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頁
2023-08-31 18:08:47 作者: 我知魚之樂
這並非那種怪蟲呈現出來的顏色,而是一種特殊的紫紅色,並且表面透出一抹並不光滑的光澤。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吳良的眉頭不由蹙得更緊。
瓬人軍眾人臉上的疑色更是越發深重,他們雖然不清楚吳良看到了什麼,但從吳良的表情中依舊可以看出此事必定非同小可!
……
在眾人的強勢圍觀之下,吳良利用小刷子與銅匕首小心翼翼的剝開了一小塊尖角外層包裹的那層銅鏽。
裡面的紫紅色物質終於呈現在了眼前。
那當然不是怪蟲,吳良稍微辨認了一下便立刻認出了眼前的事物,隨即面露震驚之色:「單質銅?!」
「公子,何為單質銅?」
于吉不知何時,已經壯著膽子湊到了吳良身後,聽到這個名詞之後忍不住插嘴問道。
「?」
瓬人軍眾人自然也聽不到這個名詞,見于吉已經問出了這個問題,於是立刻豎起耳朵等帶著吳良的解釋。
吳良片刻之後才回過神來,卻並未收起臉上的震驚之色,只是儘量通俗的向眾人解釋道:「就是純度極高的銅,裡面幾乎不含任何雜質,也不像青銅一般混入其他的金屬增加硬度,這樣的銅通常呈紫紅色,並且擁有極好的延展性,因此我方才輕輕扭動便能將其掰彎。」
自然界中便有天然形成的「自然銅」。
這種銅的主要成分便是單質銅,同樣具有吳良所說的那些特質,不過「自然銅」中必不可少的會混入一些雜質,甚至包含少量的鐵、銀或是金等元素,再加上氧化的原因,通常不會呈現如此純粹的紫紅色。
當然,並不是說這個時代便沒有純度極高的單質銅。
事實上天朝的煉銅技術早在夏商時期便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可以火煉法便可提煉出這樣的單質銅,只是為了實現實用性,才在其中混入鉛、錫等金屬製成質地堅硬穩固的合金,用來製造兵器或日常使用的銅器。
而再到現在的漢朝,雖然銅在多個的領域已經被逐漸被更加實用的鐵取代,但銅依舊是不可或缺的金屬,乃是鑄造錢幣、禮器、器皿等物的主要材料。
只是鑄造這些銅器同樣不會直接使用單質銅,還是要在使用火煉法提煉出單質銅之後再混入其他的金屬將其製成質地堅硬的青銅合金。
所以,瓬人軍眾人肯定聽得懂吳良的解釋。
而吳良此刻震驚的原因則是,種種跡象表明這地方應該是一處上古時期的遺蹟,而且極有可能與九黎國有關。
雖然歷史記載中提到九黎國早在這時便掌握了銅的使用方法,並且說他們據此製造出了遠超於黃帝、炎帝部落的金屬兵器,在戰爭中占據著極大的裝備優勢,但九黎國當時的技術真有能力提煉出如此純度的單質銅麼?
吳良對此表示懷疑。
因為至少後世考古界在查閱許多相關的歷史文獻之後得出的結論是:當初九黎國雖然掌握了銅的使用方法,並製造出了最早的金屬兵器,但他們的銅主要是來一些來自富銅地區天然形成的「自然銅」,而並非自己使用提煉技術從銅礦中提取出來的銅。
另外一些相關的史實也可以左證。
比如當黃帝擊敗蚩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銅器也並未得到普及,試想倘若九黎國果真掌握了煉銅的工藝,這可是戰略級別的技術,黃帝又怎會不將其牢牢抓在手中呢?
除非黃帝還有別的心思,比如徹底壟斷從九黎國得來的煉銅技術,只用這種技術來武裝自己的軍隊,從而對治下的各個部族形成壓制性的優勢,進一步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更加穩固。
但這種說法也不太說得通。
因為天朝最早的相關青銅器的記載只到堯舜時期,而後世發現的青銅文物也都在這之後,就算黃帝若是掌握了這項技術,哪怕實施了技術壟斷的策略,他與自己的嫡系部族總歸也是會留下一些銅器的吧?
而事實則是,那個時期發現的文物還全都是陶器與骨器……
至少在吳良穿越之前,後世考古界通過目前已知的發現普遍認為,大禹建立的夏王朝才是青銅冶煉技術的萌生期,而在那之前就算有利用銅的記載,也都是天然形成的自然銅。
不過說起大禹和夏王朝來……
「宓兒,相傳禹帝將天下劃為九州,命各州獻上青銅鑄造九鼎,據你所知這件事是否真實發生過?」
吳良回頭看向甄宓這個親歷者問道。
「鑄造九鼎的啟兒,與文命並無關係。」
甄宓低垂著眼眸,神色澹然的道。
她口中的啟兒自然是夏啟,也就是塗山女嬌與大禹的兒子,如果不算大禹退位之後出現的奪位之爭與公天下向家天下轉變的經過,他便可以算是第二任夏王。
「那麼你可說得清楚當時的煉銅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吳良接著又問。
「說起這個嘛……」
甄宓回憶著說道,「這方面的技術妾身不是太懂,不過那時銅的產量還十分低下,因此比如今的黃金還要珍貴,另外據妾身所知,當年啟兒鑄造九鼎所用的銅,乃是合九州貢獻之銅才好不容易拼湊出來的,最後就只鑄出了那麼一個大鼎而已。」
「一個大鼎?不是九個鼎麼?」
吳良面露疑色,但率先發出這個疑問的人卻是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