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頁

2023-08-31 20:54:47 作者: 何時秋風悲畫扇
    朱高燧笑道:「如果王射成在這裡,他大概也會這麼說。」

    不過王射成一般說話很少。

    大部分時間都是胡永興在分析局勢,然後王射成一言九鼎,而王射成若是不贊同胡永興的話,大家也會重新商討。

    王射成才是自己幕僚的核心。

    顧晟官職最高,但卻是最若的那個人,不過有一點好,顧晟對自己絕對忠心,可以懷疑王射成,也可以懷疑胡永興,但絕對不用懷疑顧晟。

    當然,朱高燧最懷疑的人還是胡永興,畢竟胡永興最早是要去投靠老大的,只不過老大那邊人才太多,才沒看上胡永興。

    鬼知道會不會老大用的一出反間計。

    胡永興頷首,「所以這個事我們要分析一下太子殿下的用意,我認為他是為了把黃昏和他綁到一起,二殿下那邊的行動只怕會遂了他的意,除非二殿下那邊能用安南高賢寧的事情來做文章,要不然這件事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高燧點頭,「說重點,我們應該怎麼辦?」

    胡永興思忖半晌,「明日殿下去一趟五軍都督府,看看是否有人去接觸大勝歸來的張輔,如果有,搞不好這一兩個月應天會很熱鬧,如果沒有,那就說明二殿下也沒辦法破太子殿下這個局,索性不動,免得黃昏真被太子殿下綁到一起。」

    朱高燧嗯嗯頷首,問顧晟,「你認為呢?」

    顧晟放下酒杯,「殿下決定就好,我認為老胡說的沒錯。」

    朱高燧暗暗嘆氣。

    顧晟果然還是差了些謀略,無妨,有胡永興和王射成在,顧晟嘛,作為王府長史,萬一以後出事了,用他去背鍋就好。

    胡永興忽然道:「我們去安南的人應該就在這幾日回來了,到時候摸清楚了高賢寧在安南那邊的動作,哪怕是二殿下不發難,我們也可以拿此事作文章,另外,我認為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理由,陛下會對付東宮屬官的。」

    原因很簡單。

    因為東宮屬官大多都是建文舊臣!

    所以可以推測出陛下的心理:感情壞人是老子在做,好人全讓你朱高熾來做了?

    儘管東宮屬官是朱棣選的。

    但朱棣肯定沒想到,朱高熾能這麼快讓大部分東宮屬官忠心於他。

    朱高燧目光森然,殺意隱隱,「咱們和老二的看法不同,我們認為黃昏是絕對支持老大的,所以我們現在讓老二去對付老大,我們則要趁著父皇回京全力收拾黃昏,如何?」

    胡永興想了想,「善!」

    這是官場,而且涉及到未來天子帝位,只要朱高熾一日沒登基,那麼官場烽煙就一日斷不盡!

    第544章 張良計,過牆梯

    宮禁早已關閉。

    朱高熾沒有回東宮,動靜太大,容易被抓著把柄,身後的黑暗裡傳出一聲哨響,朱高熾鬆了口氣,對身畔的楊溥道:「這一次是真的把尾巴全部斬斷了。」

    君王一步平安,匹夫十萬青血。

    就朱高熾今夜夜訪黃府,為了某些目的,也為了保護太子的安危,死在暗處的人,至少也有雙手之數,只不過歷史不會記著他們的名字,更不會記住他們的容顏。

    世道如此。

    在光明照射不到的地方,在世人目光不可及的地方,有黑暗,也有英雄,皆默默無聲。

    楊溥略有擔憂,「上策是以退為進,被黃指揮否決了,中策是引蛇出洞,但如此一來就把黃指揮拉入了漩渦,微臣擔心他會對陛下有微詞。」

    朱高熾緩步而行,目標竟是楊溥的宅邸方向。

    聞言嘆了口氣,「如果這一次能夠塵埃落定,我到黃昏府邸負荊請罪,並著重禮賠罪,如果他不接受,另有要求,只要不違背原則,我都可以答應。」

    楊溥苦笑了一聲,「萬一這一次依然不能塵埃落定呢?」

    朱高熾也微微苦笑,「我會想辦法把黃昏從這團漩渦中摘出來,像他這樣一心為著大明的億萬黎民的人,真的不多。」

    楊溥深以為然,「雖未及冠,已有名臣之風,微臣有預感,黃昏此子,必將和陛下、殿下一起,在這大明國祚青史中,成為最耀眼的君臣之名。」

    朱高熾眼睛一亮,「好像再有兩三個月,黃昏要及冠了?」

    楊溥頷首,「確實。」

    及冠是件大事,以黃昏的身份和地位,黃觀遠在順天,那麼黃昏的及冠禮很可能是陛下吩咐太子操持,說不準陛下會親自主持及冠禮。

    這是何等的榮耀。

    古往今來,臣子能做到這種地步的,少之又少。

    但楊溥現在沒心思去想這些,深深嘆了口氣,「殿下這一次做局就算讓漢王和趙王吃癟,可您面對的局勢,十年之內,絕對不會好轉。」

    他太清楚原因了。

    朱高熾也清楚,苦笑著說了句又能怎樣,有賢才,我當然要重用,也要保護你們啊。

    為什麼處境不好?

    一則是自己的形象,確實不討父皇歡喜,通俗點來說,沒有帝王之相,給父皇丟臉了,所以父皇不喜歡自己。

    這能怪我嗎?

    還不是小時候那一場病。

    二則麼朝中支持朱高熾的臣子大多是文臣,而文臣之中又大部分都是建文舊臣,遠的不說,楊溥、楊士奇、黃淮等人,哪個不是從建文朝走過來的。

    要不是因為這些人確實能力出眾,要不是父皇開的科舉選中的人才還沒培養起來,朝堂之上這些建文舊臣一個也別想被重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