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2023-09-23 23:52:38 作者: 春溪笛曉
宋星辰莞爾:「嗯。」
郝小嵐說:「我明白了,我不會再拿這事問寧寧,」她牽緊宋星辰的手,「說不定將來寧寧會自己帶著他喜歡的人來見我們。」到那時他們肯定已經足夠強大,不需要再在意別人的目光。
宋星辰沒有多說,邊與郝小嵐往前走聽郝小嵐安排明天的行程,時不時應和一句。
另一邊,送走了宋星辰和郝小嵐,袁寧和章修嚴窩在一起看書,不知不覺袁寧就有些犯困,挨在章修嚴懷裡睡著了。章修嚴讓袁寧睡得熟一些,才把袁寧抱回床上,親了親袁寧光潔的額頭。
郝小嵐「告狀」的那些話浮現在腦海里,讓章修嚴不由伸手扣住袁寧柔軟的手掌,眼底露出淺淺的笑意。袁寧去了哪裡、袁寧做了什麼,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可清楚歸清楚,從別人嘴巴里說出來完全不一樣。郝小嵐他們是袁寧最好的朋友,他們都那樣抱怨了,袁寧的「重色輕友」自然是真的。
想必在他身邊的人眼裡他也和袁寧差不多,每到假期就迫不及待地回到袁寧的身邊----即使兩個人什麼都不做、就那麼膩在一起一整天也不會覺得厭煩。章修嚴又親了親袁寧的臉頰,與袁寧相擁而眠。
章修嚴在一片混沌之中進入夢鄉,星星點點的光亮出現在眼前,他如往常一般循著光亮往前走去,遠遠瞧見了遠處的宅邸。他正要走向宅邸那邊,卻見人參寶寶跑了過來,抓著他的褲子咿咿呀呀地說著什麼。章修嚴聽不懂它們的話,伸手讓它們手腳並用地攀上自己手掌、手臂、肩膀----甚至腦袋,帶著它們走向宅子那邊。
這兩年來他們仔細打理過宅院,置換、修補了一些舊家具,宅子雖然依然是從前的格局,內里卻已經完全變了樣。院子之中除了原來的老柳樹之外長出了不少應時的花糙,並不是袁寧特意栽種的,倒像是從前埋在地下的種子長了根發了芽,又吐出了一朵朵新花。袁寧一向不怎麼取用靈泉這邊的東西,只覺得這花長得好,直誇人參寶寶們照料得用心。
袁寧在研究院子裡的花木,神色有些凝重,聽到門邊的動靜,看向推門進來的章修嚴和人參寶寶們,擰著眉頭說:「它們好像生病了。」
人參寶寶們麻溜地從章修嚴身上跳了下去,圍著袁寧七嘴八舌地說起最近的變化:「天氣轉涼了,都生病了!」
天氣轉涼了?袁寧眉頭直跳,看向亭中的老柳樹,發現老柳樹的柳葉微微發黃。一陣風吹來,已經快離開柳枝的枝條隨風脫落,在空中打了個旋,飄落在院中的池子裡。他眉頭沒鬆開,攤開手讓人參寶寶蹦上自己掌心說起靈泉這邊的情況。
靈泉這邊的氣候確實變了,有些適合春夏栽種的植物漸漸變得沒精打采,果實倒是結得比平時更好,遠遠看去對岸的大樹上碩果纍纍,顏色鮮艷漂亮,光是看上去就感覺到那薄薄的果皮下裹滿了慡口的果肉與甘甜的汁液。只是它們的葉子也落了不少,枝頭看起來光了大半。
袁寧說:「這邊的時間好像過得比外面慢,這是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他想了想,有些擔憂起來,「到了秋天天氣開始變冷,既然春天和夏天那麼長,秋天和冬天應該也不短,我們該為冬天做準備了。」?
人參寶寶們不是很理解,爬到袁寧身上蹦蹦跳跳地重複:「秋天!冬天!」它們很疑惑,「秋天是什麼?冬天是什麼?」
人參寶寶們在栽培植物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能力,但到底是在靈泉這邊出生的,一睜開眼就是溫暖宜人的環境,從來沒有經歷過凜冽的秋冬。
袁寧說:「以前都說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就是說春天氣候好,溫暖又濕潤,比較適合下種;夏天陽光好,雨水豐沛,植物生長得快;經過春夏的生長,乾燥涼慡的秋天就迎來了一年裡最大的豐收時節;冬天天氣太冷,不適合耕種,好好清整土地,為來年的栽種恢復地力。這邊剛剛過去的就是夏天,植物生長力很強,長得很快,到了秋天天氣轉冷,一些植物就會開始落葉,以便減少耗損、度過寒冷的冬天。」他想了想,「這邊的夏天沒出現太可怕的暴風雨和極端氣候,秋天應該也不會有冰雹之類的出現,就是不知道冬天會不會下雪和結冰。」
袁寧說得很慢,人參寶寶們聽得認真,理解了其中大半意思。它們都擔憂起來:「冬天是不是就不能種東西了?」快快活活地在靈泉這邊生活了這麼久,每天都能種植到不同的、可愛的植物,人參寶寶們可開心了。現在雖然知道樹木們沒有生病,它們還是有點擔心!
