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2023-09-01 03:37:51 作者: 北木南喬
楊鉞一手牽著馬,一手牽著邵芸琅,在當地人好奇的目光下穿過人流,小聲說:「他若好
好助我管好百姓,過幾年我一定送他一條青雲之路,若他一心想離開,我便送他回原籍。」
「你不如先想想如何讓皇上答應,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在朝廷提倡削減兵力的時候,你的提議簡直就是和他們對著幹。」
「那不一定,總有人會支持我的。」
朝堂上,戶部尚書一反常態,領著戶部官員一力支持建立屯兵制。
「皇上,屯兵制自古就有,利弊也很清晰,若是從前,臣也不會答應,但此次大戰,無論是西北軍還是東北軍都損失慘重,要在短期內補足兵源基本不可能。
就算兵源足夠了,朝廷也無力承擔如此大的開支,皇上,整個戶部連算半個月才把此次的撫恤金算出來,您看一眼就知道了,這可是一筆巨款啊!」
戶部尚書把數據傳上去,心裡把幾個帶頭反對的官員罵了個狗血淋頭,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
楊鉞提出屯兵制,自給自足,多好的提議啊,一下子解決了戶部的大麻煩,未來幾年也能讓他鬆口氣。
那些叫囂著反對的官員,不過是覺得屯兵制有利於楊邵兩家私屯兵馬,怕他們勢力太大,但這兩家如果要造反,有沒有這個制度後果都是一樣的。
「軍戶只歸軍營管理,稅賦全歸軍營,朝廷分文不取,五萬軍戶至少有二十萬人口,這是多大的權利啊,皇上,您可不能答應啊!」李首輔極力反對,楊家的權勢已
經頂天了,若再多這五萬戶的軍戶,與那土皇帝有何區別?
楊家也就罷了,邵家憑什麼占領一整個西北?
「一旦屯兵制通過,這兩支邊軍就徹底失去約束了,將來誰會聽命於朝廷呢?」這才是大臣們不答應的原因。
皇帝猶豫不決,也無法立即做出決定,丟下一句:「退朝。」甩手離開了大殿。
楊蹇請離的奏摺也擺在皇帝的案桌上,皇帝直接提筆批示了一個「准」字,將奏摺丟到一邊。
楊鉞的一份奏摺將他放在了烈火上,他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而且從私心裡,他並不想同意。
「皇上,楊統領乃楊家長子嫡孫,他若賦閒在家也說不過去吧?」心腹太監一邊替他整理奏摺,一邊提醒皇帝。
楊蹇會請辭是因為朝堂上彈劾他的人太多了,這些人找不到楊鉞的失誤只能把矛頭對準楊家幾兄弟。
除了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出仕的楊二郎,楊家其他幾兄弟在朝中都有不小的官職。
只擼掉一個楊蹇的統領之位,楊家兄弟那也過不去啊。
「這是他第三次請辭了,事不過三,朕自然要如他的意。」皇帝賭氣地說。
不過這份批示他留著沒發下去,過了兩天後,又重新下了一份旨意,調楊蹇為嶺南經略使,負責訓練朝廷水軍。
他又給楊家其餘幾兄弟封了爵位,念他們為大慶所做出的功勞,免了他們的職務,後半生只需要享受榮耀即可。
而對於
楊鉞的封賞,他始終沒有定下,那份屯兵制的奏摺,也還在繼續討論中,每日上朝的最後一件事,一定是支持派與反對派吵來吵去,誰也說服不了誰。
而始作俑者卻每日都在悠閒地遊覽山河,走了快一個月才走到京城。
邵承啟已經在十日前抵達京城了,皇帝在宮裡為他設了慶功宴,金銀玉器、良田宅院不要錢似地往邵府送,儼然有第二個楊家的趨勢。
第538章 彈劾
邵承啟回京頗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大房梁氏帶著兒子也已經回來了,可門前冷冷清清,來武侯府拜訪的全是衝著二老爺來的,這讓梁氏很不痛快。
武侯府如今是秦晗雙掌家,自從受過邵芸琅點撥後,她很快就要回了管家權,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房那幾房小妾都要看她臉上生活,哪怕是邵子瑜,要用公中的錢也要她同意。
二房一回京就得了許多賞賜,那都是二房的私產,其他兩房雖然眼紅,但也是高興的。
因為二房回京後,武侯府這潭死水才終於活了。
「父親為何裝病?剛才在宮裡,皇上要讓太醫來給您看病,兒子都沒敢讓。」邵承啟坐在老侯爺的床邊,看著他吃完了一隻烤雞。
這麼好的食慾,就是別人來了也看得出他沒病。
西北戰事一停,捷報還未傳回京,老侯爺就告病了,太醫來過幾次,只說是老毛病,年輕時落下的病根,要慢慢調理。
這一調理就是一個多月,反正宮裡也習慣了。
老侯爺為何要裝病,自然是為了避免見人,捷報一傳回來,上門賀喜的人都多了。
這種時候,武侯府若大肆宴客,收受賀禮,朝臣怎麼看?皇上怎麼看?
「你今日進宮,皇上態度如何?」武侯問道。
「很好,皇上禮賢下士,這方面做得比先帝好,看不出有任何不滿的地方。」邵承啟甚至懷疑是兩家人多想了,或許皇上並不畏懼兩家。
「
你抬過來的那些東西都帶走,那是你二房拼死掙來的,留著給兒孫們,我不缺這些東西,至於你,不要高興的太早,這才沒到時候呢。」
邵承啟謹慎地問:「您的意思是,邵家的兵權真的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