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2023-09-24 16:42:54 作者: 三春景
這個時候並沒有什麼針對國人的旅遊項目,最多就是臨近結婚了,有條件未婚男女跑一趟大城市,買一些時髦的東西做結婚用品。這一路買東西,其實也就是旅遊了。
所以這個『旅遊公司』的業務並不針對國內,而是對接國外!
現在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遠沒有幾十年後來的重要,但中國的體量、位置等決定了它不會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國家。所以即便是這個時候也有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感興趣,其中一些是各界名流,可以走官方的渠道來,接待也是官方的事。
可這樣的人肯定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自己過來的。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這些人會中文嗎?如果不會中文的話,那可是很不方便的。這個時候的中國,懂外語的人十分罕見,即使只是簡單的幾句日常,能做到的人都是鳳毛麟角。
而且即使懂中文,一個外國人來到中國也不會特別方便。
這是一個陌生的國家,很多『套路』他們根本不懂!如果想要一趟旅行少掉一些麻煩,有一個導遊帶著會不會好很多呢?
就是這樣,旅遊公司橫空出世了。旅遊公司的主要目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引導遊客,免得這些遊客滿世界亂跑。另一方面,也是想掙點兒外匯...這個時候的外匯,地位其實是很微妙的。
幾十年後,外匯,也就是美元,對於中國來說是佷容易得到的東西!但在這個時代不是這麼回事,中國可以換到外匯的東西寥寥可數。
外匯這個東西,看起來沒有什麼必要,不就是外國錢麼!但不是這樣的,一個國家總需要在國際上花錢,這個時候用人民幣人家是不認的,只能拿美元。
國家需要引進先進設備,需要進口一些商品,獲得一些重要技術,甚至給非洲兄弟援助...這些都是需要外匯的。國內可以花人民幣,但在國際上花錢,就只能緊著美元來,自家有多少美元就能幹多少事。
一方面,主流聲音覺得外匯這個東西不需要存,沒有是不行的,但多了也不行。大概就是需要多少就弄多少,沒必要一大堆堆在帳上吧。所以看這幾年的帳目,每年外匯的出和進都是差不多持平的。
但另一方面,現實卻是外匯很難得,這種進出持平,其實只是『有多少就花了多少』而已。
如果不是這樣,又何必讓國外往國內來的個人匯款直接兌成人民幣呢——由此還衍生出了僑匯券,憑僑匯券可以去友誼商店買東西,這些僑匯券差不多就是友誼商店的『票券』。
外匯不夠的情況下,能夠掙外匯的企業都是吃香的。在體制內,他們的外匯肯定是要無條件上交的,自己留不下什麼。但是所謂『拿人手短』,這樣的企業肯定會有別的好處可得!
旅遊公司對接的顧客都是外國人,賺的當然是外匯,光是這一點就讓人高看一眼了!
對於旅遊公司來說,招人並不難,難的是招到合適的人。
不管怎麼說,他們也算是面對外國人了,首先就代表著國內的門面,所以招人的時候一般都要求形象要好。另外,外語要不錯...小語種不敢奢求,但幾種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語言總該有一種能拿得出手,進行比較流利的交談才好。
這樣的人在國內其實不難找,說到底還是人多,即使是這個時代也不缺各種人。在北京這個地方,更是集中了全國大量的資源,旅遊公司想找的這類人,在別的地方稀罕,在北京卻不至於,最多就是找的時候要多花功夫而已。
但問題是,外語好到能夠流利交談,這樣的人就不一定要來旅遊公司了。
往上走,可以去外交部。向下走,去一些大型央企不香嗎?外交部那邊對於外語人才的需求就不說了,大型央企則是另一個套路——大型央企往往要伺候外國設備,甚至外國技師,要是有懂外語的年輕人過去,肯定也受重視。
外交部級別高、有榮譽,大型央企則是有錢,也很能吸引人。旅遊公司雖然也不錯,但確實不是這類年輕人的唯一選擇。
所以他們往往比較主動,趁著又一屆學生畢業,就讓人『深入基層』招人了。
毛思嘉卻不知道這兩個人的來歷,只是隱隱約約覺得這兩個人不簡單。相比起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穿幹部服的,兩個人有一種少見的氣質。非要形容的話,就是他們沒那麼『繃著』。
其中那個女的,上上下下打量毛思嘉,笑著點頭:「形象是很好,這四個姑娘裡面就這個姑娘最好。」
說是這麼說,其實她心裡已經有些不耐煩了。這幾天已經跑了好幾所學校了,學校推薦的學生也不少,但最後覺得還不錯,可以招進來的也只有一個!要知道他們有四組人馬滿北京城招人,每組至少得招三個人!他們兩人負責的這一塊兒可沒剩下幾所學校了!
旅遊公司人不少,這主要是需求大。
一般來說帶旅遊團分大團、小團,不過就算是大團也沒有超過八個人的,至於小團,最小就是一個人。
大團、小團的基本配置其實是一樣的,一個司機,兩個導遊。之所以要兩個導遊,其實也有互相監督的意思。司機不要求會說外國話,但是導遊都得會。要是只有一個導遊,隨便和外國遊客說了不該說的,又或者收了外國遊客的禮物,這怎麼辦?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