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2023-09-25 12:00:56 作者: 檐向西
    吳中友聞言訕訕地將火摺子放回原處。

    杜雪衣又點了個煙火,隨著白光划過,地宮的全貌慢慢在眾人面前展現出來,整個地宮呈棋盤格狀2,一面長約九十里,由高牆將整個棋盤格分成一百一十一個方院,各個院中布置各不相同,四條水道從外圍匯入整個地宮,並通過形式各樣的水道流經各處。

    「我知道為什麼我看著熟悉了!」柯為和在白光中恍然大悟,「這裡根本就不是復刻皇宮,而是復刻了整座京城。」

    四水繞京,一百一十一個坊,正是整個京城的平面圖。

    「那邊,也就是北邊那塊,應該就是皇宮了。」杜雪衣指著方才那龐大的陰影沉聲道,「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地底宮殿了。」

    只見每個院,不,該叫做坊了,越往北越是華麗寬敞,坊牆也隨著越來越高,坊中從南邊的只有空院子,到中間,坊內出現了平房,到後來坊中矗立著亭台樓閣,直到最北邊,赫然就是雄偉的殿宇群——皇宮所在了。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3......」余飛景喃喃道,「這便是營造古籍《周禮·考工記》中最理想的皇城啊,比我們如今的京城還更完美更規整。」

    「那西北邊那個也很高的呢?那可不是皇宮啊。」吳中友插著腰道。

    「山月觀!」杜雪衣驚道,一時間,山月觀、皇陵、國師三者又串起來了。

    「山和月!你們看——」懷無也跟著附和起來,但他指的卻是穹頂,「你們看這上面畫的,最多的意向就是山和月亮。我見過不少壁畫,山自然是不稀奇的,但月亮就比較稀罕了,大多數壁畫裡都會有太陽,不然也是日與月同輝,但這地宮中似乎僅僅是月亮而已。」

    而且陰晴圓缺皆有,玉石珠寶點綴得最多的也是月亮和山。

    「別被迷了眼,這些都不重要。」沉默許久的李征鴻冷靜道,「我們這次要找的是泉眼,但據我所知,京城中可沒有七星泉眼。」

    作者有話要說:

    1.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引自明代劉基《賣柑者說》「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2.地宮皇城的原型借鑑了唐長安的平面,東南是芙蓉園,北邊是宮殿,東市西市,出現的敦化坊、義寧坊也是真實的地名(莫深究莫深究,就是借用個地名而已Orz)

    3.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引自《周禮·考工記》——古代營造的城市的基本思想,唐長安便是最理想的模型。

    一刀:抱歉,我就是個直女......

    本來以為是搞塌與皇宮一樣大的地宮,如今看來是搞塌和整個京城一樣大的地宮......難度係數成指數級增長Orz

    第82章 泉眼

    「必須再在往上!」余飛景說道。

    於是李征鴻和懷無拉著他沿石壁繼續往上,與此同時杜雪衣再次點燃煙火,昏暗的地宮又再次亮起來。

    因提前目測了距離,又有明亮的火光,三人此次順利得很,不一會功夫便輕巧攀上最高一層石龕。

    「找到了!」懷無激動地朝下喊道。

    站在最高的石龕上,宛若於山頂俯瞰山下,高高的院牆已無法阻擋視線,每個坊內的情形都悉數收入眼底,眾人尋找的「七星泉眼」也終於露出真容。

    地宮中有七個高台,台上雕欄玉砌,正是泉眼所在。七個泉眼按北斗七星的形狀,散布在各個坊中。

    要問為何眾人能一眼能識出,這還得虧了每個泉眼旁立著的巨石,石上刻著金光燦燦的大字——上面題著各個泉眼的名字,極為耀眼,生怕別人注意不到一般。

    對應上京城的布局,第一個泉眼,也即是「貪狼」坐落在東南處的敦化坊1,而最後一個泉眼「破軍」,則剛好座落在山月觀的前院中。

    ***

    幾個時辰後,眾人齊聚在地宮的西市。

    「不對,都不是。」余飛景眉頭緊鎖。

    「我們這邊也是。」杜雪衣也是一臉沮喪。

    發現七星泉眼後,一行人立即按之前商量好的分成兩隊,會水的懷無、杜雪衣、李征鴻三人各帶兩隊,懷無同餘飛景、夏橙、柯為和一隊,杜雪衣、李征鴻和吳中友一道,分別前往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個泉眼探查。

    然而,搜羅了一圈,卻一無所獲。

    「我們去了破軍、武曲、廉貞三個泉眼,發現高台上的看似沸騰不止的泉眼,其實都只是普通的機關而已,底下和別處的水沒有兩樣。」李征鴻說道。

    「我們也是。」柯為和道,「我們去的另外四個也是這樣,並無異常,應該都不是真正的泉眼所在。」

    「看來宇文兄弟也不太靠譜啊,說地宮照著皇宮設計,結果是整個京城,大了不知多少倍。現在呢,說有七星泉眼倒是對了,但可惜沒一個是真的。」吳中友一身灰頭土臉,一面給自己扇風,一面自言自語道,「對了,那這樣的話,純金打造的鵲橋,也有可能是子虛烏有了?」

    「人家宇文兄弟也只是聽家裡人說的,」夏橙原本就煩,聽吳中友這麼喋喋不休,更是忍無可忍,「能不能別總惦記著那金橋......」

    不知不知覺中,他們已經養成了默契。每當討論正事時,余飛景、杜雪衣、李征鴻和柯為和便心照不宣地湊到一起,而其他三人也會下意識地退開,不敢上前打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