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2023-08-31 17:27:39 作者: 中華田園牛
    劉晉相信水泥很快就會火遍整個大明,到時候這水泥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龐大,現在這點水泥廠,數量聽起來似乎很嚇人,但是這規模都很小,產量非常有限,根本就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況且縱然是市場有競爭,劉晉又豈會害怕和人競爭?

    「有恩師的話,我就放心了。」

    對於劉晉的判斷,童源是越來越深信不疑了,既然恩師說沒有問題,那自然就沒有問題了。

    「第二波去朝鮮的船回來了沒有?」

    劉晉笑了笑,接著想了想問道。

    「還沒有,不過估計著這幾天應該就要回來了。」

    童源仔細的算了是說道。

    「嗯,等他們回來之後,差不多也該出發前往黃金洲了,我讓你準備的東西都準備的怎麼樣了?」

    劉晉微微點頭,算算時間,現在都已經是五月了,這些人也都歷練的差不多了,現在災荒也已經穩定,朝廷手中了有糧食,饑荒問題得到解決,也不需要他們再去補魚了,所以也差不多該讓他們出發前往黃金洲了。

    「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妥當,唯獨這脫水蔬菜的數量還不夠。」

    童源想了想回道,劉晉讓他準備了很多東西,像黃豆、臘肉、大米、麵粉等等這些東西就不用說了。

    為了能夠讓船隊順利的抵達黃金洲,劉晉還發明了一種蒸餾器,能夠將海水蒸發成淡水,這蒸餾器的打造也是頗為不易。

    除了這蒸餾器之外,還有脫水蔬菜,這脫水蔬菜也是為了解決船員補充維生素的需求,在沒有後世技術的情況下,這脫水蔬菜的產量非常有限,到現在也一直都沒有準備到足夠的數量。

    「嗯,加緊去辦吧,他們回來之後,也是要讓人和家屬團聚一段時間的,還有時間。」

    劉晉滿意的點點頭說道。

    第236章 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

    天津水泥廠,經過幾月好幾千人災民的建設,整個天津水泥廠已經頗具規模,占地面積非常廣,一個個巨大的燒結爐佇立在大地之上,此時正冒著滾滾的白煙,水泥廠非常的忙碌,身穿統一制服、戴著口罩的工人忙的熱火朝天。

    水泥廠的廠長孫新(原名孫二狗)正在招待來自各方的商人,眾人一邊喝茶一邊聊著水泥經銷的事情。

    自從修好了天津通往京城的水泥馬路之後,天津水泥廠產出的水泥就開始沒有去處了,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水泥沒人要,悄悄相反,從水泥出現在天津開始,水泥廠這邊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來求購水泥。

    只是原先的時候,劉晉自己對水泥的需求就非常大,特別是這修建京津水泥馬路需要的水泥更是非常大,再加上天津港口的建設、天津水泥廠的建設、天津海事學院的建設、另外劉晉也是在天津這新成立了一個玻璃廠,準備專門做外銷的玻璃製品。

    這些都是需要用到水泥,大量的用到水泥,自己的需求都不夠,自然也是沒有辦法往外賣。

    現在京津水泥馬路修建完畢,其它的各項工程也差不多已經進入到尾聲,自然是用不了那麼多水泥,也是需要向外出售了,而且水泥廠也需要靠賣水泥來賺錢的。

    「各位,感謝大家賞臉來參加我們天津水泥廠的供應商招標大會。」

    孫新看著慢慢一大廳的儒雅,倒是像個讀書人,但是這些人一個個都身穿錦衣,一身衣著不凡,一看就讓人知道是有錢人。

    要是以前面對如此多的有錢人,孫新自然是難免要自卑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他已經不是那個孫二狗了,而是天津水泥廠的廠長孫新了,早已經脫胎換骨,面對怎麼多人也是一點都不怯場,滿臉笑容。

    「我們天津水泥廠作為整個大明第一家生產水泥的作坊,我們天津水泥廠生產出來的水泥毫無疑問肯定最好的。」

    「當然了,我們天津水泥廠的規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的產量也絕對是所有水泥廠當中最大的,我們天津水泥廠目前能夠日產一萬桶水泥。」

    孫新並沒有急著介紹這水泥的銷售方法,而是先詳細的介紹起天津水泥廠的優勢了,大明第一家水泥廠,水泥是天津水泥廠的東家劉晉劉公子發明的,這質量自然是最好的。

    接著又是介紹起天津水泥廠的規模來,我們的規模是最大的,產量最大,這意味著水泥的供應足夠穩定,需要多大都沒有問題。

    「我們天津水泥廠的背景我想大家應該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這水泥的發明人劉晉劉公子正是我們天津水泥廠的東家,除了劉公子之外,這水泥廠真正的大東家是當今大明太子殿下。」

    「因為是太子殿下的產業,同時我們劉公子的名聲大家也是應該聽說過的,我們天津水泥廠一直以來也是秉持著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的理念。」

    孫新在不斷的介紹著水泥廠的情況,這一點當然是來自劉晉的傳授,做銷售並不要急著一開始就向客戶推銷自己的產品,而是應該先詳細的介紹清楚自己的情況來。

    從企業的規模、產量、產品,甚至於是企業管理、企業的理念等等慢慢的介紹,讓經銷商對企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增加對企業的信心。

    這一點在後世自然是被人用爛了,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會如此去做,但是在大明這裡,卻是頭一遭,以至於在場的這些商人都聽的非常認真、仔細,時不時也是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