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2023-09-23 23:43:40 作者: 葡萄
    當郭珍嬡考上985之後,陳愛萍說的永遠是:「幸虧媽媽拼命努力,把你給托上去了。」

    上了大學之後,陳愛萍依然管郭珍嬡所有的小事,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動輒表示出失望和不滿,而這時候,郭珍嬡終於開始反彈了。

    她開始厭煩媽媽管她的任何事情,什麼都不肯跟媽媽說……

    在李如洗看來,陳愛萍自然有不對的地方,除了中國父母難以抑制的控制欲(這對於精細育兒的父母來說,實在太難避免了,李如洗自己也覺得很難做好。),她的言行也傷害了女兒而不自知。

    郭珍嬡自然也有矯枉過正的毛病。

    這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很常見的。

    因為媽媽嘮叨,恨不得捂住耳朵。

    因為爸爸某一處讓自己失望,恨不得沒這個爸爸。

    ……

    而成熟的一個最初標誌,就是和父母和解。

    尤其是當父母沒有太大問題的時候。

    能夠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諒解他們。

    其次的成熟標誌,才是和自己和解。

    郭珍嬡其實不是沒有作出努力,她在爸爸得了絕症時,雖然她和媽媽關係不融洽,但是顯然,她是考慮了以後要照顧孤獨的媽媽,所以才選擇了離家近的城市的那份工作。

    但這是責任感驅使下的一次努力,而不是真正的諒解,所以當她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整整三年,而發現自己也沒怎麼能夠照顧媽媽時,她選擇了終結這次努力。

    結果,陳愛萍既不滿女兒的倉促莽撞,也不認同她的所謂夢想,甚至在內心深處,她覺得女兒背叛了她。

    郭珍嬡本來就有著內疚感,又被陳愛萍這樣指責,自然會想要迴避……再加上去到一個殘酷的大城市之後種種的困難和竭力適應,艱難地努力……她也顧不上安慰媽媽的情緒。

    當媽媽問到她的薪水之類的敏感話題時,她會覺得媽媽是要剝開她的傷疤。

    因為努力不怎麼成功,使得她覺得更無顏去面對母親。

    母親又經常說什麼「一手好牌,被你打得稀爛」之類,非常傷害她自尊心的話……

    其實,要解決這對母女之間的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郭珍嬡獲得成功,過上被母親認同和尊重的生活。

    可這並不容易。

    這個社會上,成功的永遠是少數人。

    有的人會永遠在破繭那關被卡住,無法成蝶。

    這是沒辦法的事。

    何況李如洗現在是陳愛萍,不是郭珍嬡。

    那麼,她只能以陳愛萍的方式去努力。

    陳愛萍的努力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讓女兒重新相信她,相信她是一個不管女兒成功與否,都愛女兒的媽媽。

    是一個在女兒失敗和狼狽時,不是失望和責罵,而是敞開懷抱的媽媽。

    可問題就在於,當媽媽的也不是聖人,看到孩子失敗,免不了會有失望的感覺。

    陳愛萍也不是不愛女兒。

    她在女兒受傷時肯定會張開懷抱的,可她張開懷抱時,也會念叨著「早告訴你不對了吧,你就該按我說的做」……

    李如洗不但要讓她改掉這個毛病,去認真了解女兒,尊重她的想法和努力,而且還要讓她女兒知道她已經改了,讓她女兒去真心地理解她,體貼她……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

    李如洗從日本回來之後,沒跟郭珍嬡聯繫,只是發了個已經回家的朋友圈。

    郭珍嬡倒是主動留言,說:「媽媽回家了?好好休息。」

    李如洗回覆說:「給你帶了禮物,明天寄給你。」

    李如洗確實給郭珍嬡買了不少東西,主要是化妝品和一些常用藥品,神仙水啊,紅腰子啊,自然一個都不能少,還有各式網紅的面膜一堆,其實李如洗不太喜歡在日本買,日本本土買這些化妝品也沒多便宜,有的還更貴,雖然號稱成分版本不同……所以,她都是最後候機的時候在機場免稅店買的,完全沒有浪費時間去商場和藥妝店又是排隊又是限購又是缺貨又是退稅地折騰。

    李如洗只是為了給郭珍嬡帶點罷了。

    小姑娘都喜歡這些高價化妝品,郭珍嬡平時的經濟狀況又不捨得買……

    當然,她沒打算繼續用金錢攻勢來解決母女矛盾,畢竟她們之間的問題,還不在錢上面。

    暫時,她打算繼續保持發僅二人可見的朋友圈這個習慣,她覺得對於增進彼此的理解很有效。

    第226章 朋友圈隨筆小集

    「回到家裡,又恢復了空蕩蕩的狀態,這個房子裡只有我一個人,一不小心自言自語一句,就會聽到回音……這種感覺真可怕。我有時候會特別懷念以前那套房子,七十多平米,是嬡嬡爺爺分到的老公房,我們結婚時給了我們住,很老的社區,鄰居大都是認識的,爺爺單位里的同事,嬡嬡爸爸說,很多都是他叫著叔叔阿姨長大的,也有和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從小和嬡嬡爸爸一起玩的同事的子女……但現在大部分人都把這老房子賣了,另外買了,就算我回去,也找不到什麼認識的人了。

    記得嬡嬡剛出生的時候,爺爺半身不遂已經兩年了,奶奶要照顧爺爺,就只好嬡嬡爸爸和我一起照顧女兒,我們倆一點經驗都沒有,抱著孩子發愁,是隔壁的阿姨過來幫忙,教我們好多育兒知識。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