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頁
2023-08-31 20:54:47 作者: 何時秋風悲畫扇
不傷骨頭就是最大的仁慈。
須知八十軍杖,基本上可以打死一個猛將了。
這事讓所有人膽戰心驚。
咱們這位黃主帥怕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太飄了罷,這都敢打,真不怕太子和陛下雷霆震怒,別人三爺孫血脈相連,哪能容忍你如此作踐太孫。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黃昏杖責太孫是理直氣壯。
確實違抗了軍令。
好在太孫這一頓揍挨的不冤枉,投降的五千多瓦剌士卒聽說大明太孫為了他們被杖責八十,原本沸騰的俘虜營地瞬間安靜了下來。
攻城之時,可見大明雄師之狠。
殺人不眨眼,眼睛還不發乾的那種不眨眼。
如今太孫又為了降兵挨揍。
這是大明之仁。
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五千降兵的管理輕鬆了許多,不用隨時提防他們鬧事——管吃管喝餓不死他們就行。
至於招安讓他們成為大明兵力,那就想多了。
也不敢這麼做。
順中城大捷的消息很快傳遍四方。
首先是延平,在得知黃昏只用了半日功夫就拿下順中城後,率領三萬大軍攻打延平的雄霸驟感壓力——大明軍隊占據順中,以後的所有後勤都要從延平區域經過,自己再打不下延平,搞不好要被朱棣問罪。
於是雄霸瘋了。
他親自上前線帶領吳哥大軍攻城,也萬幸延平的城池不是鋼鐵水泥打造的,是傳統城牆,更加萬幸的是獨石關那邊眾多關城知悉黃昏拿下順中後,不再擔心太平和暖答失放棄延平去選擇入關——順中直接切斷了延平和順平之間的聯繫,這個時候太平和暖答失敢繞過大明入關,基本上就是自殺。
所以獨石關等地派出了主要兵力配合雄霸攻城。
效果顯著。
延平已經觸手可及。
只是這已經不重要了,永樂十四年的北伐,最後、最重要的戰事,是接下來的鎮北、歸南、竹節三城的攻防,以及最後對撒兒都魯的大決戰。
沒有游擊了。
也沒有騎戰了。
大明已經合圍,在撒兒都魯的馬哈木必須為他的選擇付出代價——只不過在順中城破之前,馬哈木還想著大明沒個三十萬人就是來刮痧的。
順天,太子朱高熾聽說兒子被杖責了八十軍杖,嚇得渾身肥肉都在顫抖,又聽說沒有大礙只是臥床,再聽說是因為違抗黃昏的軍令,太子朱高熾就無語了,憋了兩個字:活該。
軍令也敢違抗的?
小兔崽子,現在知道後悔了罷。
當初父皇說換帥,老子也好不容易給你把路鋪好,你倒好,竟然違抗旨意,辜負了我們對你的一片好心。
現在被黃昏揍了那就活該。
你要是替代黃昏成為主帥,事情還是這麼個事情,但卻沒有違抗軍令的說辭了。
老實說,朱高熾對黃昏這不接受投降的軍令也有些反感。
他畢竟是個仁厚的人。
於是在寫章折去應天闡說此事時,又略微帶了些個人立場和色彩,希望陛下能借這個機會敲打一下黃昏。
而且朱高熾認為朱棣也在等這個機會。
畢竟黃昏如果順利拿下延平和順平之後,那麼功勞之大不輸平定中南半島的狗兒,再加上他一手督導打造出來的新型火炮……
儼然便會出現功高蓋主的局面。
父親豈能不忌憚。
順天的章折來到應天后,朱棣正在喝下午茶,看完信差點沒跳起來罵人,狗日的黃昏,你今日連老子的愛孫也敢打。
你小子怕不是在為以後布局。
現在這局勢,太孫遲早是天子,而比太孫大不了幾歲的黃昏,到時候就是三朝重臣,又帶領太子北伐,實質上可以算太孫的老師,再這麼一杖責,無形之中威望被太孫還高。
到時候營黨結私,太孫都得忌憚三分。
只是朱棣轉念一分析順平那邊的局勢,覺得太孫這八十軍杖還真不冤——他這一念之仁,給後期的戰事帶來了偌大的麻煩。
首先是這五千俘虜的問題,如何處置?
一直養著不要錢的麼。
五千人一日三餐,養上幾個月,這開銷可不小,你還得防備著這群人造反,關鍵是現在俘虜了也無法再殺了——俘虜了再殺,那瓦剌區域還想不想要了?
五千人,就是五千個家庭,搞不好這五千人可以牽扯整個瓦剌。
這不是最麻煩的。
朱棣知道黃昏為何不接受投降的原因:一個原因是震懾瓦剌士卒,還有一個原因,順中城一戰不接受投降,然後打鎮北歸南和竹節城的時候,說可以接受投降,這內外反差下,會讓很多瓦剌士卒失去戰鬥意志,搞不好可以兵不刃血。
這就是所謂的上兵伐謀。
當然,太孫的想法也沒錯。
如果順中不接受投降,那麼鎮北和歸南、竹節、撒兒都魯那邊的瓦剌士卒以為大明要趕盡殺絕,就會拼死一戰,大明戰損會暴增。
可問題後續是要接受投降的——不存在這個隱患。
只能說太孫沒理解到黃昏的意圖。
有一說一,黃昏這小子確實有帥才——可惜給他配的副帥是太孫和雄霸,都是強勢的人,無形之中降低了黃昏的作用。
也罷。
雖然太孫挨揍朱棣內心不爽,但畢竟違抗軍令在前,朱棣也不好說什麼,只得下旨,說太孫雖然違抗軍令,但念在破城有功,又被杖責了八十軍杖,此事就既往不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