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頁
2023-09-24 23:16:37 作者: 卓牧閒
韓博上任雨山公安局長遇到的第一起命案,一波三折,遲遲沒取得突破性進展。
李曉蕾這個雨山縣人民政府經濟顧問卻幹得風生水起,南港之行收穫巨大,剛協助敲定蠶桑推廣項目,又迎來一件事先根本預料不到的大好事!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羅紅新書記和楊縣長這兩天春風得意。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們沾了1980年時的縣委書記和縣長大光,中央電視台來思崗採訪,要給思崗縣委縣政府和教育系統拍紀錄片《23年扶貧支教路》,深情講述思崗教師群體23年來遠赴8000里外大山深處,對口支教南雲省一個自治縣的事跡。
思崗各鄉鎮中學幾乎都有支教經歷的教師,思崗教師去大西南支教這件事,思崗人幾乎個個知道。
市委宣傳部很重視,謝部長親自來了。
縣領導非常忙,李曉蕾不想打擾他們,管城市商業銀行借了兩輛商務車,同縣政府辦沈主任一起陪同王縣長一行去良莊參觀。
看看窗外熟悉的景色,李曉蕾回頭介紹道:「支教這件事有歷史了,這些年一直支教的蒗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少數民族比雨山還多,經濟落後,教育連年在他們地區倒數第一,蒗寧蒗考生在錄取時比鄰縣要降200分。當時的蒗寧縣長認為貧困落後的根本原因在教育!說他們比內地發達地區吃得差些、住得差些、穿得差些,這沒什麼,上千年都這樣過來的,但教育不能再差,不從根子上治窮,子孫後代還要窮下去!」
23年前人家就看到這一點,王繼發有些慚愧,感嘆道:「貧困落後的根本原因在教育,那位老縣長有眼光啊。」
對這件事老盧知道得比李曉蕾跟清楚,哈哈笑道:「王縣長,論自然資源,我們這邊除了土地比較肥沃,其它方面真不如大西南。當時物資匱乏,木材資源緊張,正好那位彝族老縣長過來考察,發現我們這邊教育水平很高。經友好協商,兩縣達成木材換人才協議。蒗寧給思崗提供當時很緊張的木材,從我們思崗群體引進教師去辦一所學校,協議一簽十年,分兩輪實施,首批老師一去五年,後來木材不緊張了,但支教一直延續到今天,已經換四五批了。」
雨山經濟落後,教育一樣落後。
王繼發暗暗琢磨雨山有沒有思崗需要的資源,能不能跟那位彝族老縣長一樣從思崗引起一批高素質教師。
思崗教育真沒得說,思崗中學昨天下午參觀過,國家重點中學,副總理前年來視察過。
思崗中學教學質量高只是一方面,全縣教育水平整體也很高。
九年義務教育人家早普及了,年輕人幾乎全是高中或職中以上學歷,小學輟學這種事在這裡根本看不見,只要有一點希望家長都要想方設法把孩子培養成大學生。
「盧調,支教效果怎麼樣?」王繼發忍不住問。
「現在怎麼樣不清楚,以前知道一些,效果非常。89年我擔任良莊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從良莊中學送走兩位教師,送行時教育局同志說當年中考,我們思崗教師支教的那所中學,兩個畢業班88名學生,22人考取中專,26人考進縣內外重點高中。人均考分、升學率在蒗寧各校名列前茅。」
良莊出人才,老盧最重視教育了,聊起這些如數家珍。
他得意地笑了笑,接著道:「之後幾年,該地區的語文、數學、政治學科的『狀元』,全出在我們思崗教師支教的中學,一炮打響!」
「思崗教師水平高啊!」一位在教育系統工作過的隨行幹部感嘆道。
「主要是領導重視。」
老盧習慣性地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又說道:「當時兩縣的領導同志或許沒有意識到,他們以『木材換人材』的想法會驚天動地:在全國首開群體支教的先河,比黨中央號召西部大開發先行了10年!」
好不容易來一趟,有機會當然要爭取。
王繼發微笑著問:「盧調,您說我們雨山能不能群體引起一批高素質教師回去?」
退休了,說不不算。
就算沒退休,這麼大事一個副調研一樣說了不算。
老盧撓撓頭,嘿嘿笑道:「王縣長,這事要研究研究,要爭取。不過我覺得借中央電視台來採訪這股東風,希望還是比較大的。回頭我做做工作,曉蕾,你也幫著做做工作。」
雖然把皮球踢過來了,但總算沒大包大攬。
李曉蕾越想越好笑,微微點點頭,沒再說什麼。
不知不覺,車已進入良莊地界,「良莊人民歡迎您」的牌子非常顯目,緊接著是一個接一個大廣告牌。
第一個是小平同志的大肖像,下面一行大字「發展才是硬道路」。
第二個是鎮政府的良莊行政規劃圖,大路小路全有名字,緊鄰柳下河的良莊工業園標註得很明顯。然後是企業廣告牌,一塊接著一塊,一兩百米一個,從丁湖一直綿延到鎮區。
公路寬闊平坦,街道整潔,兩側不是農民自建的小洋樓就是一排排商品房。
興業路、樂業路、建業路、創業路……鎮區的幾條主要街道一條比一條漂亮,銀行、商城、超市、飯店、商鋪應有盡有,這哪是一個邊遠鄉鎮,這比雨山縣城還像縣城。
王縣長一行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了。他們不知道的是,良莊這樣的百億元鎮全思崗縣就兩個,找不出第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