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頁

2023-08-31 15:58:58 作者: 青山鐵杉
    「繼續打下去,清朝還是贏不了。當時見好就收是正確的!」艾倫威爾遜倒是沒有抓住這一點,補充道,「我還從來沒見過,一個已經建立兩百多年的王朝,迴光返照能有多強呢,如果一直強大,最後也不會滅亡對不對?」

    這絕對是實話實說,絕無半點立場,什麼中興之主都不可能把一個王朝拉到之前的巔峰時期,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例外的。

    連恢復到王朝巔峰都沒做到過,涉及到工業領域的變革自然是更加不可能。

    別說別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國,第二次是德國和美國,連法國人都沒有抓到機遇。

    歷史話題,尤其是近代歷史對蘇陽這個華人十分不友好,艾倫威爾遜也沒有興趣繼續,談及了蘇陽的妻子瑪麗,「聽說你有兩個漂亮的混血寶寶,一兒一女已經算是兒女雙全了。其實一個男人到了今天這種地步,對一般男人而言已經別無所求。」

    「中堂大人,我要馬來亞的發展多多工作。」蘇陽藉機表達了我太想進步了的心。

    呵呵!兩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艾倫威爾遜為對方吃了一個定心丸,「馬來亞的發展就需要蘇先生這樣的創業者,這樣我們英國人也放心。」

    現在他要扶持一個能夠幫助英國分擔的義務的殖民地,最後的結果還不好說,但艾倫威爾遜肯定會盡心盡力的。

    其實當前越盟已經控制了北越的大部分地區,當然也包括沿海地區。現在這種形勢,讓艾倫威爾遜忍不住做了一下對比,可以說法軍現在面對的局勢,還不如遼瀋之前的炮黨。

    炮黨還有一些沿海據點呢,弄的在奠邊府戰役的時期,法軍只能通過空運來維持法軍的補給,一旦天氣進入雨季,法軍直接完蛋。

    如果納瓦爾將軍從巴黎回來,要是真的提出讓皇家海軍協助的要求,英國還真是難以拒絕呢,畢竟在這個時空,歐洲殖民國家可比原本的歷史深入合作了許多。

    之所以法國人在奠府邊冒險,完全是因為在去年年底,用同樣的辦法打贏了那商戰役。

    那商戰役的過程和奠邊府戰役別無二致,法軍完全依靠空投和傘兵的補給,硬碰硬打贏了越盟的進攻,奠邊府只不過是想要在複製一次。

    「有時候你會發現,想要幫助盟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艾倫威爾遜扼腕而嘆,他一個盟國的專員,說話再有道理,也不如法國人自己積累的經驗有說服力。

    之前那商戰役給越盟予以重創,法國人有這樣的經驗,怎麼會聽他一個英國人胡言亂語?

    就像是美國覺得整訓韓國軍隊的效果不錯,就自然而然覺得南越軍隊也可以如法炮製。

    不是他不願意為自由世界做更多的貢獻,而是法國人和美國人不需要英國的指導。於是艾倫威爾遜就放下了對越南的關注,專心於治理自己管轄的殖民地。

    一群比艾倫威爾遜年齡都大的戰列艦編隊,仍然慢慢悠悠的航行,經過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羅陀要塞,慢吞吞的朝著亞洲進發。

    現階段聯合國的大事,已經變成了東南亞國家對日本的索賠。畢竟韓戰已經結束了,聯合國的存在意義是需要議題的。

    日本還是成功的取得了印尼和泰國的諒解,這個諒解就是少賠償。但是菲律賓的態度強硬,經過了一些戰俘家屬的遊行請願,受到壓力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政府,也加入到了索賠的行列當中。

    剛剛經過韓戰回了一波血的東京政府,面對衝鋒在前的菲律賓,和在後面聲援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十分的鬱悶。

    雖然有韓戰帶來的扶持,和此時的日本,就和艾倫威爾遜剛剛巡視過的紡織工廠一樣,最大的拳頭產品是紡織業。只不過日本的紡織業市場是美國,而英屬馬來亞的紡織業出口是衝著歐洲。

    日本騰飛的基礎才剛剛有些積累,菲律賓就迫不及待的衝上來,鬧到了聯合國。如果僅僅是菲律賓一個國家倒也無所謂。畢竟現在東南亞獨立的國家中,泰國和印尼都已經被日本搞定了。

    問題不在於東南亞,而是在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兩個根正苗紅英美看重的國家。

    澳新士兵在戰爭期間經過日本人的虐殺,經過帕梅拉蒙巴頓這麼一鼓動,加上英國暗示會在聯合國提供幫助,受到了民意壓力的兩國政府,就順勢把事情鬧到了聯合國。

    亞歷山大卡多根已經卸任,帕金森勳爵是英國現在駐聯合國的大使,已經任期過半的他,正在聯合國,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主持公道。

    其實對當前的美國來講,對日本倒是沒有多大的感情,菲律賓畢竟是前殖民地,在美國人眼中是親兒子,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更加不用說了。在感情上索賠一方這麼強大,美國自然不會對日本表達支持。

    第726章 我問心無愧

    日本的政治地位從來都是一個弱雞,別說是在現階段的世界,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日本都是七國集團當中地位最低的。經濟巨人、軍事矮子、政治侏儒說的就是日本。

    連二十一世紀的日本都是這樣的政治地位,現在的日本一旦美國不支持,日本就處在圍攻當中。

    不過艾倫威爾遜也通過電報,和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帕里森勳爵聯繫過了,後者也告訴他美國的疑慮。

    在失去北海道之後,美國也擔心日本的親蘇勢力擴大,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提議抱有疑慮,擔心一旦逼迫日本太過的話,日本可能會轉向蘇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