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2023-09-23 23:53:56 作者: 夏憶
一直到幾年前,我愛人破解了一段關鍵的竹簡,她認為那個時期之所以會燒制花紋如此複雜的珠子,是拜他們對一種叫作靈蛇的蛇類的崇拜。那些珠子上的眼睛並不是過去我們認為的蜻蜓眼,而是靈蛇的蛇眼,而傳說中的隨侯珠,就是產自這種神秘的靈蛇腹中。」
第一百八十三章 靈珠來歷
這一切還要從1978年2月底開始說起,那時剛過完馬年的春節,還是新年的農曆正月。在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座小山包上,我軍空軍某部要在這裡修建一座雷達修理所。隨著「轟轟」幾聲炸藥起爆的聲音,山體被掀開了一道巨大的裂口,露出了下方一片褐色的土壤。
時任所長對考古頗有愛好,他認出這種土壤就是傳說中的五花夯土,所以懷疑這座山包下方埋著一座古墓,於是就立刻停止了項目並上報上級文管單位。同年3月,聯合勘探小組成立,彼時的張玉成教授恰好是其中的一員。
他們在古墓的四周發現了大量的盜洞,本以為這又是一座空墓,但是沒想到在將近十米的地下居然還有一層由47塊巨型石板平鋪而成的防盜層,用吊機掀開這些石板後下面又是一層加固用的青膏泥,而青膏泥的下方則是總重達12萬斤的木炭。
正是這些層層的防盜措施,讓這座大墓得以在歷史的一次次盜掘中得以倖存。而後來這裡的發現更是讓世界驚嘆,尤其是那一套迄今為止發現最完整的青銅編鐘,總計65件,讓它一躍成為當世國之重寶。
根據青銅器上的銘文所載,人們得知這座墓的主人是一位曾國的國君,他為姬姓,氏曾名乙,所以這座墓又被稱為曾侯乙墓,是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過去在史學界上,一直有曾國和隨國之爭,很多史學家認為它們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而曾侯乙墓的竹簡銘文為這爭論畫上了圓滿的記號。銘文清晰記載了曾國就是隨國,隨國就是曾國,而曾國國君更是大名鼎鼎的南公適的後人。
這位南宮适是誰?在《封神演義》里他是西周滅殷商的功臣之一,被稱為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大臣之一,所以賜他姓「姬」。文王死後,他又輔佐武王伐紂,立下不世之功,周武王為表彰他的功勳,將他封為隨國國君,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湖北隨州一帶,而隨州也是因此而得名。
而南宮适本姓就是「隨」,相傳女媧造人時,其中有一人便取了「隨」作為姓氏,所以隨國國君也以女媧後人自稱。女媧的形象是蛇身人面,而據說在古隨國的地界上就有一種靈蛇,被認為是女媧的象徵,此蛇產一種珠子,能讓人永葆青春,只有隨國國君才能夠享用,因此也被稱為是「隨侯珠」。
陳阿姨拿出了幾張照片放在桌上道:「你們看,這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珠子,它們又被稱為戰國蜻蜓眼。」
只見這些珠子約莫一厘米多點,周身有六層同心圓,每個同心圓的正中位置又有一個褐色的圓點,看上去像極了蜻蜓的眼睛。
「其實它們是玻璃的。」陳阿姨繼續道:「只是那個時候的玻璃異常珍貴,只有王公貴族才能用得起,當時這些珠子出土時,很多人認為它就是隨侯珠,但後來在其它一些戰國時期的古墓里也有這種珠子的出土。秦始皇是何等人物,怎麼會把相對數量如此多的玻璃珠當做是人間至寶,所以當時我就懷疑這些珠子並非是隨侯珠,而僅僅是一種貴族的裝飾品。
而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數量是在太多了,那些竹簡更是到十年前才陸續全部整理出來。我從學校退休後閒來無事,就專心研究那些竹簡上的古文字,其中有一段就記載了這種蜻蜓眼的來歷,它其實是一種仿製的「隨侯珠」,上面的眼睛圖案源自隨國人對靈蛇的崇拜,其實是一種蛇眼。
而真正的隨侯珠,據說是靈蛇所產,靈蛇大概每200到300年才會結出靈珠一枚,需歷經幾代人的悉心餵養。
根據竹簡信息的記載在隨國的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三枚,其中一枚在先祖南宮适的墓里,那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第二枚出現在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伐隨搶奪而去,正是這枚隨侯珠隨後又轉輾流到了秦始皇的手裡;而第三枚則出現在公元前500年,也就是曾侯乙的爺爺,曾候胥的手中。
曾候胥認為正是隨侯珠才導致了隨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侵略,為了避免後世再因此物而遭受戰亂之禍,所以下令將靈蛇全部圈入自己的墓中,後世子孫,只能以玻璃珠子作為代替。」
聽完這些,查文斌沉默了,2500年以前的事情,早已是滄海桑田,要找這麼一顆珠子談何容易。
風起雲道:「陳阿姨,這些竹簡上所說的信息可靠嘛?」
陳阿姨道:「曾侯乙怎麼說也是一封國的國君,這些說法不排除有誇大的可能,但終究算得上是第一手的資料,可信度還是有的。」
查文斌垂著頭道:「歷史上關於隨國的記載少之又少,就算是真的,又該從哪裡入手呢……」
陳阿姨拍了拍九兒的小手道:「這個就要問你張叔叔了,他可是國內隨國歷史的專家,自從曾侯乙墓被發現後,他就一直在研究古隨國的歷史。」
「咳咳……」那老頭趕緊咳嗽了兩聲,陳阿姨白了他一眼道:「九兒又不是外人,這老頭子真的是一根筋,他其實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找到曾候胥的墓葬,明天出國其實就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