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2023-09-25 10:49:25 作者: 精品香菸
    陳肅映忙完之後也走了過來。

    秦風開口說道;「老陳,現在應該說說羊皮卷藏寶圖的信息了吧!」

    「嗯。」陳肅映點了點頭,從背包中,拿出一盒件,開口說道;「你看看吧!」

    秦風接過件,開始仔細認真的看起來。

    這件上不僅僅記載了藏寶圖的地點路線圖。

    還有以前陳家前去挖掘的相關記載。

    包括每次挖掘所遇到的問題。

    這上面記載的十分詳細。

    秦風也看的十分認真。

    半個小時之後,秦風收起了件,放入件盒當中。

    這羊皮卷藏寶圖的事情,他算是知道具體情況了。

    看了陳肅映一眼,秦風神色複雜的開口說道;「陳肅映,你這有點坑我啊!」

    聽到秦風的話,陳肅映沒有絲毫不好意思,一臉賤笑道;「老秦,沒辦法,誰叫咱們是好哥們,諒解諒解。」

    陳肅映心中清楚,秦風沒有喊他老陳,而是直呼他名字,這說明不滿。

    所以,他直接打起感情牌來。

    一臉的笑容。

    第104章 寶藏

    秦風的神色依舊有些複雜。

    看了陳肅映數秒的時間,看的他心裡發毛。

    最終秦風嘆了一口氣道;「哎,算你贏了。」

    秦風這一聲,稍微的有些無奈。

    其實,要說陳肅映真坑了他也不是。

    只是,這件盒裡面的記載,跟陳肅映之前所說,出入相差太大了。

    現在的秦風,算是清楚的知道,這次所謂的挖寶具體是什麼事情了。

    羊皮卷藏寶圖說是陳家的也沒錯。

    但這寶藏卻並非陳家先祖埋下的。

    而是陳家先祖當年機緣巧合下得到的。

    關注過歷史的,都知道,華夏歷史上關於寶藏的傳說,數不勝數。

    其中最出名的,就有一個王莽寶藏。

    而陳家這個羊皮卷所記載的,就是王莽寶藏。

    西漢末年,王莽當政,推行幣制改革,實行黃金國有化,民間私藏黃金,即為違法。

    西漢時期,黃金使用十分普通而且數額巨大,如王莽聘以公主禮金即三萬金,皇帝賜賞,動輒數萬金。

    王莽被殺時,尚有黃金三十萬匱,但這批黃金隨王莽被殺而下落不明。

    而陳家羊皮卷上所掌握的,就是這個。

    秦風知道,西漢末年,全國統計人口在元始二年公元2年達到5959萬人的峰值,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國家財政頗為殷實。

    當時黃金重一斤,約248克,值一萬枚銅錢,而中等人家的平均財產為十萬錢即十斤黃金,以1克黃金350元人民幣計算,相當於現在的75萬元人民幣。

    到了王莽居位攝政時,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府庫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

    王莽宣布實行黃金國有政策,發出禁令,從列侯以下不准私藏黃金,必須送交國庫換回等價物品,然而等價交換的承諾並未兌現,一斤黃金只能換回兩枚「一刀平五千」的銅製錯刀。

    短短几年中,華夏民間千百年積累起來的數百噸黃金,便這樣被強掠到王莽皇宮內儲藏。

    私有財產得不到法律保護,民間財富積累的通道被阻斷,社會動亂由此而生,各路義軍直逼長安。

    在這時的未央宮內,儲存一萬斤一匱的黃金還有60匱,另外四個地方各有數匱,合計約70萬斤,折合170噸黃金。

    幾天後,未央宮被大火焚燒坍塌,王莽黃金去向不明。

    後世尋寶者認為,如果王莽庫存的黃金被殺入皇宮的長安市民和義軍瓜分了,散落在民間的黃金不久仍會在市面流通。

    但是,自東漢之始,黃金突然退出流通,黃金不但民間罕見,朝廷用黃金賞賜也幾乎絕跡,對此,兩千年來華夏學者不斷在究其原因。

    有人說黃金用在塑造佛像金身,有人說中土產金之地已發掘淨盡,有人說因貿易逆差而被與華夏通商的西域客商換走了,還有人說富人及其掠奪者害怕戰亂紛紛將黃金窖藏,更有人引用「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定律來說明人們收藏黃金,而使用品質低劣的銅錢。

    但凡此種種漸進生成的因素,均不能解釋大批黃金突然整體消失,並不再復出的歷史事實,縱觀歷代記載,只有宋代豪蘇軾才似乎覺察到事情的真相,故在仇池筆記卷下寫道:「王莽敗時,寶貨神不可知,復歸山澤」。

    由此,後世一些寶藏研究者分析認為,王莽黃金應該是在戰亂之際,經皇城水道水運轉移,路線為溯渭河西上,而後進入秦嶺北麓峽谷,具體隱藏地點大致在樓觀台附近田峪至仙遊寺的黑水峪一帶,但此番說法亦未得到證實,王莽寶藏至今依然是一個千古之謎。

    而此地,就應該是秦嶺之地了。

    這些都是件盒上所記載的。

    同樣的,件中記載更多的是自陳家先祖六百年前得到這羊皮卷之後,所挖掘寶藏的數次記載。

    陳家能夠在六百年前,得到這羊皮卷很顯然,六百年前的陳家,也算是有權有勢之人。

    起碼多少有點能耐。

    但這六百年以來,陳家一共挖掘了八次,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一個明知道藏寶的地點,以一個傳承近千年的家族,歷時六百年,挖掘八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