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2023-09-25 20:52:46 作者: 君子在野
    --------

    莫青荷從國立北京大學出來,乘著汽車往回趕時其實時間還早,卻沒有想到剛走了沒多久,就被一場浩浩蕩蕩的抗日學生遊行給攔在了半路,汽車夫急得邊擦汗邊嘟嘟按喇叭,一個勁回頭問青荷:「少爺,你也是學生,能不能問問咱們什麼時候可以過去?師座還等著呢。」

    莫青荷扒著汽車窗戶,看著亂鬨鬨的遊行隊伍和沿著車窗飄灑下來的傳單,第一次沒有被他們的熱血所感染,反倒像個大人物一樣充滿了對這幫青年稚嫩行徑的不認同,往後一躺,無可奈何道:「等一會兒來了巡警就更走不動了,退回去繞遠路吧。」

    然而話音剛落,後面不遠處的小胡同里冒出一大批舉著小旗的愛國學生,把退路堵得嚴嚴實實,林肯轎車的外殼反射著明晃晃的陽光,成了一隻毫無用處的鐵皮烏龜。

    莫青荷與汽車夫面面相覷,都嘆了一口氣。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學生越聚越多,絲毫沒有減少的趨勢。

    馬路被堵了個結實,窗玻璃上貼滿了紅紅藍藍的宣傳單,這幫學生倒也別出心裁,用床單縫起來當做橫幅,用竹竿挑著,寫著一串串墨汁淋漓的大字,宣傳口號和滾滾熱氣撲面而來,一浪高過一浪:「保衛華北!保衛平津!」

    莫青荷被滿街亂竄的學生吵得發煩,想到剛才學生宿舍無人的景象和李沫生說起的遊行,不由敲著腦袋大罵自己愚蠢。在原地又等了一個多鐘頭,他反倒平靜下來了,從書包里掏出李沫生給的經濟學書籍,打開放在膝上,一頁頁的翻。

    翻一會兒,感覺內容晦澀難懂,就抬頭看一看遊行隊伍,發一會兒呆,接著低頭繼續讀書。

    他忽然覺得好笑,心想若放在半年之前,若自己有機會跟這些北平學生穿一樣的學生裝,走在同一條隊伍里,他一定會激動的透不過氣,然而現在,他在刀刃上走過一回,經歷了種種生死存亡與民族大義的抉擇後,這種狂熱而短暫的激情已經完全不能撼動他了。

    這仿佛是他與沈培楠為國家前途數次爭吵中學會的東西,有些人命好,可以光榮的為民族吶喊助威,有些人則必須隱忍,一邊保全自身,一邊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最致命的一擊。

    他與沈培楠雖說處於不同的黨派,對這一點卻都貫徹不誤。

    莫青荷撣了撣布衫上的灰塵,掏出一隻自來水筆,將書里不懂的名詞抄寫在本子上,等著回去問沈培楠。

    下午的太陽把林肯轎車烘得能烤熟柿子,汽車夫熱得滿頭大汗,回頭又問莫青荷:「少爺,快趕不上了,怎麼辦?」

    莫青荷不愛聽他嘮叨,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很安閒的翹著二郎腿,道:「等。」

    話音剛落,馬路不知何處傳來一聲尖叫,接著學生隊伍仿佛受了驚擾,亂鬨鬨的四下奔逃,莫青荷朝車窗外張望,原來身穿黑制服的巡警隊到了。

    這一下局勢更加混亂,學生們充滿勇氣,個個寧死不屈,沒頭蒼蠅似的撞了一陣,又跟隨各自領袖,結成方陣與持槍的警察對峙。

    一位看起來級別比較高的巡警吹著哨子從車邊走過,莫青荷搖下車窗,從沈培楠的雪茄箱裡抽出一支上好的古巴雪茄遞給他,拿腔拿調的翹著蘭花指,媚態十足地探出頭搭腔:「勞駕這位爺們,我是沈師長的朋友,北平巡警署的戴署長常來我們家打牌,現在師座有事趕著用汽車,有沒有辦法讓我們立刻趕回去?」

    四九城內稍微關注時事的人都知道沈培楠,也知道他寵著名伶莫青荷,這人被攔下來,先是吃了一驚,但看見莫青荷那副兔兒爺的做派,立刻猜到了他是誰,立即點頭哈腰的獻殷勤。

    不多時,竟然真的抽調來數十名黑衣巡警,齊整整的在車前兩排列隊,一路鳴槍開道,莫青荷坐在汽車裡,嘆道若是師兄知道自己學得如此官僚做派,不知會不會氣得話都說不出來。

    汽車趕回周公館時天已經擦黑,趕來迎接的老劉看見莫青荷,急的直拍大腿,說師座半個鐘頭前已經調了幾輛軍用吉普去了前門車站。莫青荷在心裡估算了一下時間,當機立斷的吩咐汽車夫在門口等候,拉著老劉衝進洋樓,把幾件體面衣裳和隨身用品收拾出兩隻皮箱,又飛似的沖回汽車,一路按著喇叭,朝前門火車站疾馳而去。

    第41章

    華燈初上,前門車站前的小廣場上到處是紛亂的腳,身著長袍的人們提著皮箱,眼神木然的等待火車進站的汽笛聲。

    說起這座火車站的歷史,恐怕比莫青荷的年紀還要大出十歲,十多年前這裡曾是老北京最繁華的商賈中心,一座座茶館,藥鋪,煙鋪,戲園,洋行和飯館鱗次櫛比,家家掛著黧黑而油膩的大匾,門口的老槐樹,小胡同兒,紅燈籠,小姐太太們乘坐黃包車來來去去,大菸鬼坐在路邊乞討,車鈴和撇著京腔的吆喝聲響成一片。

    相比四周純中國式的擁擠,廣場中間這座由英國設計師建造的歐式車站則顯得蠢笨而突兀。莫青荷記得與師兄弟們還沒出師時,一大幫小子剃了青青的禿瓢,被師父趕到大戶人家唱堂會,經過前門大街,總要駐足一會兒來嘲笑這座怪裡怪氣的房子。那時杭雲央還在班子裡,怯生生的扯著青荷的衣角,聞著全聚德飄出的烤鴨香氣,饞的滿嘴流涎。

    後來華北局勢動盪,這裡就日漸蕭條了,曾經的茶館改成露天大茶棚,招待一些討生活的窮苦人,除了幾座雷打不動的老字號,大部分商鋪都早早關門大吉,反倒是洋車站生生不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