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頁
2023-08-31 15:58:58 作者: 青山鐵杉
歷史上在邱吉爾的三環外交破產,蘇伊士戰爭結束之後,英國被美國逼著加入歐共體,除了被戴高樂羞辱之外,剩下就是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涼了。
相比二戰時的新加坡基地淪陷,英國申請入歐的舉動,對英澳兩國關係構成了更加根本的衝擊。澳大利亞甚至譴責英國這一行為不道德、不誠信。
在坎培拉,帕梅拉蒙巴頓舉辦了一次花費頗大的酒會,對應邀而來的澳大利亞本地精英,表達感謝,隨後說出了一番很拉好感的話,「如果再有一次戰爭,我也要參軍保衛澳大利亞。」
在酒會上,帕梅拉蒙巴頓就把新加坡戰役英軍的丟人表現,歸結於邱吉爾的微操。同時表明了歐洲再好,也比不上澳大利亞血濃於水。
至於拉好感,則提及了王室和貴族階層是欣賞澳大利亞的,因為澳大利亞是犯罪者的移民地,以貴族身份這樣說,會讓澳大利亞人有受重視的感覺。
貴族階層對邱吉爾的惡感是真的,只不過和澳大利亞無關,完全是因為貴族階層在世界大戰當中受到了慘重的損失。
那都不僅僅是一個遺產稅的問題,戰前很多英國公司的持有者是貴族。
但因為在世界大戰中,邱吉爾要戰鬥到底,在羅斯福的強勢下,租借法案對英國極其不利,導致大批貴族所擁有的公司,在邱吉爾的壓力下賣給了美國。
美國特意為英國「量身定製」了一個附加條款:「英國在獲得美國的援助之前,必須出售所有在美國有價值的企業。」此規定意味著英國不得不向美國賤賣大量的在美優質產業。當英國政府對此提出抗議時,得到了美方冷冰冰的回答:「美國政府卻認為這種犧牲是必需的。
還在英國本土的羅羅公司,只是這一批被美國接受的大批優質公司中,僥倖的漏網之魚。大批在美國經營的優質公司,一夜之間被邱吉爾賣給美國,導致英國資本損失慘重。
自然而然,帕梅拉蒙巴頓抨擊起來邱吉爾,以及一起來到澳大利亞的貴族小姐幫腔,就十分的情真意切了,哪怕邱吉爾和蒙巴頓的關係其實非常好。
再好的關係,也不能讓帕梅拉蒙巴頓對斷人錢財的敵意,如果不是她的未婚夫在英屬紐芬蘭弄出來一個豁口,貴族階層在目前英國的環境中,真是一籌莫展。
艾倫威爾遜在紐芬蘭的行為,會不會傷害到政府的收入,這要分怎麼說。
長遠來看一定是會的,但目前世界大戰已經打完了,短時間內沒有讓大批貴族陣亡的戰爭出現,下一批貴族繼承人被政府敲骨吸髓,至少也是十年後的事情。
所以這種傷害對政府收入來說,也並不算是很迫切,可貴族階層看待這件事是不同的,面對倫敦政府,貴族現在處在弱勢地位,尤其是現在只有女性繼承人的家族,要是在幾十年後女權盛行的時候,能把政府噴出來花來。
可現在貴族們只能默默忍受,英國打完世界大戰,本土遲遲得不到恢復,卻幾十年如一日的成為最大投資國,絕對不是沒有原因,大批貴族肯定要轉移財富,防止最後以遺產稅的名義成了政府的收入。
艾倫威爾遜只不過是利用了紐芬蘭目前特殊的地位,引導這些出逃的資本落腳在對英國來說還算安全的地方,他不這麼做,這些逃出的資本也會跑到美國。大多數人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的。
在遺產稅這方面,倫敦方面短期內是沒什麼感覺的,在也沒有一場大戰導致貴族大批陣亡讓他們收割了。
現任的澳大利亞總理是約瑟夫·班納迪克特·奇夫利,非常巧合的是,他就是澳大利亞政界期望英國快速恢復國力的代表人物。
其實以澳大利亞的經濟狀況,早就應該脫離配給制了。但是奇夫利還是頂住壓力,維持了戰時經濟管制的政策,包括高油價政策,使得社會大眾對他頗不諒解。
事實上,由於澳大利亞的貿易倚賴英國甚深,所以奇夫利幫助英國的目的就是期望英國經濟在戰後迅速恢復生機、政治趨於穩定,對澳大利亞的政治和經濟也自然有許多助益。
在這一次的酒會之後的兩天,奇夫利就召見了蒙巴頓勘探公司的代表,也就是帕梅拉蒙巴頓,奇夫利總理先是非常親密的詢問,英屬印度的情況怎麼樣。
這是因為英屬印度的和平教徒和印度教徒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區域,兩大教派發生了宗教衝突,死了上萬人。
這一場在加爾各答起源的衝突,已經傳播到了英屬印度各地,是最近世界範圍內的最大新聞。
「印度的兩大教派已經敵對了幾百年,父親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帕梅拉蒙巴頓很乖巧的道,「兩年來我父親和英屬印度的公務員,一直竭盡全力的彌合矛盾,現在來看收效甚微。」
「哦,是這樣。」奇夫利總理瞭然的點頭道,「不知道國內已經恢復多少了。」
「倫敦的情況還好。」對於奇夫利總理所說的國內,帕梅拉蒙巴頓知道說的其實是英國,因為帝國特惠制還在,澳大利亞人一定意義上,也算是大英帝國的臣民。
如果艾倫威爾遜在這,還知道英國最終加入歐共體,讓澳大利亞無法接受的原因,就是英國加入歐共體得到同時,開始把澳大利亞以及一些自治領,視為外國人。嚴重傷害了澳大利亞人的感情。