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0頁

2023-08-31 20:54:47 作者: 何時秋風悲畫扇
    這麼一說,朱瞻基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他有點難以理解了。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大明如此龐大的疆域,以後還要去西洋和漠北更北,那麼弄個百艘以上的鋼鐵戰艦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不用擔心國內。

    大明窮兵黷武了這麼多年,貌似國內百姓的生活還在蒸蒸日上。

    兩爺孫坐在世界地圖上,說了許久。

    最後,朱瞻基有些疑惑的問道:「爺爺,難道你真的相信了,世界就是一個圓球,可為什麼住我們對面的人不會掉到天上去?」

    朱棣哈哈一樂,「這個問題麼,爺爺也不知道,不過黃昏說有個叫牛惇的翰林編修在研究這個問題,而且黃昏還說,大明以後要想走入更高層的繁榮,就需要大力支持牛惇研究的那個領域,他的原話是:時代化工和牛惇的研究項目,以及一個叫吳敬的翰林侍讀研究的算學,嗯,黃昏說算學太狹隘,應該改為數學。」

    前幾日黃昏來乾清殿,幾乎和朱棣談了整整一個下午。

    只說服了朱棣一件事。

    撥款!

    讓國庫撥款,給時代化工,同時撥款給兩個人:牛惇和吳敬。

    要成立兩個新部門。

    一個是物理研究院,一個是數學研究所。

    朱棣很是懵逼。

    所以他沒同意,不過最後黃昏說陛下你要是不撥款,那微臣自己撥款來弄這個事情,但這兩個人微臣要帶到海外去。

    朱棣一想不對啊,黃昏專門說這個事,顯然不小。

    所以也就肉疼了一把。

    沒有同意。

    而是撥款成立了物理研究院和數學研究所,都轄屬於國子監——搞學問嗎,肯定是國子監來管理負責,至於時代化工那邊,朱棣沒動,等黃昏去了新大陸後,再撥款不遲,現在先讓時代集團去填時代化工這個吞金獸。

    朱棣又不傻。

    朱棣的這個處理方式,黃昏有點不樂意,所以軟磨硬泡,讓朱棣同意了:如果等一兩年,黃昏在離開大明的時候,物理研究院和數學研究所有人願意跟隨黃昏去海外,朱棣需要同意。

    朱棣本來就沒打算在這方面剋扣黃昏。

    而且他現在確實有點想全力支持黃昏去海外建國,所以也同意了這個請求。

    所以朱棣語重心長的道:「瞻基,黃昏做的事情,絕對不會無的放矢,所以我認為這個物理研究院和數學研究所,將來肯定有大用,搞不好會和鋼鐵戰艦一樣,成為國之鼎柱,因此我要提醒你一下,將來你登基了,也不要忽略這兩個部門,要保持對它們的持續支持,並且要和在海外的黃昏互通有無,如果能出成果最好,如果不能出成果,也不要輕易停止,除非黃昏那邊停止,咱們才停止。」

    朱棣選擇信任黃昏。

    萬一這兩個部門真和黃昏說的一樣,是一個嶄新時代的基礎和枝幹呢。

    第1428章 傾城赴廣州

    鋼鐵戰艦要在廣州進行一場軍事演練。

    消息傳得很快。

    因為規模實在太大。

    陛下已經欽點了,五軍都督府,只留一位都督和兩位都督僉事在京畿總領全局,其餘中高層將領全部去廣州觀看海軍軍演。

    兵部由右侍郎留守,其餘包括主事以上官吏,去往廣州觀看軍演。

    其餘部門,尚書前去。

    禮部因為涉及到外賓要去看軍事演習,所以禮部幾乎是傾巢而出,加上其他部門,比如鴻臚寺、尚膳監之類的,也都去了許多人。

    畢竟這一次陛下也要去。

    尚膳監主要負責陛下的飲食。

    嗯,提一嘴,永樂盛世以後,大明已經慢慢形成了三餐的習慣。

    反正黃府一直是三餐。

    慢慢的,其他權貴也養成了三餐的習慣,又慢慢的影響到百姓階層,所以現在大明只要是生活能夠得到保障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三餐了。

    有錢有糧食,為啥不吃飽?

    這不得不說,農業改革在這個進程中起到了絕對重要的作用,正因為農業改革,比如占城稻的大力推廣,保障了人口暴增的大明沒有出現糧食危機。

    而水泥的出現,也保證了大明的水利工程能夠快准穩,從而保障農業生產。

    很快。

    鄭和當天下午去見過黃昏後,兩人關於軍事演練的事情,洽談了許久,實際上就是黃昏在說,鄭和在聽,然後點頭沒歇過……

    鄭和是沒想到,軍事演練還能這麼搞。

    當天夜裡,鄭和就乘坐火車去往廣州,同時去的還有一堆的人,比如先行去往廣州安排布置陛下東遊的尚膳監和內官監之類的官吏。

    所以當夜連發了兩趟火車。

    為了應對去廣州觀看軍演的出行,大明目前在使用的四艘火車全部挪用在應天到廣州的線路上,同時工部新建的兩列火車,也迅速投入。

    這相當考驗這條線路的調度問題,不過中國從來不缺人才。

    而且在修官道的時候,也考慮到錯車的問題。

    所以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很快,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禮部、六部的大部分人都去了廣州,然後是朱棣帶著朱瞻基、朱高煦以及黃昏一家人,乘坐專列到廣州。

    之後是由禮部尚書陪同外賓去往廣州。

    應天瞬間冷清下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