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2023-09-25 21:41:55 作者: 顧榮
    一會兒叫十阿哥一會兒叫康康,一會兒又叫胤俄,稱呼太多,讓小十迷濛了一陣。三格格接受良好,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新名字。

    除了給新生兒上玉碟,康熙還給四阿哥改了玉碟,生母改為皇貴妃佟氏。

    得知此事後,皇貴妃歡喜萬分,氣色好了許多,彷佛枯木逢春。

    四阿哥知曉後,心裡亦是生出幾分歡喜。他已經八歲了,在上書房進學三年,早就明白自己的生母是烏雅氏,但烏雅氏對他感情淡漠,多有指責和不滿,他對她便沒了孺慕之思。

    德嬪知曉後,鬧了幾次。

    康熙就將她的位份降到了常在,褫奪封號,從永和宮主殿搬到咸福宮側殿,那兒最為偏遠。

    烏雅常從此再不敢鬧騰。

    二月初一,行皇后冊封禮。

    二月十八,福建水師回到京城,康熙讓太子帶著一眾王公大臣到城門前接應,後又在太和殿宴請群臣。

    康熙將媽祖封為「照靈顯應仁慈天后」,命人為其修廟,供奉香火。

    南懷仁也跟著這批水師回到了京城。

    此次作戰,他研製的衝天炮威力極大,康熙封賞他為工部尚書,卻被對方婉拒。

    南懷仁只有一個請求,那就是請皇帝在國內建造天煮教堂。

    這個請求被康熙立馬拒絕。

    跟這些傳教士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他深知那個教會的影響有多大,他不願意變得跟西方那些國家一樣,任由教會掌控皇位的繼承人選。

    南懷仁很是遺憾。

    康熙安撫他,「南懷仁,其實朕很欣賞你的才幹。朕決定在京城蓋一座科學院,任用你當院長。你願意出任這一職?」

    自己的請求被拒,南懷仁很是遺憾,但聽到邀請他擔任科學院院長,他又振作起來。

    「回皇上,臣願意。」

    「在去福建之前,臣就給母國的友人寫過信,邀請他們到這裡來。相信他們已經收到了我的信,很快就會來的。我們一定能辦好這座科學院。」

    康熙點點頭,「朕相信你。缺什麼就跟朕說,朕只有一個要求,辦好它,和你們西方的一樣好。」

    南懷仁鄭重承諾,「請皇上放心,臣絕不會辜負聖恩。」

    二月二十,康熙前往蘆溝橋檢閱兵士,校射火器,試放大炮。

    這些大炮一半是本朝近年研發的,一半是從鄭氏那裡收繳的,鄭氏又是從紅鬼怪那裡獲得的。經過比較,康熙發現紅毛怪那些更好用,威力更大。

    火銃和大炮很早之前就存在了,當年因為操作不便、耗費人力物力,顯得不如刀槍好用,但經過這些年的改進,火銃和大炮的性能遠超弓箭。

    他心想,是時候訓練起一支專門的火銃軍,來應對武器的升級。

    古人的詩里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可見三月的江南景致最美。

    但南巡工程瑣碎,項目眾多,籌備需要不少時日,直到三月下旬才準備好。

    南巡的路線是根據京杭大運河制定的,從通州出發,經河北、山東到江寧止。

    三月十九,康熙過完生辰的第二日,便動身下江南。

    作者有話說:

    十阿哥的名字會亂碼,寫成了同音字

    第102章 (捉蟲)

    這是康熙第一次下江南,前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心中很是謹慎。

    他並未帶上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子皇女等人。

    一則是因為他們都是年老體弱或者年幼之人,身子骨虛弱,長途出行容易疲勞生病。出行途中患病,不好治療。

    其次是因為南方比較特殊。南方,尤其是淮揚、江寧一帶,有著不少前明遺老,對朝廷心存牴觸。之前的朱三太子就是藏在揚州,煽動百姓造反,生出了許多事端。

    他怕在江南遇上什麼意外,無論誰折在那,都會讓他痛心後悔。

    只帶蓁蓁一個,他有十足的把握護住她。

    康熙將太子留在京城監國,讓裕親王福全、恭親王、索額圖、李光地還有佟國維等人輔佐。

    裕親王和恭親王是他的親兄弟,能力不錯,也最為忠心,而索額圖是太子的叔公,李光地是太子的老師,佟國維是他的舅舅,這些人都是值得信賴並且支持太子的。

    倘若他在外面真發生了什麼意外,這些人會及時擁護太子,不至於朝政出現什麼岔子。

    聽到不能跟著下江南,胤礽很是失落,隨即又被賦予了監國的重擔,他瞬間變了臉色,慌張的看向康熙。

    「皇阿瑪,這件事交給兒臣真的可以嗎?兒臣一直都在上書房念書,還從未接觸過任何政事。皇阿瑪,兒子害怕。」

    康熙已經許久見過這樣的胤礽,惶惶無助,眼裡寫滿了對他的依賴。

    他伸出手想要揉揉兒子的腦袋,忽然發現胤礽的個子已經到了他鼻樑處,遂改為拍肩。

    「胤礽,阿瑪登基的時候才七歲,當時連字都認不完,那時你二伯也還是個孩子,朝中並無一人可以依靠。朕比你現在還要害怕。」

    從胤礽記事起,他的皇阿瑪就是一個英明神武的人,是讓他仰望的。

    原來皇阿瑪當年也曾那樣膽小害怕嗎?

    「朕不想當傀儡,不想一直被四大輔臣糊弄,所以朕努力讀書,留心他們處事的方法,漸漸就越懂越多。

    後來,朕長大了,四大輔臣也老了,朕開始親政。朕才發現,從前的所見所聞,都能幫助朕更快速、更好的處理政事,治理國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