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頁
2023-09-25 10:40:02 作者: 齊橙
「嗯哼……」博瓦德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示意海因茨爾繼續說下去。
海因茨爾說:「以第六代鑽井平台這件事來說,中國人的技術是從我們歐洲企業那裡竊取的。他們僱傭了從歐洲公司離職的工程師,而這些工程師帶去了歐洲企業的技術,這是中國人能夠迅速掌握這項技術的關鍵。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們應當予以打擊。」
「我們非常願意這樣做,但是,比爾圖公司警告我們說,如果我們禁止他們從中國進口鑽井設備,那麼歐洲本土的石油供應就將受到影響,而這個結果也同樣是歐洲無法承受的。」博瓦德說。
「如果不是禁止進口,而僅僅是提高關稅呢?」海因茨爾問。
「結果是一樣的,比爾圖公司不會接受這種方式。如果歐盟強制對這項進口行為徵收高額的關稅,比爾圖公司會把歐盟告上法庭的。」博瓦德說。
普邁公司是歐洲企業,比爾圖公司同樣是歐洲企業,為了維護一家企業的利益而讓另一家企業的利益受損,這家企業肯定是要鬧的。石油企業的話語權也是不容小覷的,博瓦德不可能不考慮比爾圖公司的態度。
海因茨爾又何嘗不知道這點,博瓦德向他指出庫克船長項目的問題時,他就已經知道這件事情沒有什麼迴旋餘地了。他此時提出這個建議,不過是為後面的要求做個鋪墊罷了。談判就是這樣的,你可以先提一些很過分的要求,等對方拒絕後,再提出稍微過分一點的要求,這樣對方就不好再次拒絕了。
「博瓦德先生的意思是說,在歐盟心目中,石油公司比製造業公司更重要?」海因茨爾問。
博瓦德豈會去背這個鍋,他聳聳肩,說:「我想說的是,你們是同等重要的。但在鑽井平台這件事情上,你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也就難怪比爾圖公司要考慮與中國人合作了。」
「我理解歐盟的難處。」海因茨爾說,「不過,我認為歐盟可以利用這個項目與中國人做一些交易。」
「什麼交易?」
「用開放海洋石油設備市場作為條件,換取中國人向歐洲企業開放風電市場。」
「風電?」博瓦德一愣,「中國什麼時候對我們關閉風電市場了?」
「他們的確沒有禁止歐洲企業參加他們的風電場建設,但他們對風電特許權招標規定了嚴格的國產化比例,要求在中國境內建設的風電項目,設備國產化程度必須高於50%,我們認為這個規定是不合理的。」海因茨爾說。
博瓦德點點頭:「我知道這件事,歐盟也針對這件事與中國進行過交涉,……我的意思是說,我們目前仍然在交涉。不過,中國人提出他們的風電場是享受政府津貼的,因此有權提出國產化要求。目前,我們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大的分歧,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
世貿規則是一個很複雜的體系。從一般原則來說,世貿締約國應當給予外國企業以國民待遇,也就是不能在商品和服務的採購中對外國企業採取歧視態度。在這樣的原則下,強制規定國產化比例就是違規的。
但是,世貿協定對上述規定又提出了例外條款,那就是涉及到政府採購的情況,本國政府是可以採取國貨優先政策的。風電場的建設,屬於商業行為,不算是政府採購,但風電上網卻是享受政府補貼的,所以又具有政府採購的特點。
再至於說到風電補貼,同樣是不違反世貿規則的。因為風電屬於可再生能源,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國際社會鼓勵各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鼓勵手段之一,各國政府可以對可再生能源給予必要的補貼。
歐盟各國對於風電同樣有補貼政策,丹麥環境部從1979年開始就對風機購買者提供30%的補貼,後來又在上網電價上給予補貼,這才促成了丹麥風電產業的大發展。
中國的風電產業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歐洲開始大規模發展風電的時候,中國僅通過引進技術建設了幾個小規模的實驗性風電場。90年代,中國積極推動風機國產化,通過與國外風電製造商建立合資企業等方法,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風電製造技術,並逐步形成了自主開發設計製造大型風機的能力。但在這個階段,中國國內的風電建設規模與西方國家相比,依然是微不足道的。2000年,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17800兆瓦,中國僅有344兆瓦,占全球的2%。
進入新世紀之後,受環保壓力以及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影響,中國加快了風電建設的步伐。2002年,國家發改委開始實施風電特許權招標政策,推進大型風電場建設。此後幾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至2017年底,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88GW,是2000年的500多倍,占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比例上升到了35%。
也就是在風電特許權招標政策中,明確提出了風電機組國產化率不低於50%的要求,其目的正是為了促進國產風電設備的發展,以免這一個龐大的產業完全落入國外企業之手。
歐洲的風電設備產業非常發達,因此,對中國政府的這個政策,歐盟自然是非常牴觸的,並因此而向中國政策進行了交涉,認為這一要求違背了世貿規定中的國民待遇條款。中國政府聲稱通過政府干預來鼓勵企業採用清潔能源以及節能減排是各國政府的通行做法,而享受政府補貼的項目可以提出國產化率要求,這並不違反世貿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