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2023-09-23 23:34:31 作者: 長安墨色
羅氏則忍不住抹起淚來,但又怕婆婆說自己亂哭不吉利,胡亂的擦乾淨眼淚,上前去接他倆背上的書箱:「這一年多,娘經常夢見你們……」
說著,眼淚又要往下掉了,咬著嘴唇才勉強憋住。
一家人進了堂屋,坐下說話,沈長林和沈玉壽這才將二人考中秀才的事情告訴了家人。
「又中了?」錢氏瞪大眼睛,雙手合十,「謝天謝地,謝沈家祖宗保佑,你倆太爭氣了,是讀書的料,咱們沈家往上數一百年兩百年,也沒出過一個讀書人呢,現在一下出了一雙,真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羅氏一激動,又高興的抹起眼淚來,沈如康輕拍妻子的肩膀表示安慰。
一家人歡喜了一陣,沈長林和沈玉壽說起接他們一起去景安城的事。
在這個時代,人口是無法自由遷徙的,並且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如果不是遇見戰爭、饑荒、瘟疫等特殊情況,不會輕易的離開故土,在異鄉另謀生路。
另外,就算百姓想要遷居,也非易事,投親靠友均有嚴苛規定,像秦俊茂他們一家遷去景安城,除了當地有族親之外,也頗費一番波折心血。
而像沈長林他們這樣中了秀才的,便算有了功名,可以巡遊全國求學,同時,其妻小家眷也可隨行。
「奶奶,爹娘,我們這次回來,就是來接你們的。」
錢氏點頭:「你們是孝順孩子,奶奶知道……」
但是真要離開故土,這個決定並不輕鬆,生這此,長於廝,一時難以割捨。
沈長林瞭然:「奶奶,不著急,您慢慢想。」
他和沈玉壽想一家團圓,歸根結底是希望家人平安幸福,過得快樂,如果家人不願去景安,他們不強求。
沈如康和羅氏夜間私話時,偶爾會討論到此事,夫妻倆一致認為,只要一家人能夠待在一塊,去哪裡生活都沒有關係,但這個家一向是錢氏做主,他們習慣了,彼此交換一個眼神,到底什麼都沒說。
讓娘好好想一想,再做主吧。
「光顧著說話了,忘記把柜子里的被褥拿出來曬了,曬軟和了,你們晚上睡著才舒服。」
羅氏說著就要去院裡曬棉被,門剛推開,就隱約聽見一陣鑼鼓聲,緊接著,里正劉行和縣裡幾個小官吏和衙差敲鑼打鼓的出現了,到沈家家門口之時,還點了一卦長鞭炮,在一陣噼里啪啦的熱鬧勁兒中,他們高聲賀喜。
「賀喜了賀喜了,恭賀府上沈長林小公子三元連中,得了秀才功名,從此食廩受俸,吃官家糧啦,再賀府上沈玉壽大公子連過三試,本次院試第二十七名,也有了秀才功名!」
「一門雙星,可喜可賀,乃我永清縣之福!」
按理,報喜的人應該要比沈長林沈玉壽他們早到才對,但傳喜訊的信被耽擱了兩日,反落於沈長林他們後頭。
縣令大人知道後,立即派人來鹹水村報喜訊。
自然了,沈長林得了院案首,慶功宴是少不了的,並且秀才不同於童生,是正經功名,等於一腳踏入士人階層,要比前回的慶賀更隆重。
其中一位報喜的衙差沖錢氏擠擠眉毛:「老太太,快給賞錢呀。」
錢氏偶然見過大戶人家打賞的場面,長哦一聲,趕緊回屋將錢袋子拿出來,給報喜的幾位一人抓一把,口道同喜同喜。
出了這樣大的動靜,村人們自然注意到了,都圍攏過來瞧,賞錢自然講究個見者有份,但錢氏的一袋子銅錢根本不夠分,她靈機一動,直接抓起一把向人群中撒去:「這是喜錢,大家都沾沾喜氣咯。」
大家一邊撿喜錢,一邊議論,鬧哄哄間終於弄清楚,原來是沈長林又得了個第一,沈玉壽得了第二十七,至於什麼府試院試的含義他們搞不懂,只明白兄弟倆這回都成了秀才。
那不是比大岩村的李童生還厲害?全縣也沒幾個秀才吶。
「長林,那你倆可以去縣裡開書館了?」
「玉壽,你家的田地是不是不用交稅了?」
「……」
村民們有問不完的話,沈長林和沈玉壽站在人群中,聽著五花八門的問題,根本不知該先答哪個,答不過來,索性先閉嘴。
因喜訊來的突然,縣裡還沒準備好慶功宴的東西,便將日期定在後日,今明二天也好叫沈長林沈玉壽二人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於是,里正與縣衙的人高高興興的來,又爽利的走了,倒是村民們圍在小院裡,久久不願離開。
錢氏把手一叉,想要轟人的當口,沈長林低聲道:「奶奶,我們現在睡不著,不如讓鄉親們坐下來,我們聊聊天吧。」
沈玉壽也點頭:「是呀,夜裡早些睡就是了。」
他們考上秀才的轟動可比去年考上童生的大多了,畢竟童生只是一個名號,而秀才功名是有實打實的好處!
村民們想問的可就太多了,從景安城的衣食住行,到路上的所見所聞,還有科舉讀書究竟怎麼回事,五花八門,方方面面。
沈長林沈玉壽搬一張長凳坐下,請鄉親們一個個問,他們能答得上來的,全部都一一解惑。
永清縣之外的山水和風土人情,還有科舉上的事情,對於村民們來講,都是稀奇新鮮而又遙遠的東西,好奇心人皆有之,雖然村民們基本一輩子都活在小小的山村里,但並不妨礙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和新鮮事物有熱切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