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頁
2023-08-31 20:54:47 作者: 何時秋風悲畫扇
朱棣聞言微微頷首,「確實,如果破了韃靼,再擊瓦剌,兀良哈便將被大明包圍,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臣服,如此一來我大明雄師也將少打一場戰事,也能少一些將士馬革裹屍。」
朱棣確實有這個打算。
但是姚廣孝卻搖頭,「草原部落歷來是我中原王朝的頑疾,如果靠勢讓他們低頭,可以做到,但絕對不會長久,微臣認為,兀良哈還是應該打一下,或者說,應該徹底打服他們,所以需要營造這麼一個局勢來,那麼為了讓兀良哈有一戰的僥倖心理,微臣以為有必要先打兀良哈,或者……」
同時出擊!
如果打敗了韃靼,那麼經過戰事檢驗的大明雄師就有資格同時開戰。
朱棣沉默不語。
姚廣孝笑道:「此事不急,陛下可再問問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或者問問黃昏?」
朱棣笑了,「善。」
對狗二道:「宣三寶。」
鄭和進來後,尚未行禮,朱棣就笑著揮手免禮,極其的寵信,不過這也是鄭大監該享有的地位,只有他和朱棣心裡清楚,下西洋究竟帶了多少錢回來。
不僅可以支撐這一次征討漠北,甚至在打仗之後,還能大肆修建長城!
一筆不可想像的巨資。
朱棣先問了一個題外話,「之前一直在忙,沒曾想起來,三寶,和艦隊一起下西洋中,似乎只有時代商行的商船,他們這一次賺得如何?」
這其實不是「似乎」,是絕對。
太祖立國之後,禁海,私人進行海外貿易是違反大明律的,《大誥》之中有詳細案列,也有詳細的處罰案例,那血腥殘酷而鮮活的畫面描寫,在洪武時期可以威懾所有人去搞海外貿易,但是朱棣登基後,沒了太祖剝皮剝皮楦草的威懾,有些官員參與海外貿易獲得了利益,是以朱棣想開海禁,這些既得利益者就要拿著太祖祖制跳出來,搞得朱棣很是被動。
所以嚴格來說,鄭和的下西洋在找建文帝之外,其實也是一場皇家走私。
鄭和答道:「賺的不少,不過時代商行做的更多的事情,是在尋找一些稀奇的作物產品,以及用錢來招募西洋的能人異士,也不知道黃昏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不少」其實是委婉說法,相對於陛下而言,黃昏賺的少而已。
實際上也賺了個盆缽滿盈。
朱棣頷首,「這一次朕出征後,你準備繼續下西洋罷,諸多事情,太子會全力配合你,嗯……稍後你和黃昏接洽一下,這一次允許時代商行最多五艘商船同行,不過此事要低調。」
朱棣已經嘗到了下西洋的甜頭。
至於讓黃昏的時代商行也來分一杯羹,是朱棣確信,黃昏賺再多的錢,都不會一個人享受——他也享受不完,還不如讓黃昏有更多的錢財去做類似「方便麵」這種事。
這樣的事越多,大明的未來會越光明。
鄭和領旨。
第696章 朝鮮送美女來了!
之後宣黃淮。
這其實很有意思,在被宣召人的順序上,反應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甚至此刻朱棣乃至於太子、姚廣孝都沒察覺的變化:內閣地位的變化。
第一個宣召太子,這是肯定的,畢竟是大明未來的接班人。
第二個宣姚廣孝,也是情理中,畢竟是朱棣最信任的少師。
第三個宣召鄭和,更能理解了,畢竟還是需要下西洋賺錢。
第四個卻是黃淮,內閣的首輔。
這意味著內閣在朱棣的內心中,已經不知不覺的站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隱約有超越六部的可能——不能因為這一次黃淮在前,就認為內閣超越了六部。
真正要超越六部,是內閣成員之中,有人權兼六部尚書的時候,是內閣首輔一言九鼎,可以封還天子聖旨的時候。
宣召黃淮之後,倒沒說什麼大事,就是叮囑黃淮,內閣那邊要多輔佐太子,同時含蓄的點明,朕這個天子出關之後,朝臣任免、外邦朝貢這兩件事,你們要仔細斟酌。
這個沒辦法。
朱棣再不想把這個大權交給朱高熾,還是得權宜一下,畢竟他出關後,若是這些事情都等他決斷,會誤大事。
至於邊軍調發,北方那邊依然不准朱高熾染指。
但是雲南、交趾兩個方向,可以。
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然後宣召六部尚書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吳中、顧佐,交代的事情和內閣那邊大同小異,不過有一個事情比較重要:禮部尚書宋禮被外調了,負責修繕包括會會通河段等處的運河,這是要大力發展漕運的意思。
估摸著是為遷都做準備。
畢竟遷都是個大事,要從南方運送無數東西到北方去,靠陸運的話,任何一個盛世帝國都難以承受這個高額成本,所以還是得靠運河的漕運能力。
同時,禮部尚書宋禮外調之後,禮部尚書由都察院左都御史吳中擔任,右都御史顧佐補缺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呂震調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僉都御史劉觀升任刑部尚書。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
吳中是朱棣心腹,調任禮部尚書沒什麼特別含義,但因為上元節後群臣彈劾黃昏,呂震曾把處罰黃昏的責任和權力推給五軍都督府,讓朱棣明白了呂震不知道什麼原因,與黃昏不和,所以讓呂震去擔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未嘗沒有掣肘黃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