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2023-09-24 16:11:10 作者: 榴彈怕水
而等到趙玖在這寺廟旁尋得一個高處,遠遠眺望,本想觀賞潁水風光,卻不料一眼瞥見了七八里外的一個小集鎮。
「那是……」
「是界溝鎮。」楊沂中似乎什麼都懂。「因為在陳州與順昌府(原名潁州,後世阜陽)交界處得名……彼處挨著潁水,有渡口,所以頗為繁華。」
趙玖微微頷首,他心中雖然極度好奇,卻只是墊腳眺望,並沒有往那裡走一趟的意思……無他,行在之前停在明道宮,如今停在野地里的寺廟中,本意都是為了防止侵擾百姓,也是為了防止百姓聽到謠言,產生騷亂、衝擊行在。
只能說,行在這裡幾千兵馬、數百官員,外加他們的家眷,對地方上造成的侵擾不可避免,但離得遠一些,到底是聊勝於無。
就這樣,趙官家在小坡上墊腳看了許久,只大約覺得彼處確實人來人往,頗為熱鬧,但終究是模模糊糊,卻不由搖頭。
「官家不用疑慮。」楊沂中在旁笑道。「若無金人之事,此時天下尚在盛世,此處又沒遭盜匪侵襲,自然是真的繁華熱鬧……便是咱們路上經過那些集鎮,官家雖然在乘輿中,難得細看,可路上建築與行人衣著總是假不了的。」
趙官家乾笑一聲,然後點了點頭,便要轉身下去,然而剛剛下了小坡,這趙官家卻又忽然回頭:
「正甫(楊沂中)、平甫(劉晏),你們可知道大宋有多少人口?」
楊劉二人對視一眼,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
「一萬萬又兩千萬!」
「這麼多的嗎?」趙玖不由愕然。
「官家,這是三年前本朝戶籍所載。」楊沂中俯首小心應道。「有心人皆可知。」
「現在呢?」趙玖恍惚詢問。
楊、劉二人再度相顧,卻沒有一個確切答案了。
「等天下安定下來,又能有多少呢?」趙玖再度開口問詢。
而楊劉二人只能低頭不語了。
「出去走走吧,咱們不給李相公添麻煩,就不去界溝鎮了,只到周邊鄉野里看看。」趙玖一聲嘆氣,復又調整情緒,微微一笑,儼然終於是忍耐不住自己的好奇,要去學古之明君那般存問風俗了。
第十三章 界溝(續)
「淮北也吃米嗎?」
趙玖從一處茅草土坯房內走出,手中抱著一個米瓮,身後還跟著一個有些緊張的老漢,卻一開口就犯了經驗主義錯誤。「我看這周邊明明皆是麥垛、豆秸,稻杆極少,可為何少見豆類,面也比米少?」
「回稟……回稟大王。」
老漢哆哆嗦嗦,緊張萬分,而明顯識破了這位什麼大王身份的里正又乾脆只會趴在地上撅屁股,無奈何下,萬事通楊沂中楊祗候只能親自下場了。「黃河以北,皆賴河運,淮南稻米、布匹,皆輸至東京,故黃河以北,大多都能吃上稻米。除此之外,麥不善貯藏,豆料則珍貴,所以淮北人都早早先吃麵做的窩頭,然後賣出豆料,需要儲糧時則以粟米為遠儲、稻米為近儲。」
趙玖恍然大悟,結合著之前這大宋一億兩千萬人口的數據,他哪裡還不明白,這是人口到了一定程度後,社會分工細化,繼而使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了!
而按照楊沂中的說法,很顯然,淮南的稻米由於產量大,所以很自然的流通和補充到了淮北地區;而豆料此時更像是經濟作物,是用來換錢的;粟米,也就是小米,產量也好、價值也好,甚至口感其實都遠不如稻米、白面、豆料,但卻因為極為耐貯藏的緣由,反而長久的保持著一定的存在價值。
「老丈家中有小米嗎?」一念至此,趙玖直接回頭朝那老者相對。
「沒、沒有!」這老丈已然有兩分老朽糊塗之意,見到幾十個騎兵護衛著的什麼『大王』後,更是驚駭,以至於連話都說不順當。
所幸這裡是中原腹地,口音對趙玖而言還算是本土,所以交流還算是勉強。
「備一點吧!」趙玖見狀微微嘆氣,便將手中米瓮交還。
「謝、謝大王。」老者驚得趕緊去抱,也不知到底有沒有注意到對方的提醒。
趙玖還回米瓮,也不多言,直接上馬,根本沒有理會早已經戰戰兢兢伏地難起的里正,便在一眾赤心隊騎士的護衛下緩緩出了這第二處造訪村莊。
講實話,趙玖此時的心情很複雜。
首先,今日造訪了緊挨著行在的兩處村莊,而兩處的景象都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糟糕……按照他這個現代人的優越感,和對古時候低下生產力與嚴峻階級矛盾的腦補,外加從那些網文中認知來的所謂戰爭年代殘酷鄉野環境。
所以,這裡的村莊應該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外加『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然而現實卻是一半一半吧。
千里無雞鳴確實有,但白骨露於野是真沒有;老婦出門看也確實有,但老翁也真還沒逾牆走,也跟著一起出門看了……其中,沒有雞打鳴,只有老翁、老婦出門看,很顯然是因為此地距離行在的軍營太近,老百姓們為了躲避可能的兵災都離開了。
但與此同時,村莊內的道路整齊,本地特色的茅草泥屋雖然不乏格外破落的存在,暗示著主人家的徹底破產與逃亡,可總體而言新舊不一的顏色以及大部分房舍院落中遮掩不去的生氣,卻依舊說明這兩個村莊都還算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