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2023-09-25 22:11:24 作者: 木子敘
    誰讓她對窮學生都要磨快刀呢!

    何美麗板起臉說:「阿姨,你別費口舌了,我們別的不要,只要這把香和這些小蠟燭,我們的錢也只買得起這些。」

    這句話一錘定音,瞬間讓婦人乾瞪眼,臉上的笑容很快收斂了很多,也沒了推銷的心情。

    付完錢,拿了東西,大家頭也不回地走進寺里,哪管後面那堆人的各種眼光。

    進門後就看到煙火繚繞的香爐,還有專門用來點亮蠟燭的燭台,因為閒天,上香禮佛的人很少,何美麗小聲招呼大家過來,將香和蠟燭分給每一個人。

    上香向來是三柱清香,心到神知,心誠則靈。

    何美麗將點燃的蠟燭粘在燭台上,將三柱清香點燃,然後手握清香向大殿、向四方菩薩默默禱告,然後鞠躬禮拜,最後將香插入香爐,整個上香便算是完成了。

    同學們都跟著她,有樣學樣。

    陸曉曉提議:「我覺得我們應該去大殿裡磕頭禱告一番,這樣顯得更虔誠些。」

    何美麗也是有此意的,抬腕看了看時間還來得及。

    在大殿磕頭跪拜時,同學們都認認真真,一絲不苟,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任何時候心存畏懼才能言有所悟、行有所止。

    同學們還想到處逛逛,大家便約定十分鐘後到此集合。

    何美麗與宿舍的幾個同學,到旁邊的佛教用品店逛了逛,裡面賣著很多的手串、掛墜、護身符等等,大家只是隨便看了看,可陸曉曉竟花了十元買了一串檀木珠手串,說戴在手腕上可以避邪,弄得其他人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

    最後在強烈的心理作用下,每人都買了一串又小又便宜的,算是個心理安慰吧。

    出了寺門,每個人都心情大好,該做的事做了,想買的東西也買了,回去的路上說說笑笑。

    上晚自習的時候,何美麗瞥見陳濤和另一個男生李文博,湊在一起,躲在書桌後玩什麼,還小聲說笑,一時好奇便輕手輕腳走過去看個究竟。

    這一看不打緊,直接給她看愣了,那兩人半蹲在地上,中間凳子上一隻小烏龜正爬來爬去。

    看到何美麗一臉驚訝的樣子,兩人慌忙掩飾,抓起小烏龜想要藏起來。

    「你們竟然抓了只烏龜!」不過,同一時間何美麗的驚叫已脫口而出,想躲已經來不及了。

    同學們都圍了過來,在大家的一番質問下,兩人不得不老實交待,這烏龜是中午在金山寺的放生池裡抓的。

    陸曉曉急得破口大罵:「你們兩個傻子,腦袋被門夾了嗎?我們中午去寺里虔誠地禱告,希望佛祖保佑我們,可你們轉眼就捉了他的寵物,誰還會保佑我們,只怕還要倒大霉呢!」

    陳濤抬眼瞅瞅了同學們,又馬上垂下眼睛,小聲嘟囔:「有那麼誇張嗎?不就是抓了一小隻嗎?他還有那麼多。」

    「……你!」陸曉曉指著陳濤,氣得不想跟他講話。

    沈雲問:「你倆也真是奇怪,中午是去了哪裡?怎麼會想著抓放生池裡的烏龜?」

    陳濤似乎終於找到辯解的機會:「中午磕完頭就說去逛一逛嘛,再往裡走些,我們就看到一個大池子,有台階可以下去,邊上沒水,好多烏龜在曬太陽,我們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烏龜,便想著抓一隻到宿舍養,也是出於好心嘛!」

    「就是這樣的,我們又不是要害它的命。」李文博也附和著。

    陸曉曉憤憤說道:「人家都說抓了寺廟裡的動物會倒大霉的,真是煩死了,帶著你們去你們卻手癢,讓我們也跟著一起倒霉。」

    「怎麼就害了你了,絕不連累你,烏龜是我抓的,要倒霉也是我自己倒霉。」陳濤被陸曉曉懟得腦羞成怒,說出的話也開始不客氣。

    何美麗道:「寺廟放生池裡的烏龜,放生時一般都念咒加持過,不能輕易抓走,你說你抓來養,那萬一不小心養死了豈不是罪過。」

    經此一說,陳濤仿佛才被驚醒,抓抓後腦一臉為難地說:「那這事怎麼辦?我明天把它送回去行嗎?」

    何美麗道:「當然得送回去,金山寺的放生池最適合它們生長,有水有陸地,還可以曬太陽,你們真是多此一舉。」

    陸曉曉不依不撓:「必須得送,放回去還得磕頭賠罪。」

    陳濤與李文博被氣得大眼瞪小眼,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見所有人都看著他倆,只能點點頭:「是啦,是啦,明天我們一定送回去。」

    「哼!不想磕頭賠罪吧?都不敢答應,明天本小姐跟你們去,看你們敢耍什麼花樣!」陸曉曉柳眉倒豎,杏眼圓瞪,大小姐說一不二的脾氣又上來了。

    「去就去,誰怕誰啊!誰不去是小狗。」陳濤梗著脖子犟著嘴。

    大家相互笑笑都散開了。

    陳濤和李文博二臉懵圈,有些懊惱,心情複雜地回到座位,將烏龜收到書包里。

    第二天,陸曉曉還真的說到做到,不僅監督他們將烏龜放回放生池,還讓兩男生跪在池邊磕頭賠罪,想想那場面,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至於她是如何做到的,也許是大小姐的聰明可愛、智慧過人,也有可能是男孩子的豁達大度,萌萌暖男的天性使然。

    這事總算圓滿,一群孩子,並非小小年紀就多麼信仰佛教,深奧東西他們並不懂,只是尋求一個心靈淤堵的出口,精神上的寄託,那揮之不去的陰影也就此解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