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2023-09-24 03:36:41 作者: 童柯
    雲棲無言望天,星星好亮啊。

    然後就聽善水先生說了一件怪事,那就是雲棲在馬車裡,曾提過詩句之事,還說讓她當晚去自己的院子裡。

    杜漪寧猛地一顫,聊了這許久,終於被她逮到了一個關鍵!

    這話實在模稜兩可,看著李雲棲像是知道些什麼?

    她能知道什麼,除非她也是穿的!

    差一點,就要被李雲棲得手了!

    該死,她難不成真是我老鄉?

    杜漪寧心臟胡亂跳著。

    有些慌張,但她知道現在自己必須鎮定下來,看李雲棲要做什麼!

    幸好她來的及時,不然豈不是白白便宜了李雲棲!

    她立刻讓善水先生結束休息,明日就返回李府,看李雲棲想給她看什麼,無論給她看這麼,都拿回來給自己,萬萬不可相信李雲棲的話。

    過些時日,再來杜家,她會給雙倍束脩。

    雲棲繞開大路,走在村間小路上,快步往城門走去。

    她險些將這決定性的東西,給人看了去。

    這代表著她不能隨便把這份詩詞給其他人,不然很有可能出現其他意外,讓杜漪寧繼續心安理地盜取他人成果。

    那該給誰呢?

    雲棲握著手中的詩詞冊子,猶如燙手山芋。

    必須要給一位高權重,而杜漪寧又無法左右的人。

    雲棲首先想到的是家人。

    一想到父母親,雲棲覺得不可,這事最好不要與李家扯上關係,以免惹來禍端。

    或許,再去尋李崇音?

    但云棲想到近日李崇音越來越少回來,能不能遇上還是兩說,而且上次問通房之事還頗有些不歡而散。

    但她沒有其餘認識的人了。

    雲棲走著,走著,來到京城最繁華的一條街,這街上彩燈高掛,隱約還能聽到被歌女改編成曲的《水調歌頭》。

    雲棲恍惚地看著來來往往的男女,一抬頭就看到不遠處雕樑畫棟的一棟樓宇,上方寫著紅袖招,此時,一輛馬車吆喝著行人讓開。

    百姓們一看那鑲嵌漢白玉的馬車,知道非富即貴,立馬讓了道,雲棲帶著佩雯也隨著人流讓開。

    只見裡頭出來一身材頎長,面如冠玉的公子。

    周圍百姓指著那公子身邊的女子滿是艷羨與讚嘆,正是戴著面紗,身段柔媚的秦水嫣。

    雲棲認得她,記得上輩子秦水嫣下場悽慘,暗暗嘆了一聲。

    卻發現周遭人漸漸離開她,空氣迅速冷卻下來。

    雲棲抬頭,就看到那位備受矚目的公子,直勾勾地看著自己這裡。

    魏司承喉結微微滾動,面無表情地走了過來。

    第068章

    他從燈火闌珊中走來, 來到雲棲面前。

    他有著刀削般的俊美輪廓,眸色很深,仿佛潑了墨, 眉宇間自帶一種高不可攀的優雅,每一步踏來,都仿佛踩在人的心尖上。

    雲棲並沒有第一次看到他時的緊張,只愣神了一會功夫, 就立刻請安。

    魏司承興匆匆過來,意圖說些什麼,可還沒開口, 就見雲棲已經屈膝行福禮,等待自己喊起。

    似乎他不喊,她就能一直這樣下去, 不易察覺的疏離感, 油然而生。

    京城中任何一個閨秀, 見到他這位正當寵的皇子,哪個不是含羞帶怯、翹首以盼,想著各種法子試圖引起他的注意。但他感覺的出來, 她絕對不會是那其中之一。

    波瀾起伏的心境被一點點凍住,只能喊起, 原來要出口的話也盡數吞沒。

    倒是雲棲身後的佩雯, 遠遠沒有華年那樣穩重,一聽這是那位風頭正勁的王爺,頭暈目眩地行禮,渾然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樣子, 磕磕巴巴地才把一個簡單的禮行好。

    魏司承並未在意他人,邀請道:「李姑娘怎的在此處, 可要送你一程?」

    「行至路過,就不打擾王爺了。」雲棲冷冷淡淡地行禮道謝,她可不想當這妨礙人好事的絆腳石。有這樣的絕色佳人相伴,怎可能需要其餘人陪同。雲棲可不是把客套當做理所當然的人。

    她在他面前,就像一塊頑固不化的堅冰,牢不可破。

    魏司承抿嘴不言,瞧著氣勢更足了。

    秦水嫣難得見九爺這般,九爺可從沒在哪個女子面前這般進退兩難,看他那冷冰冰的樣子,可要把姑娘家嚇跑了。

    紗帕掩去嘴邊笑意,對著雲棲難過道:「李姑娘可是嫌我身份?」

    「此話怎講?你傳唱了許多詩詞歌賦,本身也是才華橫溢,我亦聽過你的《平鴣調》,仰慕已久。」雲棲只是面上客氣,不料秦水嫣似當了真。

    「既然如此,不知我是否有幸與李姑娘共乘?望姑娘莫要推辭。」

    雲棲想到上輩子秦水嫣被肅王賞賜給屬下們玩弄,後來又被攻破城門的胡人肆意糟蹋,拼了最後一絲力量殺死胡人將領後,被憤怒的胡人分了屍,烹食之。但就是這樣一個弱質芊芊的女子為慶國爭取了守城關鍵時間。

    雖然後面端王為她報了仇,可這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也永遠香消玉殞了。在端王登基後,民間對她的評語依舊是鄙視居多,僅僅因為她拋頭露面與被人糟蹋過,又是青樓出生。

    後來,新帝讓慶朝有名的文人對這些做出巨大犧牲的人,進行人物撰寫,這其中不乏一些褒貶參半的人,當時受到不少文武大臣的聯名反對,揚言有辱斯文,新帝依舊堅持到底,為當時許多草莽英雄以及弱智女流正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