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2023-09-24 04:08:00 作者: 行清
吳柏連連擺手,又雙手合十搓了搓,「是眼見著端午快到了,來請示您今年書院可要繼續布施粽子,粽子種類可要照舊?」
謝時恍惚了一瞬,他忙著忙著,連端午都差點給忘了。端午到了,那離他來到這個世界也快要一年了,明明只是一年而已,卻仿佛已然過了許久許久,還有了諸多不可思議的遭遇,回想往事,謝時嘴角不自然上揚。
「既然往年書院有布施的習俗,今年便照舊吧。」謝時想了想,又多添了一句,「今年分量再添一些罷,多出的銀錢從我這齣。」吳柏應下。
謝時又問:「往年書院的粽子品種有哪些?」
「粽子的內餡大抵夾著棗、栗、柿干、胡桃、銀杏、赤豆、姜、麝香這些東西,或是夾著糖,然後再以茭葉或箬芫裹之。哦,對了大人,還有一種艾香粽子,是用的艾葉浸泡糯米,內里不夾東西裹起來,這種粽子普通老百姓吃得多。」畢竟老百姓大多家境一般,當然是素粽子吃得多。
這時候的粽子竟然全是甜口粽子,難道蒙朝的老百姓吃粽子竟沒有甜鹹黨相爭嘛!謝時感到無比驚奇,於是他問了一個令吳柏也面露驚奇的問題,「沒有肉粽和咸粽嗎?」
吳柏語氣艱澀,面露苦色,顯然謝時的奇葩口味讓他不太能接受:「大人,小的當了三十多年廚子,還真沒聽過內餡夾肉的粽子,糯米夾肉,這豈不是吃的飯食?」
謝時一時來了興致,「哦,這可不行,咸粽可不比甜粽差,甚至比甜粽解膩有風味多了!」沒錯,謝山長是一個百分百的咸粽黨!既在古代搞出鹹湯圓後,他又要開發咸粽子了……
第117章
步入五月,便迎來了入夏以來首個熱鬧的節日。從初一到初五,樂縣的街市上人山人海,叫賣聲有時候甚至到了五更天都不絕。無論是酒樓、酒肆或是沿街小叛都開賣粽子,其種類五花八門,角粽、錐粽、茭粽都是極尋常的樣式,還有那竹筒粽子、秤錘狀粽子,九子粽,只有買不起的,沒有吃不到的。其中九子粽最受稚童歡迎,是用的九種顏色不同的線將九個粽子從小到大串起來,誰家小孩若是端午這幾日出門帶上這麼一串,別提多威風了。
既是各家都有粽子賣,口味上差異其實也不大,商戶們便少不了要使出一些手段和新鮮花樣來吸引眼球,拉攏顧客。於是端午這幾日,商家的鋪前,往往大擺著張寬大的案桌,其上壘起各色粽子,一個個花樣百出,堆成了亭台樓閣或是車馬等諸般巧樣,這種粽子名為「巧粽」。據說這樣的法子是從杭州那兒傳來的,如今每年光欣賞這些商家的「巧粽」打擂台都是老百姓過端午的必備曲目。
巧粽也不是光擺著好看吸引人的,人家還是端午的另一娛樂項目——解粽的道具。解粽其實是一項賭博,就跟賭石一樣,比的是粽子解開後粽葉的長短,以葉長者勝,短者輸,輸了的人或是給錢,或是買酒,別有一番趣味。
今年除了「粽子塔」和解粽,還有幾家酒樓緊跟潮流,在自家鋪前搭起了山棚,請了戲班子來唱「屈原投江」的大戲,且還是仿的東滄式的演法。所謂的東滄式,其實就是謝時搞出來的那一套歌舞劇和雜劇融合的表演法子,萬萬沒想到講學之後,這種表演法子就悄悄在民間興起。
此法一出,誰與爭鋒,那幾家的山棚和攤子前可謂人山人海,摩肩擦踵不外乎是。踮著腳尖看熱鬧的百姓也都好奇這讀書人和大官人們愛看的雜劇是個怎麼演法,這一看,便被這新鮮事務吸引了去。
可惜戲班子們學得了形,學不來其法,那聚光燈和雲霧效果到底如何實現,他們想破了腦袋也不知所以然,不少戲班子甚至都深信不疑這是那位傳說神仙下凡的謝山長施展的仙法,且這說法竟還廣為流傳!
謝時偶然得知這一情況,不禁摸了摸下巴,開始思索是不是該在書院辦一個舞美班創收,順便打擊一波傳播封建迷信的謠言!
不同於現代,古代的端午節,上到皇帝貴戚,下到平民百姓都極其重視,往往是從初一開始,一直熱鬧到初五。五月初一這一日,謝時起了個大早,將昨日從宋老和楊老那討來的頌賀佳節的墨寶和自個用紅紙剪成的五毒貼在門楣上,謝老爹則將艾草紮成的人偶掛了上去,這都是端午的習俗,求的是祈福辟邪。
「也是我兒出息了,往年哪有這些個大儒幫咱家寫詩詞,都是爹起早排隊去寺廟道觀領的大師們發的符咒。」
謝時笑了笑,道:「兒的身體如今已經康健,日後即便沒有大儒贈詩貼,咱自個也可以提筆寫了貼上,只要爹不嫌棄兒的文采平平就可以。」原主從小是個病秧子,因著這個忌諱,端午這些祈福辟邪的符咒和詩帖他一概推辭不寫,因此這時謝時才有此一說。
果然,謝巨一聽,頓時喜上眉梢,「你這孩子,爹哪會嫌棄,外頭人都說我兒是文曲星下凡哩!」其實人家說的是神仙下凡,不過在謝老爹這兒就成了文曲星了。
謝時連連搖頭,心道就自己那點子靠著原主記憶撐著的半吊子學識水平,結合一點現代的科學知識才忽悠出來的學說,可當不了文曲星這個名頭。
父子倆邊說閒話,邊一起用艾香在屋前屋後熏了一遍,牆角處撒上雄黃末,驅除蛇蟲和邪祟。謝時回屋換個衣裳的功夫,就見謝老爹又風風火火帶著幾個僕從,將一個有兩人合抱寬的瓷花盆搬到了門口,謝時走近一看,果不其然,裡頭種著蜀葵、艾草、菖蒲、石榴等植株,其上還掛著五色紙錢和用香面填充的小巧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