袁寧說:「不是,我們可以搭幾個溫室,到時你們可以在溫室里種東西。」袁寧考慮了一下,「我這幾年會好好找找材料和摸索經驗,在冬天到來前肯定給你們建幾個最好的溫室。」
人參寶寶們高興地說:「溫室!溫室!」
第224章 種子
雲山牧場那邊本就有溫室, 不過雲山牧場氣候好, 冬天也不會太冷, 攢下的經驗不太適合極寒環境。昌滄這邊冬天比較漫長,眼看已經入秋了, 牧場也開始冬儲工作了,袁寧拜託羅元良幫忙了解一下昌滄那邊的溫室情況,自己也選修了門有關的課程。
袁寧下了課就跟教授往農研所跑, 搬出溫室大棚的資料埋頭苦讀。他早就是農研所的常客,也沒人管他,由著他自由出入資料室, 把往年積攢下來的經驗都翻了個遍。
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這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了, 群眾消費力大大增強, 以前不會考慮的東西現在漸漸進入許多人的視野。比如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蔬果, 這在以前是極少數人才能有的奢侈,現在不一樣了, 大家都有了這個念想。
有這樣的市場, 自然就有人去生產。第一批建設溫室大棚的人賺得盆滿缽滿,旁邊的人一看, 眼熱了, 一窩蜂湧上去。上頭也支持, 你肯建,有政策,有撥款, 大大地鼓勵。畢竟這樣一來群眾收入上去了,群眾消費能力也上去了,區域的經濟自然也上去了。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支持?
不少地方甚至由村里鎮裡統一建造溫室大棚供當地人租種,要技術給技術,要種苗給種苗,要渠道給渠道。
在這種上下一心的氛圍之下,溫室大棚漸漸成了南方北方都隨處可見的新景觀。可惜好景不長,不少地方的溫室大棚都沒撐多久,一方面是種植者缺乏科學的種植理念,一方面則是一窩蜂種植某種作物的情況非常多、出現增產反而減收的窘況。
而堅持下來的大棚種植戶,也因為人和土地患上的「大棚病」而一籌莫展。所謂的「大棚病」,就是大棚種植條件好,可以常年不斷持續種植,地力消耗過度,造成種種「地病」,種植變得困難起來;種植者因為常年呆在溫室大棚里勞作,身體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職業病」。
出了這麼多的問題,極大地打消了群眾經營溫室大棚的積極性。就算有人堅守陣地,也開始加大施肥、噴藥力度,以掙脫地力消耗、病害加劇的困境。
見袁寧放下資料思考起來,農研所的人嘆了口氣:「小袁,這問題還真不小啊。去年我們打開了外銷渠道,爭取到了不少出口份額,可惜到檢測環節就被刷了下來,因為各項數值嚴重超標。這還是信心百倍送上來準備出口的,剩下的那些呢?我們有心管,但下面不配合,我們管不了。我們這部門沒權沒錢,就在有需要的時候拉我們出來走個過場,別的時候我們說的話誰會聽?這些是大家要吃進嘴巴里的東西啊!」
袁寧沉默下來。
出口這方面農研所能把那些產品刷下去,原因很簡單:就算農研所這邊過了關,到國外還是一樣會被打回來。
國內市場混亂,很難對這些情況一一把關,管理上面的缺口非常大。如果種植戶傾舉家之力種植一年,種出來的東西全部有問題,誰願意站出來當「壞人」?一個也許還有人願意,那一整批呢?沒人願意!一來遭人恨,二來毀實績。
這不僅是大棚果蔬的問題!
即使是章修嚴,在懷慶那邊也傾向於「取代」而不是「取締」,殺雞儆猴之後給了其他人更好的出路。
想到章修嚴,袁寧心情又輕鬆起來。他微微地笑了笑,合起手裡的資料,明亮的眼睛有著難言的堅定:「總會有辦法理清的。」他的手擱在資料上,敲了敲上面的標題,「孫哥你們一直沒放棄過不是嗎?」
即使知道自己可能無力改變,農研所這邊還是堅持收集各方資料,並試圖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農研所最新研發的高效滴灌系統就在試驗之中,如果有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技術,下面又做好推廣工作,種植戶不可能不採用。
農研所的人對望一眼,點了點頭。他們都是搞技術的,比起和人打交道,他們更喜歡在土地裡面搗騰。大概就是因為他們農研所上下都是這樣的人,說話才越來越不管用。等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他們才發現什麼叫「人言輕微」!
他們頭兒這麼喜歡袁寧,由著袁寧出入農研所,還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就是想把袁寧給拉過來。別看袁寧年紀小,說話的分量可不輕。不看袁寧的出身,光是袁寧上下活動的能力就可以讓他們體會到什麼叫「望塵莫及」!
翻查完農研所的資料,袁寧回了學校。新生入學後學校仿佛注入了新血液,比以前熱鬧了許多。
接下來就是學生會招新,袁寧又被委以重任。沒辦法,就算袁寧再怎麼偷懶,他也是韓闖和黎雁秋的「嫡系」,前兩年不少活動都是他一手促成的。袁寧樂於在這時候忙一點,畢竟這代表他可以挑一批新人,以後偷懶會更方便!
袁寧和宋星辰他們一塊選人,很快選出了不少新成員。
期間於朗然也在挑人。
宋星辰、郝小嵐與於朗然起過衝突,見面難免有些尷尬,平時都會有意識地避開。袁寧倒是沒那麼多顧忌,該和於朗然打交道的時候還是照常與於朗然交流,甚至還和於朗然搶了個人,是個很不錯的宣傳人才,本來已經被於朗然相中,也馬上要鬆口答應於朗然了,結果見到袁寧後就一秒倒戈。
但凡有心涉足宣傳這一塊的,很少有人不知道袁寧。為了響應張會長當初的「書法走近千萬家」活動,袁寧這些年接了不少大企業的宣傳設計工作,從品牌標記到廣告策劃都應有盡有。袁寧的設計兼顧著藝術與市場,在牢牢抓住產品、企業精髓的同時又有著令人著迷的美感,每個方案拿出來都可以作為典例授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