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青山 > 第106頁

第106頁

2023-09-24 22:27:45 作者: 凱歌魯凱
    小平房蓋好後,徐通並沒有把家什往小平房搬,而是一天天地跑批發部。每天都要帶些零食跟雜貨回來,一開始人們心裡都暗笑他起個小平房難道還要辦住屋酒,但隨著案板上的貨物越來越多,隊裡人才明白徐通這是要開小賣部了。於是很多人又開始感慨,自己腦子不靈活啊,家裡沒一點收入,像徐通一樣開個小賣部好歹能把柴米油鹽掙出來吧,可惜現在已經慢了一步。

    果然,貨進齊後徐通就跟組裡人說他要搞個小賣部,今後大家買東西不用跑供銷社,也不用跑到陳世寶那裡去了。這條新聞立馬在隊裡傳播開了,尤其那些小孩子,天天要在他店門口踟躇半天。

    貨物備齊後,大家都翹盼著開張,這天說不定可以好好熱鬧一下,不說辦酒,茶食總有吃的。但徐通把貨備齊後並不急,他翻著黃曆,要挑一個好日子開張。

    徐通一邊選著良辰吉日,一邊考慮著實際中的種種因素。比如開張那天最好是個晴天,再就是那天人要多,最好是星期天,星期天學校不上課,小孩子多那才熱鬧。

    天氣一直是綿綿細雨,曆書上最近是好日子,但這雨就是停不下來,而且星期天也難挑。晚開張一天就少賺一天的錢,開張要趁早,徐通把時間選在最近的周末。

    星期天清晨,細雨總算停了下來,但水汽並沒有消散,天地間還是一片朦朧。

    一大早,隊裡的孩子跟堂客們就站在地坪里往這邊張望,堂客們喜歡熱鬧,小孩子聽大人說今天會發糖吃,個個跟期盼過年一般。

    上午十點半,天空明朗了些,白雲像是掛在了山尖上。堂客們開始嘰嘰喳喳地議論:「看來要出太陽了。」久雨放晴,有人心裡想著,老天爺給徐通面子啊,看來這店會賺不少錢。

    第一束陽光衝出雲層,徐通心裡笑開了花,臉上的皺紋給笑容擠得更深了,今天真的是個好日子!

    毛勤勤正忙著準備茶食,有油炸糯米片、米泡、紅薯片、薑絲、薑糖、薑茶,她兒媳婦伍珺一手抱著孫女也一邊忙碌著。

    徐通把各種茶點看了一遍,覺得準備得比較妥當了。

    「你去把爆竹拿出來。」徐通吆喝著堂客。

    毛勤勤把爆竹、打火機拿出來給了他。

    「再多燒幾壺開水。」

    「都燒了幾壺了,燒那麼幹嘛。」

    「 你這個蠢貨,人家上門來總要泡杯茶,開水不要多準備幾壺嗎?」

    毛勤勤喊著兒媳婦燒開水去了。

    「你把碟子裡的茶食少放一點,擺那麼多放桌子上,別人幾把就抓完了。碟子裡少放點,吃完了再加,這也顯得我們大方。」

    太陽越來越高,隊裡的婦女、小孩都到了徐通小賣部門前。徐通把爆竹掛到樹上,打火機點燃了引線,噼啪噼啪的爆竹聲宣告著小賣部開張了。大家都對徐通說著吉利話,徐通笑嘻嘻地跟人招呼,叫他們進來坐,吃茶食。

    這樣火熱了好幾個小時,直到要做中午飯這些人才回了家。熱鬧過後,隊裡也就平靜下來。

    第一天開張,大家都願意給個面子在這小賣部買點東西,一天下來掙了三十多塊錢,徐通跟堂客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接下來的日子生意當然冷清了許多,但隊裡人要買個什麼東西基本上還是在這裡買,但也做不了多少生意。

    徐通琢磨著怎麼辦,怎麼拉攏人氣。他在供銷社看到供銷社擺了兩桌牌,打牌的看牌的從來都不少。於是他也在店裡擺上了牌桌,果然,自成擺上牌桌後隊裡想要消遣的人就不用四處找人了,大家約定俗成都往小賣部跑,小賣部慢慢地成了隊裡的中心。

    生活在發生著急劇的變化,農村里大多數青壯年外出謀生了。那些在外面打拼的年輕人,他們多是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賣著自己的力氣,年輕力壯時可以在城市棲身下來,但無力氣可賣時他們的出路在哪裡?他們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燈光,多少人過年回家這幾天晚上村里一片漆黑都不適應。外面的世界是燈紅酒綠,但這個世界是屬於他們嗎?農村里種地都是他們的父輩,等他們的父輩老去時,誰去種地?大家都覺得在城市生活好,回來種地丟面子,但是生活會跟你講面子嗎?城市耗盡人的青春之後,恐怕又會把人推回去!

    第三十三章

    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領導人提出二十世紀末生產總值翻番的目標已經實現,新的時期國家又提出十年之內國民生產總值要再翻一番,這是個激盪人心的時代。根據經濟學的「七十定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百分之七的話十年就能翻一番,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

    這些大的目標具體到每一個省市,最重要的是加速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招商引資、投資設廠成了各級政府最緊迫的工作。具體到每一個人,追求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願景,只要人手不閒下來,就能增加收入,又為國家社會創造財富。十年翻一番,是依靠每個人的辛勤勞動來實現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無形的手」時,論述了追求個人利益能夠促進社會利益。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崛起跟每個人的勞動息息相關。我們常羨慕檯面上那些光環人物,說他們做了多少多少貢獻,我們當然不能否認他們的貢獻,但更不應該忽視廣大的勞動者,正是底層最龐大的勞動群體打下的基石,那幾個光環人物才能站在頂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