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2023-09-25 22:11:24 作者: 木子敘
何秀麗做為標準的吃貨,認真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了管你桌上風雲變化,管你們竊竊私語還是大聲喧譁,管你們寂寞獨酌還是交杯換盞,她只管悶著頭把自己餵飽。
何美麗只需時不時提醒她:二丫,悠著點,別撐著!
眼看那蒸蓮藕快見底了,何美麗眼疾手快,趕快給自己和何建蓮一人夾了一塊,說:「姐,快嘗嘗,這是我媽琢磨的新菜,今天第一次做,我看快沒了。」
兩人互看一眼,會心一笑。
如果說菜也講顏值的話,這蒸蓮藕就是菜里的小清新,淺粉色的外表就讓人賞心悅目,清雅的香氣似微風習習。
輕輕咬下,頓感蓮藕的脆嫩與清甜,肉沫鹹淡適中,鬆軟細膩,脂香濃郁,與蓮藕的清香充分融合,單獨蒸藕口感發澀,單獨蒸肉又柴又膩,二者結合卻恰到好處,覆蓋所有的缺點,確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
粉蒸排骨濕潤多汁,細膩綿軟,極易脫骨,筋膜勁道,肉絲軟嫩,裹在外面的炒粉經過蒸汽的洗禮,變得又香又糯,大料的濃香,排骨的肉香,朦朧的鮮香,層層遞進,層次分明,讓人回味無窮。
燉的還有紅燒肉、鍋燒肉、大骨燉海帶,炒的有炒三脆,小炒肉片,各種嘗一點,基本就飽了,何美麗只恨自己沒有十個胃,肚子已經抗議,可嘴巴還沒吃夠。
下飯菜里最好吃的莫過於炒三脆,用豬肝、豬腰子、豬耳朵,三樣爆炒出來,豬肝和腰子又脆又嫩,豬耳朵又脆又有嚼勁,各有各的特色,加了干辣椒和大蔥,香辣下飯。
可惜好吃的菜實在太多了,實在是沒有再吃半碗飯。
西營村的殺豬飯就是在九十年代達到了頂峰,隨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菜品也不斷發生著變化,越到後面越追求品質。
有的人家還會加入雞鴨魚,有的人家還附帶殺只羊,只圖這一年一次的熱鬧,只圖一年一聚讓大家吃好喝好。
天色漸暗,酒足飯飽後的親友謝過主人家後,一一告辭。
白天幫忙的親友還在屋檐下烤著火,聊著天,她們等曲終人散之後,還要收拾殘局,清洗碗筷,打掃院子。
這已經是傳承多年的默契,沒人喊累,沒人推諉,家家都這樣,你幫我,我幫你,濃濃的人情味始終孱孱流轉。
第18章 做臘腸
殺年豬是一年到頭的大事,頭天請完客,第二天還有很多事要忙活。
何美麗起床後就幫著劉玉芬煮午飯,一會兒舅舅、舅媽她們要來吃飯,吃完後還要幫忙做事,今天要把臘腸灌了,把肉和骨頭都醃了。
九十年代的西營村,尚不知冰箱為何物,最多也就是在電視廣告裡見過,是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物,肉的保存方法都是醃製了保存。
劉玉芬和何明端著大盆去耳房裡挑肉,說是先做臘腸,何美麗好奇,也跟過去湊熱鬧。
耳房的幾張長條凳上,放著三個大簸箕,裡面都堆滿了像小山一樣的豬肉,這些肉昨天負責殺豬的師傅已經全部分割成長條塊。
何美麗贊道:「哇!這麼多肉肉!」
劉玉芬說:「兩頭大肥豬的嘛,吃了我多少糧食了。」
何明笑道:「養豬說到底還是辛苦,包穀要種,豬草也要種,每天背回家,煮了喂,不容易啊!」
「在農村都不容易,只是自己養了豬,一年到頭都有肉吃,像老三那種一樣不養的,吃什麼都要去買,沒錢買就吃不著,饞得兩眼放綠光,那日子我可過不下去。」劉玉芬一邊挑著肉一邊說。
劉玉芬這豬養得好,每天都是餵新鮮的豬草和包穀,足足養了一年多,膘肥體壯,一頭至少有二百多斤。
肥肉雪白晶瑩透亮,泛著瑩潤的光澤,瘦肉粉紅紋理清晰,彈性十足,與豬廠餵飼料的豬完全不一樣。
做為一個吃貨來說,看到家裡有這麼多肉肉,何美麗心裡感到無比的踏實。
見肉端出來,兩個舅媽忙著將肉拿去清洗,劉玉芬則去準備香料和調料。
全國各地做臘腸的地方很多,各處的方法也不一樣,西營村的傳統是將肉切成柔軟的細條,拌上鹽巴、辣椒、花椒和香料,與別家不同的是,劉玉芬還要打上幾個雞蛋,她說有雞蛋肉滑,灌的時候好灌。
何美麗的記憶中,自家的臘腸是最好吃的,麻辣鮮香,特別下飯,有一股特別的香氣,她一度以為是媽媽放了雞蛋的緣故。
那時的臘腸都是手工裝,是個細活、慢活。
何美麗自然是要參與的,一道美食,當你全程參與了,吃的時候感覺都不一樣。
一切準備就緒,幾個裝臘腸的圍坐在一起,中間兩個大盆,一個裝著肉,一個放著清洗乾淨的豬小腸。
老媽劉玉芬將一個一指長的竹筒遞給何美麗,開始教她。
何美麗其實是會的,畢竟她前世做過無數回,但她還是很認真的在學。
將一截豬小腸的未端用綿線紮緊,另一端從竹筒穿過,再反過來套在竹筒上,一隻手緊緊捏住,另一隻手就可以通過竹筒將肉裝進小腸里,邊裝邊往下捏。
劉玉芬叮囑著:「慢慢的,輕輕的往下捏。」
二舅媽說:「一截一截捏,裝飽滿,不要有空的,不然曬乾後就凹陷了。」
何美麗知道動作一定要慢,要輕柔,否則很容易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