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2023-09-24 23:16:37 作者: 卓牧閒
生怕兒媳婦和兒媳婦的姐姐聽不懂,居然用思崗普通話吟唱起古老的歌謠。
李曉蕾、李曉慧和韓芳笑得花枝亂顫,一個個爭先恐後嚷嚷道:「韓博,到你了,你怎麼光舞不唱?」
「小博,別不好意思,小時候你不是最喜歡炸麻串麼!」
唱就唱,今晚全思崗男人個個喊這個,沒什麼丟人的。韓博揮舞出一道火圈,喊道:「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
「正月半,炸麻串;別人的菜,銅錢大。我家的菜,盤籃大;別人的菜,爛掉了,我家的菜,賣掉了!」
兒子一開口,韓總更有勁,兩父子在地里一唱一和。
放眼望去,周圍全是火把,從來沒見過如此有意思的場面,李曉蕾和李曉慧跟孩子般地鼓掌叫好,竟跟著一起嚷嚷起來。
韓總是當家人,按傳統習俗舉著火把,照遍田地,把田岸子上的荒草點著。
韓博回到田埂上,氣喘吁吁笑道:「爺爺活著時告訴我,每年炸麻串要看火勢看火色,火勢熊熊表示年景興旺,五穀豐登;火色泛白表示今年是水年辰,泛紅表示為旱年辰,十分怪異,細想起來有點巫術的意味。」
李曉蕾好奇問:「思崗的火把節,這個習俗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
「你真問對了人,上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只有思崗有,跟幾個同學一聊才知道周邊幾個區縣全有。大家爭論源頭,最後去問一位學識淵博的教授,教授給出兩個解釋。」
「教授怎麼說的?」作為思崗人,對此居然一無所知,韓芳比她倆更好奇。
韓博擦一把汗,耐心解釋道:「炸麻串也叫『放哨火』或『放燒火』,據說『放哨火』源於明代抗倭。倭寇經常到我們這燒殺搶掠,為抗擊倭寇,人們用柴草紮成火把,輪流放哨,稱之為『哨火』,漸漸成為一個習俗。
不過教授認為這個說法站不住腳,他認為我們這兒的『炸麻串』風俗起源更早,應該是起源於遠古人們對火和火神的崇拜。引經據典,翻出《詩經》:去其螟塍,及其蟊賊,無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說的就是鄉野阡陌農夫手執火把驅蟲趕獸,護衛田禾的情形。
另外清道光初詩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詞》也可以佐證,『山村好是晚風初,燒火連天錦不如,但祝麻蟲能照盡,歸來沽酒膾池魚。』詩後原註:元夕放燒火,謂之照麻蟲……」
妹夫太有學問了,雖然是教授給出的解釋,但能記得這麼多詩句就很了不起。
李曉慧很高興能妹妹能找到這樣的男友,很高興能與「木匠之家」成為親戚,回老房子這一路上歡聲笑語。
第187章 決心
去首都開分公司只是為把兒媳婦娶進門,根本沒奢望能在首都賺到錢。
「木匠之家」在東海發達的,東海是根本。
正在事業上升期,韓總不敢擅離東海。思前想後決定委託沙副總探路,讓女兒女婿跟著去。小睿睿由老伴帶,親戚多的是,做飯不愁沒人。
沙副總人老心不老,東海舞伴太多,祁阿姨為這事不知道跟他吵過多少次,非常支持韓總這個決定,興高采烈跟沙副總一起去。
她的任務不是開拓首都家裝市場,是執行「家長之間的事家長解決」計劃,協助已徹底倒向「木匠之家」的李曉蕾姐妹,搞定韓總的親家公。
未婚妻和大姨子同他們一起走了,七天假期也結束了。即將展開新一輪打擊行動,韓博先來局裡見領導。
在思崗政府各部門中,幾乎每個部門都會有一兩個重點培養、前途無量的年輕幹部。
比如現在的副檢察長周勝男,就曾是檢察院的風雲人物。剛分到思崗時辦過幾起大案,糾正過一起錯案,聲名鵲起,成為全縣政法系統的「明星人物」。
現在的縣委常委、縣委辦劉主任,年前去良莊掛職副鎮長的審計局副局長張輝,包括良莊現任鎮黨委書記焦漢東都曾是風雲人物。
在年輕幹部培養上,公安局相形見絀,一直論資排輩,新同志很難出頭。
上上下下提倡幹部年輕化,局黨委不是沒嘗試過給年輕同志機會。
比如刑警四中隊長程文明,當普通幹警時很拼很努力,曾為抓捕一個嫌犯在臭氣熏天的豬窩裡蹲守近兩天。先後榮立過兩次三等功和一次二等功,破格提拔為中隊長,結果也就這樣。
刑警副大隊長王解放是第二個,學歷挺高,大專。工作很認真很努力,做事很穩重,不像程文明那麼油腔滑調,可惜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
眼前這位小伙子填補了這一空白,儘管他算不上公安局培養的。
人家來時就是正股級,就是縣委組織部的後備幹部,副科是老盧借鄉鎮撤併極力爭取到的。細想起來局裡只提供了一個舞台,並且任命他為良莊鄉公安特派員的初衷實在有些難以啟齒。
24歲的副科級,在別人看來是「時勢造英雄」。
張局不這麼認為,侯秀峰眼界多高,能入侯秀峰法眼,能被侯秀峰器重的幹部,不管放到哪兒都能幹得風生水起。
莫名其妙塞個人過來,一來就要正股級實職,剛開始多少有些想法,現在看來真撿了個寶。
「未婚妻走了?」
「走了,早上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