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青山 > 第296頁

第296頁

2023-09-24 22:27:45 作者: 凱歌魯凱
    之所以不得不遠赴他鄉,都是為了謀一個生計,一年中往往也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幾天。長久在外,對家人、家鄉的思念是他們解不開的心結。

    城市在不斷發展,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的汽車越來越多,夜晚的燈光日益璀璨,處處都是繁華跟喧囂。但大茅坪這個村莊不依時代的潮流,像世外桃源般地保持著過去生活的節奏跟面貌。

    金秋時節,雖然早晚有了涼意,但中午的溫度還是適宜的。秋天是個多彩的季節,山林里落葉喬木的樹葉被秋霜染得色彩斑斕,稻田裡金黃的稻穗已是沉甸甸的,馬上就能收割了。

    青壯年勞動力多已外出務工,雙搶時村里再也沒有以前熱火朝天的場面,也難得再聽到踩打稻機的聲音,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機的補貼,多數農活由機耕犁跟收割機來完成。這樣上了年紀的莊稼人一般也能把這活干下來,這當然節省了不少的時間跟力氣。打回來谷後,把谷跟稻草曬乾,一年主要的農事就做完了。

    胡建明打完稻穀後,村裡的一件事情不得不提上了討論的議程。是這樣的,十多年來,村裡的年輕人不斷地外出務工,常年只在年頭年尾在家裡待幾天。很多年輕人都已經婚嫁了,多數孩子帶在身邊,有的則是留在家裡給爺爺奶奶帶著。這樣一來,村裡的小學本來一班有三四十個學生,現在因為人口外流,一個年級常常只有十多個人。十多號人的班級,每個科目也得配一個老師,偌大的教室里顯得空蕩蕩的,學生沒有上課的感覺,老師對著十多個學生上課,也沒有往日的氛圍,校園裡再沒有了往年熱鬧喧譁的場面,氣氛一年比一年冷清。以前課間操學生能站滿整個操場,現在整個學校都只有稀稀落落的三四十個人。

    一個年級只有十來個學生,但老師和學校相關的配套措施一點都不能少,按人數平均下來,這辦學的成本當然是很高了。

    王老師離退休年齡還有幾年,以前一下課覺得學生多太吵,現在學生真的少了,又懷念過去的熱鬧。這一兩年來,時常聽人說學校要合併,學校合併了,那班級也會合併,到時候老師怎麼安置?王老師本來還憂心著這個問題,但不久前她女兒陳珍因教學出色調到了市裡的高中,而她也快到退休年齡,學校合不合併也就釋然了。這幾年來班上的學生越來越少,人太少也不像個班級,合併後把原來學校的教育資源集中起來,說不定能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合併這個事幾年來一直在村里傳播著,但也沒有個具體的說法,村里大多數學齡兒童都在父母務工的地方上學,所以學校合併這個傳聞關心的人並不多,但徐通跟毛勤勤就不一樣了。

    徐通兩個兒子外出打工出去得早,在隊裡最早蓋起了樓房,樓房蓋好後又娶上了媳婦,現在孫子五歲,孫女六歲,分別上幼兒班跟一年級,所以學校合不合併,時刻牽動著他們的心。

    孫子跟孫女出生後,大媳婦把女兒帶到一歲多一點後,跟著徐吉茂去廣州打工了,每年年底才回來待個十來天。二媳婦倒是在家裡帶著孩子,操持著家務。也因為二媳婦的勤快,讓徐通跟毛勤勤的負擔輕了一點。孫子孫女正是上學的年齡,村裡的學校到底合不合併對徐通來說就是一件最重大的事了。

    客觀的形勢是村裡的學校沒有多少學生,不但大茅坪村學生少,每個村的學校學生都少,學校的合併顯得很有必要。不利的方面是,如果學校合併了,那孩子們上學就遠了。大茅坪村的校舍本來是建得不錯的,但前幾年在南山坡村蓋了希望小學,教學樓是好幾層的樓房。如果合併學校的話,當然是把學生都集中到希望小學去上課,只是大茅坪村的孩子上學就遠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雖然多次聽說學校要合併,但胡建明並不熱心,他好歹是村長,得為村里爭福利,給村里爭到了福利,那也是給自己賺到了面子,說明他比別的村長強啊。

    對胡建明來說,這幾年來學校合併這個事情一直都在提,但他並不熱心,合併還是不合併,關他什麼事,反正他又得不到什麼好處。真是要合併的話,估計是合併到希望小學去,到時候村里孩子上學遠了,怕被說閒話啊。但最近市里有個木材商人劉厚輝去他家裡走了幾趟,他馬上對這個事情熱心起來。

    事情是這樣的,大茅坪山多,山多的話自然木材就多。這個木材商人早就看中了這個地方的木材,一直想辦個木材加工廠,但苦在沒有辦廠子的地方。一個偶然的機會,木材商人聽說學校可能要合併,於是就看中了大茅坪村的學校。要是學校合併了,那麼大面積的操場跟兩排教學樓足夠辦木材廠。於是木材商人找了胡建明商量,說是請他推動學校合併,學校合併後希望能把學校承包給他或者是賣給他,當然許諾給胡建明不少好處。

    有了木材商人承諾的好處,胡建明對這個事立馬熱心起來。他先是跑到鄉里跟鄉政府匯報了一番學校的情況,在鄉政府跟區里教育部門的協調下,果然鄰近幾個村的小學都合併到了南山坡的希望小學。在胡建明的運作下,大茅坪村的學校直接賣給了木材商人。所賣的錢按村裡的人數平分,那些孩子在外面上學的分到了錢都有幾分喜慶,但對徐通跟毛勤勤來說,他們的孫子孫女本來上學只有一兩里路,現在要去南山坡上學那有十多里路,怎麼辦!這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這是大多數留守兒童上學的問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