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2023-08-31 17:27:39 作者: 中華田園牛
    可是一想到要跟人分享自己的心愛之人,李貞又忍不住哭起來。

    「哭什麼,哭了就不漂亮了~」

    劉晉溫聲細語的說道,幫她輕輕的擦掉眼淚,心裏面也是很愧疚。

    「嗯~」

    李貞停止了哭泣,輕輕趴在劉晉的懷抱裡面,享受著這屬於兩個人的美好時刻。

    ……

    事實上正如劉晉所預料的一般,不僅僅徐婉兒也知道了劉晉喜歡李貞的事情,而且私底下兩個人已經還互相通了氣。

    等劉晉來到定國公府做客在湖心島和徐婉兒相會的時候,徐婉兒也是和劉晉說起了李貞的事情,這讓劉晉又是忍不住一陣的尷尬。

    「也好,反正遲早都是要攤牌的,現在攤牌了也好。」

    同樣再次溫聲細語的安慰了徐婉兒一遍,劉晉頓時也是忍不住再次感嘆一下萬惡的舊社會似乎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喜歡一個娶一個就不算渣男。

    而且在這個時代,大家習慣了三妻四妾,也都能夠接受。

    第326章 時代的牛人

    「嘭~嘭~」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弘治十二年來了,弘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99年,這一年歷史上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乙未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才子唐伯虎因為陷入了科舉鬻題案,他迎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廣東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狀元倫文敘在這一年狀元及第,笑傲群才;還有後世被譽為大明第一思想家、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陽明也是終於考上了進士。

    「終於有會見一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了。」

    聽著新年的鞭炮聲,劉晉的腦海中回憶起弘治十二年發生的事情,腦海中對於唐伯虎也是充滿了諸多的期待。

    來自後世的劉晉,唐伯虎這個名字實在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因為周星星同學的一部,唐伯虎的大名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甚至於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家都知道唐伯虎、知道寧王,但未必知道這個時候的皇帝老子是誰,由此可見唐伯虎名字是何等的響亮。

    劉晉甚至於在思索著,見到唐伯虎之後要不要找他要副畫,說不定留到後世還能夠賣不少錢。

    當然歷史上的唐伯虎遠沒有星爺電影裡面那樣瀟灑,事實上恰恰相反,歷史上的唐伯虎落魄的很,到了後半生更是靠賣字畫為生,混跡於青樓楚館之中。

    唐伯虎有才是真的有才,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才子自然不是蓋的,去年弘治十一年,應天府鄉試,唐伯虎就是第一名。

    但是唐伯虎這個人比較輕浮,特別是鄉試考了第一,那了應天府的解元之後,那更是放浪形骸。

    得了個解元,他就寫詩詞放言要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意思是一個小小的進士算什麼,他要挑戰古代讀書人的至高榮耀——連中三元。

    事實上唐伯虎栽跟頭也是栽在了他的輕狂上面,弘治十二年乙未年的會試剛剛結束,他就到處吹牛說,這次的會試的第一名會元肯定是他的。

    結果說著無意,聽著有心,恰巧又因為他和自己的老鄉徐經一起去拜訪了當朝的老鄉程敏政,而程敏政又是弘治十二年會試的主考官之一。

    戶部給事中華昹一紙彈劾直接將唐伯虎給打入了深淵,儘管事後查無證據,但是唐伯虎也被弘治皇帝貶為小吏,不得為官。

    被貶為小吏,不能當官,這對於心高氣傲的唐伯虎來說還不如殺了他,所以他堅決不去就職,回到自己的老家之後,又夫妻失和,休了妻,再加上家道中落,失志遠遊又得了一場大病,醫治了很久才醫好,最後也就到了賣字畫為生,縱情於酒色。

    可以說唐伯虎在人生的關鍵點上接連走錯了好幾步,第一不該得意忘形,考個鄉試第一就牛逼哄哄的,目中無人,事實上弘治十二年的會試他的名次並不高,第一名是廣東的倫文敘,倫文敘接下來在殿試當中還得了第一,成了弘治十二年的狀元。

    當然這都不算什麼,自古有點才情的才子基本上都比較自傲,他不該交徐經這個朋友,徐經和他唐伯虎相比那是差了不知道多遠。

    他可能是真的沒有什麼真才實學,所以想著去拜訪當朝的老鄉程敏政,想著看看能不能走一走後門什麼的。

    因為在關鍵的時間、關鍵的點上面接連出錯,他這個大才子最終也是鬱郁不得志,不過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畫家。

    「唐伯虎估計還沒有來京城,但王守仁王陽明此時卻是在京城,到底要不要去拜訪一下子這個格物致知的牛人?」

    想到了唐伯虎,劉晉又起了王守仁。

    事實上唐伯虎雖然有才,但以他的性格即便是沒有弘治十二年的科舉鬻題案,他能夠當官,他也遲早會栽跟頭,人太狂妄,太過目中無人,終究是會吃虧的。

    相比之下,王守仁雖然知名度沒有唐伯虎高,但是王守仁卻是一位真正的大家,從後世給他的評價就可以知道。

    他被譽為是明代最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他那句格物致知的名言縱然是在後世依然被受推崇。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心學名言已經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三家的思想精髓,這也是他被推為心學集大成者的原因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