安公公,不想今日真的便遇上了。」他說著便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來交給長安。

    長安接了,聽聞鍾羨已然脫險,心中猶如一塊大石落地,分外舒坦。

    「他是否已然回到襄州受災郡縣繼續賑災?」長安問。

    侍衛答曰:「是。」

    「那邊江堤情況如何?」

    侍衛皺眉道:「潰堤之處已然堵住,但是少爺說那段江堤年久失修,若再遇一次大水,恐怕還是會潰決,要全面加固才行,只是錢糧人力皆不夠。」

    長安思慮了一剎,點了點頭,又問:「岳州那邊情況如何?」

    侍衛稍一思索便知她問的是農民起義軍的情況,便道:「自我家少爺成功脫險之後,叛軍唯恐少爺會帶朝廷官兵前去剿滅他們為自己正名,連夜向青州行進攻占了青州的荷塘郡並切斷了荷塘郡與外邊的通路橋樑,此刻正利用地形與燕王之子鄭啟麟帶來剿匪的人馬對峙。不過就在屬下出發之前聽聞了一則消息,說是叛軍內部不知怎的爆出了單杭之是內衛司奸細的事情。聽說因為張豐年在岳州起義,內衛司就派這個單杭之假裝起義,並捉了我家少爺以便取信張豐年,後來又利用對我家少爺一抓一放之事搞臭了叛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讓我家少爺帶著叛軍詳細情報全身而退,為此在占領荷塘郡之後,張豐年便聯合吳玉坤殺了單杭之,吞併了他手下的勢力。」

    長安聞言,微微一笑,只給了兩個字的評價:「甚好。」

    一切均在計劃之中。

    張豐年這一派是真的農民起義,單杭之那一派卻是地方士紳不滿慕容泓的新稅法趁火打劫搞出來的隊伍,雙方立場與利益點相差甚遠。單杭之趕去與張豐年合兵一處,原本是想利用自己這方戰力比張豐年那邊強的優勢逐漸吞併張豐年部,但是他沒想到,青州會又出一個吳玉坤。

    張豐年得了吳玉坤,單杭之便徹底失去了優勢。張豐年於吳玉坤有救命之恩,這兩人都是被逼造反,目標一致利益相同,很容易擰成一股。當遭遇危險時,單杭之這個不能與他們擰成一股的外人自然就成了他們凝聚戰力發展勢力的阻礙,殺他奪權,意料之中。

    而她在整件事中所做的,不過是在燕王的祖籍之地細細挑選了吳玉坤這樣一個受害者,並在他身邊安插了一個人,使他勢必遭受鄭氏為了奪回祖籍之地而興起的刀兵,最後還能再次將戰火引入青州。再在張豐年身邊安插一個人,使得他有這個意識和機會與吳玉坤擰成一股一致對外,孤立居心叵測的單杭之。

    如今單杭之已死,她的第一個目的已經達到了,接下來,就等鄭啟麟的死訊了。

    只要燕王之子鄭啟麟死於起義軍之手,燕王與起義軍就成了死仇,身為人父,他能不發兵為自己的兒子報仇?既然有仇,他發兵剿滅起義軍之舉就不能說成是全然為朝廷效力,那麼嘉獎封賞,也就只能看慕容泓的心情了。

    剿滅這麼一支起義軍,朝廷不費一兵一卒一石糧餉,原打算隔岸觀火的藩王卻痛失愛子損兵折將。這便是她為曾說過要在十年之內讓藩王消失在大龑版圖上的慕容泓,所制定的全盤計劃。

    第576章 網開一面

    眾人離開後,長安拆了鍾羨的信來看。時隔幾個月再次看到這熟悉的筆跡,心中不由暖暖地泛起一股親切的感覺。

    鍾羨言簡意賅地在信中寫了他的近況與叛軍那邊的一些情況,措辭是永遠不會超越朋友本分的恰到好處。末了提了一句,說是他有個朋友正在尋人,若是可以的話希望長安能帶他同行,方便彼此有個照應。

    見他這麼說,長安便知,他這個朋友多半是受他所託來照應她的,只是他這個朋友的名字讓她有些眼熟,他這朋友名叫衛崇。不知此衛崇是否是彼衛崇?

    次日一早,龍霜帶著人照長安的命令前去富戶「募捐」。長安也沒閒著,據資料來看,這附近有個鹽礦,但產出一直不佳,她要去看看是這個礦本身資源貧瘠還是曠工製鹽技術不過關造成的。

    兩人分頭行動,待到下午長安回來時,龍霜早已完成了任務帶著人去半路迎她了。

    「募捐之事進行得還順利嗎?」長安坐在車裡問她。

    龍霜回道:「不算順利,五戶人家只有三戶肯拿出一半家財來賑災,還有兩戶不肯。末將已按千歲之令將這兩家人按販賣私鹽罪拿到郡衙大牢去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