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2023-09-23 23:34:31 作者: 長安墨色
    直到馬車駛出村莊,不見了影子,村人還久久不曾散去,紛紛議論著誇讚著,覺得沈家祖墳冒了青煙,將來錢氏羅氏和沈如康要享清福。

    「聽說明年那場考試過了,就是秀才相公啦,接著再過,可是舉人老爺嘍,就能當官!」

    當官二字一出,又驚呆了一票人,鹹水村祖上百年就算扒拉個透,也沒出過舉人和做官的,大家緊張的咽口水,同時又滿懷期待。

    「咱們村要是真出了官老爺,大家都跟著享福嘍。」

    「是啊,真出了當官的,其他村的絕不敢欺負咱們,我們村的兒郎都好娶媳婦呢!」

    村人越議論越高興,直到暮色四合方才盡興散去。

    曾氏捧著一簸箕的爛菜葉去幫錢氏餵家禽,二女文姐兒也過來幫著一塊干,母女倆個乾的熱火朝天,突然院門一開,沈四郎媳婦冒出一個頭來:「幹活呢?我幫著一塊做吧。」

    說著擠身就要進來。

    自從發現自己站錯了隊,抱錯了大腿,沈四郎媳婦就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最近一直想盡辦法要巴結錢氏,但錢氏記仇的很,一直惦記二月份四郎媳婦不讓沈長林沈玉壽二人坐車的事,看這沈四郎媳婦就煩,更別提給她好臉了。

    因此沈四郎媳婦想拍馬屁一直沒有拍上。

    今日錢氏一家被縣令大人請去吃酒,可羨煞了她,同時堅定了要抱上這棵大樹的心,這不,錢氏一家子剛走,她屁顛屁顛的要來幫著幹活。

    曾氏呵呵一笑,豈能不明白小弟妹的心思,鬼精的一個人,這是要套近乎呢,但錢氏一向討厭她,曾氏也不能趁伯娘不在放她進來,於是迎上去堵住院門,冷冷道。

    「我倆能幹完,你甭操心,回家吃飯去吧!」

    說完砰的一下,將院門扣上,將蠢蠢欲動的沈四郎媳婦攔在外頭。

    文姐兒懵懂的看著娘親,曾氏望見女兒的眼神後,招手叫她到身邊來:「覺得阿娘剛才有點凶?有些不知好人心?」

    「咱們還有很多活兒沒幹呢,四嬸娘願意幫忙,不是正好嗎?」

    曾氏颳了刮女兒的鼻頭:「明面上瞧是這麼回事,但凡事不能看表面,你四嬸娘平日是個愛幹活的人嗎?平日不愛干,為什麼今日搶著做?事出反常必有妖,是因為你長林哥哥玉壽哥哥有出息了,她想來抱大腿。

    「但大奶奶不喜歡她,平日不讓她進家門,今日咱們幫大奶奶守家,不能壞了大奶奶的規矩。」

    「至於娘剛才凶,是因為你四嬸娘最會磨人纏人,不凶一點她且不走呢,文姐兒你記住娘親的話,對付這些難纏嘴甜的人,就要心硬,不然會吃虧的,懂了嗎?」

    文姐兒今年十二,初有少女模樣,聽了曾氏的話朦朧的明白幾分:「娘,我知道了。」

    到縣裡時天已經黑了,錢氏等人一下車,就看見了朝思暮想,兩個月沒見的小孫孫。

    孩子瘦了,似乎也高了,錢氏忍不住抹了把淚:「一路上苦不苦?」

    「不苦,長了許多見識,一路上只有高興。」

    「奶奶,您別哭哇。」

    沒見著前有無數句話想問,等真的見著了,倒一時理不清從何問起,瞧著兩個小孫孫鎮靜明理的模樣,錢氏突然覺得,他們長大了。

    好比巢中的雛鳥,一日比一日茁壯,到了可以出巢翱翔的時刻。

    縣令大人笑呵呵的,吩咐眾人趕緊落座。

    這場慶功宴的熱鬧程度自不必多言,幾乎是永清縣最高的規格,席間誇讚聲如流水般襲來,那些夠不著的大人物,一個接一個的向錢氏、羅氏、沈如康敬酒,誇他們教子有方。

    羅氏和沈如康不大能飲酒,錢氏多喝了幾杯,喝到最後有些暈。

    席間談笑聲、舉杯聲、賀喜聲源源不斷,一直到亥時末眾人才散去,這麼晚了,自然不好回鹹水村,於是縣令大人讓人在縣學收拾出一間屋子,讓錢氏他們住下。

    眾人都累,這一覺睡的很沉,醒來時已到辰時末刻,食堂還有一些白粥和饅頭,是特意給他們一家子留的。

    沈長林沈玉壽拿食盒打了回來,一家五口人,終於能夠久違的坐在一塊靜靜的吃早飯。

    直到這時候,錢氏羅氏和沈如康才知道,兩個小孫孫不僅過了府試,還要去景安城府學讀書。

    第一反應自然是高興,接著便是難以割捨的心疼。

    往返景安永清一次不易,不提盤纏錢和奔波的辛苦,光是時間就要花二十來日。

    今後沈長林和沈玉壽去求學,山迢路遙,兩年能回來一次便已難得,若學業緊張,三五年不回來也是可能的。

    家裡就這麼兩個小娃娃,他們一走,家裡的日子可就冷清難熬了。

    羅氏聽完,想明白這情況,淚珠便控制不住的簌簌往下掉,沈如康皺眉嚼著饅頭,沉默不語。

    「快趁熱吃,這粥熬的不錯嘛,稠稠的,還加了糖,甜滋滋的。」

    錢氏心裡也很酸,但她討厭一家子哭喪著臉的樣子,何況,兩個後輩能去景安城求學,是他們的大造化,家裡人應該全力支持,而不是拖後腿。

    沈長林和沈玉壽心裡也挺難受的,他們也想留在家人身邊,可是留在永清縣,科舉路也就到頭了。

    真正去外面見識過,才明白為何永清多年出不了舉人,並非永清縣的人天生就比別人蠢笨,而是教育水平差距太大,越往上走,越考眼界和綜合水準還有思辨能力,那是光靠讀書寫字背詩訓練不出來的本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