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8頁
2023-08-31 15:58:58 作者: 青山鐵杉
時間不早了,阿列克謝耶夫帶著妻子回家,不出意外的是,福爾采娃的請辭被地圖頭拒絕,國家現在還是需要文化沙皇發光發熱的。
蘇聯的變化才剛剛開始,而自由世界一邊,艾倫威爾遜在法國出差,商量關於共同支持美國的具體態度,法國人一直都是不順從的,尤其是這個世界,法國還牢牢抓著北非,不順從的頻率明顯增高。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個世界的格局是東西二帝?」聽著著重強調歐洲,強調法國利益的聲音,艾倫威爾遜嘴角抽動,對此不置可否。
甚至在某些時候,艾倫威爾遜都後悔掩護法國是不是做錯了?
至少當前英國的實力還是要超過法國的,要不是看在法國人每次想要更加自主,更加獨立,就能彰顯英國的獨特地位,無上權威早就拍桉而起了。
不過反過來,法國人是不是也在利用英國和美國的特殊關係,在蘇聯問題上彰顯自己的統戰價值呢?
法國總統密特朗是一位左翼領袖,與法共有很大的合作關係,他主張的策略就是東西方平衡,他非常深刻地理解到,只有在兩者平衡之間,法國才能最大限度地擴大自己的自主權,而不是美國人的跟班。
艾倫威爾遜則表示美國的問題確實很大,一旦美國不解決經濟上的問題,就無法給歐洲支持,英法兩國對抗蘇聯還是夠嗆的。
再說犧牲的是德國和日本,英法兩國只要團結一致,可以確保在這一次經濟調整當中安然無恙。
「就算同在歐共體當中,兩國說的算總比三國說的算好,德國也確實應該削弱一些了。德國對英國是不構成威脅的,英國一直都不是陸軍強國。但德國和法國都處在同一片大陸,理所應當應該平衡平衡。」
不考慮蘇聯,除了美日之外,英法德三國處在世界三四五名,英國雖然被日本甩開了,但在這個世界上一直壓著法德兩國一頭。德國排第四,法國排第五,因為法國的很多產業確實利潤不大。
可以理解為英國在工黨時期的政策,保就業比利潤更加重要。德國可不是這樣,德共一直都不成氣候,聯邦德國從剛開始,就是處在純粹的資本主義當中,這導致德國的產業比英法都更傾向於出口導向。
一旦德國的貨幣不得不升值,對英國和法國也是有利的,面對德國的產業競爭壓力就會減少許多。都到了這個時候,全世界就只有這些蛋糕,還談什麼歐洲團結,德國就是最適合的打擊對象。
說得好!密特朗心中稱讚,如果美國必須吸收海量生命精氣極盡升華一波才能度過大限,那對德日這麼幹總好過對英法這麼幹,「但英法必須團結才行,不論會議在什麼地方舉行,兩國都必須採取共同立場。」
「當然,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個共同立場爭取的可殊為不易,艾倫威爾遜覺得自己嘴都要起泡了,趕緊找一個地方休息休息恢復精力才行。
第1623章 廣場協議
對於美國的加血包,當然是應該採取嚴厲態度,事實上美國完全掌控的日本,從來都是對英法的一個利器。
這也是艾倫威爾遜都不知道嚷嚷多少年了不公平貿易,匯率操控之類的說辭,美國仍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
美國是利用可以完全掌控的國家,對英法這種上一個版本的霸主上眼藥,這種事實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心知肚明,現在美國要給加血包放放血,兩國為什麼要反對?早就應該這麼幹了。
密特朗當然不反對和英國抱團,他當然心裏面也厭惡英國,認為英國是歐共體當中的叛徒,但在這個時候,兩國當然是要團結的。之前不上心的原因,只不過是讓英國主動示好體現誠意。
換成柴契爾夫人肯定是不會讓法國人得逞的,不過艾倫威爾遜從來都不吝嗇多跑兩趟,再說他在法國又不是沒有住的地方。
其實美國的逆差創紀錄,主要還是自身的問題,原來也有逆差的問題,但遠遠沒有過去一年這麼離譜,這不還是加息鬧得,根源則是因為通脹,由于越南戰爭和詹森總統「偉大社會計劃」的政策,美國的債務壓力不斷增加,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之後就是保羅·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不斷提高美國利率,最高的時候,美國的利率超過了百分之二十,成為「自耶穌誕生以來最高的利率」。
緊縮的貨幣政策很快就控制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元也隨之走強。一開始,美國樂見其成。里根總統喜歡提的口號是:「強大的美國、強勢的美元」。保羅·沃爾克被封為「反通脹鬥士」。
但是,美元過於高揚,使美國的出口特別是製造業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經過二十多年飛速發展的日本,成為美國貿易逆差的最主要來源。
顯然美國是通過強勢美元消滅了通脹,但負面影響就是順便重創了自己的出口,而現在美國的想的就是,消滅通脹是好的,但逆差問題也要解決,自己不能解決,那就找替罪羊解決。
基本上英法兩國都已經在這點上取得了共識,這就沒問題了,等著會議召開,贊成美國對應該付出代價的不公平貿易國家進行處罰。
親情是可貴的,就算影后們現在確實已經風華不在,艾倫威爾遜仍然喜歡待在啄木鳥影業,哪怕是坐下來聊聊天也是好的。
在下一代的婚姻問題上,他肯定是沒有什麼話語權,他連自己的女兒帕米拉都管不了,只是阿諾德說有和丈夫同等地位的男士陪伴,只是暫時沒有結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