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頁
2023-08-31 18:08:47 作者: 我知魚之樂
所以這種分量的兵器,還真就不是給人用的,起碼不是給一般人用的。
「典韋兄弟,勞煩你將另外幾件兵器也撈上來。」
將「殳」丟在地上,吳良又很不甘心的看向凹坑中已經被帶出淤泥的方錘與大斧,它們也在凹坑的邊緣,典韋伸手去撈應該不難。
「諾!」
典韋應了一聲,立刻照辦。
不多時。
一柄方錘與兩柄大斧也已經擺在了吳良面前。
吳良走上前去拎了拎,果然同樣十分沉重,甚至感覺上比剛才那柄「殳」還要重了一些,教人無語。
「這下面應該還有不少相似的兵器。」
吳良自言自語的道,方才典韋抽出那柄「殳」的時候,非但將方錘與大斧帶了出來,下面還同時傳來了一些鬆散的金屬碰撞聲,可見數量一定不少。
由此判斷,這個凹坑極有可能是一個用來放置兵器的武器庫。
只是武器庫中存放的都是這種分量的兵器,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畢竟天底下似典韋這樣的力士終歸是極少數,而專為這種極品武將打造的兵器,通常都會好生保管,沒有理由像普通兵士們使用的常規兵器一樣批量存放。
除非。
這就是普通兵士使用的常規兵器……
但如果這種分量的兵器都只是算是常規兵器的話,這未免也太誇張了些,直接超越了吳良所理解的人類範疇,除非這個人種或是這支軍隊都是堪堪能與典韋比肩的力士,這樣的人種或是軍隊,戰鬥力未免也太恐怖了些。
戈基人……
吳良隨即將這種兵器與之前的推測聯繫了起來。
「身材矮小卻十分健壯」乃是《羌戈大戰》中所描述的戈基人的重要特徵之一。
帶這個想法,吳良再去分析這幾件兵器。
最長的便是「殳」,在吳良的印象中,「殳」都是類似於長槍或是長矛一般的長兵器。
而面前的「殳」卻只有四尺來長,這樣的長度對於正常的成年男子而言確實略微有些尷尬,算不上長兵器,也算不上短兵器。
吳良的個頭不算是特別高的,但也絕對不低,而這柄「殳」豎立起來,只是剛剛到了他腰部的位置,這樣的高度使得他不太方便像長矛或是長槍一般握著殳柄杵在身旁,使用起來也不是十分順手。
而那方錘則只有三尺來長,大斧更是只有兩尺來長。
這兩種兵器對於成年男子而言,顯然得歸入短兵器的範疇,大斧的長度還好說一些,但那方錘依舊會給人一種不長不短的感覺,這樣的重錘感覺上根本用不著那麼長的手柄,使用起來很順手。
但如果吳良蹲下身子。
假設自己只有四五尺高,如此再去對比這些兵器的長度,感覺就順手了許多……
所以。
這會不會是史詩中的「戈基人」為自己量身定製的兵器呢?
他們「身材矮小卻十分健壯」,成年男子的力量甚至堪比典韋這樣的名將,使用如此沉重的兵器依舊得心應手?
另外。
《羌戈大戰》中羌人在與「戈基人」的戰爭中屢戰屢敗,節節敗退,最後在天神的幫助下才終於獲勝,會不會也是因此?
畢竟羌人與漢人的身體素質基本上是在一個水平線上。
若是與全民大力士的戈基人發生戰爭,那就好比一隊普通兵士與一隊典韋正面硬剛,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一定會是一面倒的局面。
只是。
這樣的種族真實存在麼?
吳良凝神思索,聯想到了一個中西方考古文獻中都出現過的一個同樣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種族——矮人族。
西方關於矮人族的記載,源自於北歐神話。
在北歐神話中,矮人族身材矮小,樣貌粗獷,強壯勇猛,尤其擅長開採礦石,從生到死都巨住在山洞之中,以山羊作為自己的坐騎。
後世的許多奇幻類型的文學與遊戲中的矮人,便取材自北歐神話,並非完全是無中生有。
而在天朝古代的文獻中,也曾出現過「矮人國」的記載。
原文是:「國人男女長止尺,於五歲生子,八歲而老。常為鸛鷂所食,其人穴居以避。每侯夏三月出,壞其卵。雲以羊為騎。」
這裡面有關矮人族的記載便與北歐神話略微有了一些出入,不過有一項卻是發生了神奇的重合,那就是同樣「以羊為騎」。
除此之外。
後世還曾發現過一些疑似「矮人族」的遺骸化石。
一處是德國發現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遺骸比較矮小,但骨骼粗壯,有些西方學者認為「尼安德特人」可能就是北歐神話中矮人的原型。
另外一處則是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弗洛里斯人」,「弗洛里斯人」身高僅有1米左右,乃是一種雜食性智人,與「矮人族」的相關記載也差不多。
不過他們與《羌戈大戰》中記載的「戈基人」依舊有些不同之處。
那就是尾巴。
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歷史記載,乃至後世發現的疑似「矮人族」的遺骸化石中,都沒有提到與「尾巴」相關的信息。
因此傳說中的「戈基人」與「矮人族」是否有關,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不過後世較為主流的人類考古結論表明,人類亦是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演變成了後世的現代人類,其中分別經歷了:古猿階段、能人階段、直立人階段、智人階段與晚期現代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