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2023-09-25 19:20:30 作者: 暮序
    「行了行了,我都知道了,多謝提醒。」他敷衍地揮了揮手,無意與他再多說。

    「周季澄你……」藍衣公子還想說什麼,可穆元甫已經轉身離開了,看著對方漸漸走遠的背影,他的臉色一點一點地沉了下來。

    接下來,穆元甫花了整整兩日時間,想方設法從大長公主府中打探如今朝中事,雖然消息多是雜七雜八可信度存疑的,但他稍加推測,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些真實情況。

    如今,是嘉平三年,離他駕崩已過了將近四年。

    他駕崩前冊立的太子穆恂,只堪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被馮太后下旨廢掉了皇位,改封安王。

    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他的次子穆垣。

    他的兄長齊王穆敬祥,則因為起兵謀反,最終兵敗被殺。齊王一脈,成年男子一律誅殺,婦孺則沒入宮廷為奴。

    那一年,是嘉平元年,他的次子穆垣繼位的第一年。整個京城人人自危,丟烏紗帽的、抄家的、砍頭的,牽連者甚廣。

    甚至,因齊王謀反一事,他曾封到各地去的穆氏諸『王』們,被馮太后強勢收回了封地,全國改設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域,穆氏諸『王』們均在京城建府任職。

    他的皇后,如今的太后,以鐵血手段,肅清了朝中一切反對勢力,整合了兵權與行政權,極大地增強了手中權勢。

    「瑧瑧……」他低低地嘆息一聲,語氣卻難掩複雜。

    殺雞儆猴,趁機行事,穆氏皇族,尤其是齊王這隻「雞」選得可真好啊!

    果真不愧是你!

    第8章 這操蛋的適應力

    再沒有比拿穆氏皇族開刀更適合的了,而穆氏當中,實力最強,且唯一還算是有點硬實力的便是齊王,齊王一倒,其他那些根本不堪一擊的「王」們,哪個不被嚇破膽,生怕大刀下一刻便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什麼?太后不會動他們性命,只是讓他們挪個地方繼續當王爺?可真是皇恩浩蕩啊!

    此時此刻,自覺死裡逃生的穆氏諸「王」,哪還想得到什麼封地,自然屁顛屁顛往京城遷,把那個差點連累得自己丟腦袋的齊王恨得要死,對明察秋毫寬大為懷的太后自是感恩戴德。

    瞧如今他的叔父南安王的做派就知道了。

    他心裡說不清是什麼滋味。

    誠然,穆氏諸「王」當中,除卻他的兄長齊王穆敬祥尚且有幾分戰功外,其餘眾人若說對朝廷有多大的功勞倒也說不上,得以封王,大多是靠著與他的親戚、宗族情分。

    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穆」字。

    他與瑧瑧,既是結髮夫妻,又是一起經歷過腥風血雨相互扶持的同袍,大梁的建立,離不開她的功勞。

    況且,他們還有著共同的信念——平定四海,一統中原。

    所以,她是他可交託一切的、最信任的人。

    穆恂被廢雖然出乎他的意料,但他也不會過於惱怒。畢竟,會冊立穆恂,不過是因為他占了個「長」字。

    他將至大限時,幾個兒子尚且年幼,資質如何仍需細細考察,可上蒼卻沒有留給他慢慢挑選的時間,故而只能選擇年長的。

    反正有瑧瑧在,新君便是再年幼,大梁也出不了什麼亂子。

    一切確如他所料想的那般,在他死後,雖然有齊王之亂,但因朝廷準備充分,戰火點燃不多久,很快便被撲滅了。

    如今更不用說了,朝廷上下,哪個對馮太后不是又敬又怕?馮太后頒布的政令自然是暢通無阻,上下齊心,大梁自然是生機勃勃。

    而讓穆元甫沒有想到的是,明明處處顯現生機,形勢一片大好,實力在五國當中更是占據上風的大梁,居然牽頭與夏、魏、吳、陳四國簽訂了和約。

    這一切,亦是出自大梁太后馮諭瑧之意。

    穆元甫怔怔地望著皇宮的方向出神。

    瑧瑧,你到底在想什麼?

    他本以為,她會一鼓作氣先把北夏攻下,然後再回身收服另外三國。可她竟然主張與那四國簽訂和約?

    他皺起了雙眉。

    能與大梁簽訂和約,實力較弱的魏、吳、陳三國自然是求之不得。

    至於北夏,哪怕最終也在和約上簽了字,只怕也不過是表面功夫,實際上根本不把這和約放在眼裡。說不定哪日便會撕毀和約了。

    當然,他也同樣花了時間,基本上弄清楚了原身「周季澄」的情況。

    此周季澄,年方二十二,出身已不可考,雖不知其是如何在亂世當中習來的琴棋書畫,但在讀書人,尤其是如今能讀會寫的人少之又少的情況下,精通琴棋書畫的他,確是擔得起一聲「才子」。

    這一點,穆元甫還是相當佩服他的。

    畢竟,在中原大亂,烽煙四起,君不君臣不臣,只靠拳頭說話,極度崇尚武力的數年前,此君還有耐心學那等似乎像陶冶情操之技,確實非常人所能及。

    中原經過近百年的混戰,歷經數不清多少「國」多少短命「皇朝」之後,如今除了他建立的大梁,往北有夏國,朝南有魏國,向西有吳國,望東則是陳國。其中,大梁、北夏實力最強,魏、吳、陳則在兩國間左右逢源艱難求生。

    諾大的中原雖然仍屬四分五裂,但至少戰事較之以前已是大幅減少,各地逐漸顯露生機,而原本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書生們,也或多或少地求得了一番前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