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頁
2023-09-24 23:16:37 作者: 卓牧閒
「判斷1.05案有可能是多人作案的線索不是我們發現的,是派出所的一個治安民警反應的。」
苗文韜從余科長包里取出一張地圖,指著一個位置解釋道:「由於現場距馬路不遠,在發現屍體的群眾報警,到民警趕到的二十幾分鐘內,聚集了很多看熱鬧的群眾,現場基本被破壞了。那個民警趕到現場之後的主要工作是維持秩序,也就是說在外圍。他在這個位置發現一個菸頭,離屍體所在的地方相距十幾米,不敢確認是看熱鬧的群眾留下的,還是兇手或兇手的同夥留下的,當時就沒跟上級說。」
「苗隊,你是怎麼找到他的?」
「當天出過現場的人我全問過,有當面問的,有打電話問的。問到他,他欲言又止,當然要刨根問底。」
時隔一年多,菸頭肯定是找不到了。
就算那個派出所民警留個心眼,把菸頭保存下來,如果從菸頭上檢不出嫌疑人的DNA分型,一樣沒什麼意義。
關鍵是菸頭出現的位置!
韓博緊盯著地圖看了十幾秒鐘,沉吟道:「可能是看熱鬧的群眾留下的,也可能是兇手留下的,還可能是兇手的同夥在路口望風時留下的。」
「嗯,我就是這麼分析的。」
苗文韜笑了笑,接著道:「另一起案件的疑點其實是專案組發現的,他們當時找到一個目擊者,但目擊者年事已高,一會兒說好像看見幾個影,一會兒說可能看花眼了,到底是不是案發當晚看見的也不敢確定,這份筆錄也就沒放進材料里。」
「12.18案呢?」
「老余,你分析的,你跟韓處說。」
「死者屍體沒火化,我沒解剖過,但我問過市局法醫,我發現幾處傷口的角度很蹊蹺。如果有人捅一刀,他可能猝不及防,第二刀第三刀呢?在沒有死亡的情況下,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老余習慣性的比划起來,生怕年輕的領導看不明白,請苗文韜一起幫著演示。
韓博反應過來,凝重地說:「行刑式的,極可能有人攥住死者的雙臂。」
「如果死者當時昏迷這個分析就不成立,因為兇器不只是水果刀,還有一塊板磚,死者頭部還有鈍器傷。」
「捅了之後再用磚頭砸,還是砸了之後再用刀捅的?」
「應該是捅了之後再砸的,這一點從顱骨損傷的角度上能分析出來。」
「這麼說基本可判定是多人作案。」
「可能性較大,但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
這些是基於現場和屍體分析的,現場可以偽裝,屍體可以任意擺布,在真兇落網之前確實只能猜測。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是多人作案,可他們的犯罪動機是什麼,他們到底圖什麼?
這個問題想了一天,愣是沒能想出個所以然。
韓博乾脆不想了,同二人一起爬上坡頂,來到廠區里廢棄的一間配電室外,一邊低聲交流,一邊等裡面的勘查結果。
「報告韓處,我們發現五個腳印,正在拓印。」
「別把我的給拓下來,」苗文韜指指一個民警所站的位置,提醒道:「我那會兒沒注意,往裡走了兩步。」
「苗隊放心,您的足跡比較新,一眼就能看出來。」
「能看出來就好,你們忙你們的。」
這地方一般人不會來,多出的幾個足跡極可能是兇手留下的,韓博有些激動,正琢磨能不能通過腳印查到兇手,正在拓印足跡的一個民警突然咦了一聲。
「怎麼?」韓博下意識問。
「報告韓隊,這個足跡不太對勁,23.5厘米,37的鞋。」
第642章 進展神速
37的鞋碼,許多孩子11歲就穿37的鞋,這個腳有點小!
可這個足跡卻是現場最清晰的足跡,事實上不是一足跡,是一組足跡。技術民警百思不得其解,韓博同樣覺得有些奇怪,探頭看看屋內地面上做的幾個標記,確認往哪兒下腳不會破壞現場,走進去一起勘查起來。
足跡步態分析是一項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實用技術,必須根據現場情況,弄清足跡遺留的地麵條件。例如地面的軟硬程度以及各種動作對足跡步法特徵的影響程度,分析現場足跡遺留人的各種因素,並作出綜合判斷。
在確定足跡遺留條件的前提下,再分析足跡遺留人的性別、年齡、身高、體態、行走姿勢等等。
韓博蹲下身,摸摸地面上的灰塵,緊接著往前挪了挪,同技術民警一起觀察足跡的起落腳特徵。
一般情況下,矮個子但腳大的人,容易出現蹬痕、踏痕、扣痕。而高個子腳小的人,一般是拇指壓下,前掌外側虛邊小,外落腳偏大……
仔仔細細觀察研究了近半個小時,雙腿都蹲麻了。
韓博站起身,走出屋外掏出手機,用手機里的計算器,利用公式換算起來。
在北京進修期間,拜訪過一位足跡專家,虛心請教過足跡步態分析技術,這些年從來沒用過,沒想到今天居然用上了,不過通過足跡分析出來的線索只能作為參考。
如果之前沒打聽過,苗文韜會很直接地認為他是在不懂裝懂。
但現在不是之前,杜志綱說過,眼前這位是擔任過南港市公安局刑事技術中心主任兼刑事科學研究所所長的人,除了不會檢驗屍體,其它刑事技術幾乎沒他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