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2023-09-25 04:49:26 作者: 寧不笨/燃墨/婉兮清揚
    「呵呵,說的不錯。」辜老先生欣慰的捻了捻鬍子,任由後面的人拖著行李,腳下步子一繞,沒走多遠就繞到了一處古玩市場,「我們再說器型。器型在區分和鑑別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同樣有明顯的時代型,能反映出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各自的愛好。」

    「就好象有的器型流行於明有的則流行於清?」

    「不錯。」辜老先生隨手拿了個碗遞給宣寧讓他摸一摸,「我們現在就拿這個碗來說,碗是一種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器皿,可它的造型,也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你說說看這個碗是什麼時期的?不論真假,只說器型。」

    「唔……」宣寧並沒有使用異能,而是耐心的摸索著手中的碗,「師父您告訴過我,唐朝的碗通常是深腹,直口,實平足,胎厚,體重,這個嘛,明顯不符合。宋代的……也不是這樣。明朝的碗口外撇,腹深,圈足較高……這隻碗雖然是碗口外撇,但弧度不那麼大,形狀更瘦小一些,缺少明朝器物的古拙穩重感,應該是清代的。嗯……雍正後的碗圈足最下端不再平齊,而是向泥鰍背演變,所以這隻碗從器型來說,應該是康熙年間的。」

    「很不錯!」辜老先生誇獎他一句,把碗給放了回去,帶著他們繼續往前走,「等會遇到合適的再讓你練手,我們現在說款識。」

    「嗯。」

    「所謂款識,其實就是年款。古代的匠人製作瓷器,有時候會在瓷器的底部中央,或者器皿內部等位置,書寫上一些標記。比如比較常見的大明成化年制,這是皇帝的年號,一部分是為宮廷燒制,屬於官窯款。當然,也有民間燒制的民窯款。除了這一類記年款外,還有殿名款,堂名款,軒名款,這些都是跟地點有關係的。再就有讚譽款,吉祥款,陶工款,供養款,干支款,花樣款等等。明清的款識最大,但是偽造的款識更多,在鑑定的時候要多做比較,每個朝代的字體,風格,筆畫特徵等等,都得記清楚了……」辜老先生說到這裡忽的提高了音量,「謙益!聽到沒有!」

    這麼凶!林謙益很委屈的看了眼宣寧,才應了一聲,「聽到了。」

    「你是小宣的眼睛嘛,這種事情小宣不成,就得靠你!」

    果然辜拙曾這句話一出,林謙益立刻不委屈了,高高興興的說:「那是,我就是宣寧的眼睛!」

    晏青松對著他後腦勺撇嘴。

    「款識嘛,也不能太照本宣科,過於死板。不能遇到一切教科書上沒有的款識就認為一定是偽造的,要因器而異。這一點,我倒是不擔心小宣。當然,通常這種情況不會發生。每個時期的款識,多有各自的規律性。像絕大部分的記年款,都是國號加上皇帝的年號。我們熟悉的就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所出現的古瓷里,在款識上僅有隆慶一朝寫年造而不寫年制。」

    「嗯!」

    「……說起明朝,最早的寫款從永樂開始,不過只有永樂年制這四字篆書。所以說,我們如果遇到什麼大明永樂年制,或者來一個楷書寫款,那就假得不能再假!而從明宣德一直到清康熙的年號款,都是六字楷書款。到了雍正一朝,楷書、篆書開始並用,什麼六字四字都有。這種情況反倒更要警醒,不要將假的當成了真的!乾隆時期楷書就少了,到嘉慶道光兩朝,主要都是篆書款。不過咸豐到宣統三年,又恢復了楷書寫款,不怎麼用篆書款了。這種規律性……你們要牢牢記著,在遇到器物的時候兩相對照,那鑑定真偽也就有點底氣了不是?」

    「是……」因為宣寧無法看到,林謙益聽的很認真。

    宣寧似乎也察覺到了他的用心,不由的更加用力的回握住林謙益的手。

    「除了這些規律,還有一點是顏色。不同的時期,寫款時使用的顏料是不一樣。你不能強迫清朝人喜歡明朝用的顏色是吧?」

    「就像您上回說過,明朝到清初的青花款,在放大鏡底下能看到顏色下沉,周圍還有細小的均勻氣泡,而清中後期沒有是麼?」

    「就是這樣!小宣,來……」辜老先生似乎又瞧見了感興趣的物件,在一個攤子前面停下腳步,撈起一隻瓶子就遞給宣寧,「說這是哪種器型。」

    「小口,豐肩,圈足……唔,是梅瓶。」

    「那你說說這是哪個年代的梅瓶。」辜拙曾是存心考教他,只笑眯眯的任由他摸著瓶子陷入思索中。

    「好!」宣寧仔細的摸著這隻梅瓶的各個部位,「宋朝的梅瓶,是小撇口,頸子短,肩部特別豐,顯得身形修長,非常的秀美,與這隻……不一樣。到元代的時候,小撇口被改成了板唇口,短頸加高,從直統的樣子變成喇叭,體形變大了些,但也不是這樣。清朝的梅瓶以明朝為樣本,只是口要略高些,和頸相接的地方欠缺了一定的弧度。造型過於呆板,雖然這隻瓶子的線條不夠優美,卻也不是仿造的清代梅瓶。是明朝早期的器型!」他很肯定的下了結論,「雖然仿造的不算很到位,但卷唇口,肩豐而斜,下身略胖,不那麼秀長,顯得平穩而古拙,還是比較符合特徵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