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頁
2023-08-31 20:54:47 作者: 何時秋風悲畫扇
朱棣掃視一眼,「還有異議乎?」
無人做聲。
朱棣甚是滿意,「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禮部尚書鄭賜出列,「臣有奏。」
朱棣頷首。
鄭賜大聲道:「上元節後,文淵閣諸人員日夜不寐,終將謄抄工作完成,還請陛下為此大全之書賜名,禮部這邊也會擇日進行後續事宜。」
書編好了,工作還沒有完,如此龐大的一部書,禮部這邊再怎麼的也要宣傳一番,要不然世人哪裡知道咱們陛下的文治呢。
終於編好了?!
朱棣精神大振,關於這部書的名字他早就想好了,當初在順天時還給徐皇后說過,於是想都不想,「朕早有決議,就叫《永樂大典》罷。」
鄭賜應旨。
朱棣又道:「朕下朝之後,會親手寫一篇序,到時候著人勘驗之後送過來……」猶豫了下,還是當眾道:「當初接受黃昏建策確定要編《永樂大典》之時,朕答應過黃昏,同意他也為《永樂大典》寫一篇序,禮部這邊記得和他接洽。」
看一眼吳溥,「吳溥,你記得幫黃昏斧正一番。」
信不過黃昏的文筆。
可惜黃觀在順天,要不然以黃觀的才華,幫黃昏寫一篇序出來那是牛刀小試。
吳溥唯有強忍著笑意應旨。
斧正?
怕是黃昏不得同意啊。
黃昏那小子早就把序準備好了,自己也看了,怎麼說呢……太「獨出心裁」了,言辭之中捧了《永樂大典》和陛下,也把他自己捧得很高。
很有些「不要臉」的大家風範。
滿堂文武聞言,尤其是紀綱、王寧等人,心中苦澀,就今日這些事情,傻子都看得出來,黃昏已經是不可動搖的權臣寵臣。
其在陛下心中的信重程度,猶在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之上。
偏生是這小子現在只是個七品從仕郎,在醫療改革司和貨幣改革司那邊的職位也不高,饒是如此,也能傲立群臣之首。
朱棣起身,「太子、鄭和、姚少師、黃昏、黃淮、鄭賜、金忠等六部尚書、都察院吳中、顧佐以及應天府尹向寶留下至乾清殿議事,其餘人等退了罷。」
這是退朝了。
第695章 出征前二三事
出征之前,其實事情很多,朱棣已經來不及處理,打算丟給太子朱高熾,不過作為大明朝的掌門人,朱棣不太放心,是以要就一些重要事叮囑一番關鍵人物。
朱高熾最先進入乾清殿。
朱棣只說了一句:「朕不在,凡事多預,預則立,遇事多問,問則通,小事不決問內閣,大事不決問少師,若內閣和少師觀點不一致……」
沉吟了下,「問黃昏。」
朱高熾心中一驚,按父皇這意思,他不介意自己和黃昏接觸了,關鍵是聽父皇話里這意思,黃昏已經凌駕於姚少師,成了大明真正的隱相!
急聲道:「兒臣遵旨。」
朱棣大手一揮,「賜座。」意思老子現在要交待關鍵臣子一些事情,你給老子在旁邊好好學習,爭取做到以老子為榜樣天天向上。
太子之後,姚廣孝被宣召進來。
朱棣盯著這位靖難之後很少在朝堂之上表達存在感的功臣,沉默了一陣,才道:「少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以為出關之後,如何平漠北。」
姚廣孝抬起頭,雖然已是滿臉老人斑,但目光之中光彩熠熠。
七十三歲了。
人活七十古來稀,但姚廣孝依然精力充沛,沉吟著道:「韃靼那邊,因為去年榆木川的戰事,導致阿魯台的兒子戰死沙場,根據我大明在漠北傳回的諜報,這件事的罪魁禍首是韃靼可汗鬼力赤的手筆,其實不難推測出來,不外乎也是一場權力的遊戲,鬼力赤是想借這個機會削弱阿魯台,以便掌握韃靼真正的話語權,可惜他小看了阿魯台,如今鬼力赤和阿魯台形同陌路甚至私下裡已經刀光劍影,私以為韃靼不足為懼,陛下雄師出關,必然全勝,破了韃靼,陛下可不理會瓦剌或者兀良哈的討好,選擇順勢征討瓦剌或者兀良哈,但就地形而言,陛下想必是先進攻瓦剌罷。」
一旦韃靼和瓦剌被破,兀良哈就是瓮中之鱉,如此一來,幾乎可以不戰而勝,兀良哈就得乖乖投降被納入大明疆域。
這個局面以前想都不敢想,最好的局面就是打得韃靼、瓦剌和兀良哈沒有一點力氣南侵,乖乖的當個大明的窮鄰居。
但是一直在旁觀大明蒸蒸日上的姚廣孝清楚,現在可以想了,不僅可以想,而且變成現實的可能性極大。
因為大明有了神機營,有了方便麵,還有錢!
而這一切,只因為大明有兩個人。
朱棣,黃昏。
前者執掌江山有明君之相,後者步步落子隱然千古明臣之風,且總是領先於世人百年之上,宛若以這片錦繡神州為棋,在開局的時候,黃昏就噼里啪啦落下了十幾顆棋子,而此刻對手還在研究在何處落第一顆子,從這點來看,姚廣孝一度認為,黃昏是陰陽學之大成者,猶在自己這個老和尚之上。
而大明有錢,不僅是因為黃昏,還因為鄭和下西洋回來了。
大明的無敵艦隊,給西洋諸國傳達了大明天威,送了溫暖。
帶回來的全是真金白銀。
這一次出征漠北,打贏自是最好,打不贏,大明也還有錢去修築長城工事,在北方打造一條堅不可摧的全境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